夢與錢的距離

夢與錢的距離

一個自由的組織 Facebook的前身 一個自由的組織

圖書基本信息

書 名:《夢與錢的距離》

著 作:貝爾納·布爾蒂克斯(加) 舒 展
出版發行: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定 價:32.80元
ISBN:978-7-214-07697-7

編輯推薦

繼《賈伯斯》之後,2012年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首度公開馬克·扎克伯格夢想成真的歷程。
Facebook用漂亮的招股說明書告訴全世界,它價值1000億美元,超過谷歌。這個年輕的天才,莊嚴宣布:80後時代正式來臨!
玩,也能賺大錢—— 一部“夢想變巨富”的實戰教案!

內容簡介

如何把夢想變成財富?看史上最年輕的單身巨富是如何煉成的。他,大學輟學,主修心理學卻痴迷電腦。黑客起步,一周時間創建了風靡世界的Facebook網站。目前他是《福布斯》排行榜最年輕億萬富翁,1000億美元,他締造了美國及全球IPO神話。聰明的人有很多,但情商、智商、逆商同等高度的人有幾個?
馬克告訴你有夢想就有傳奇!

作者簡介

作者:(加拿大)貝爾納·布爾蒂克斯 舒展
舒展,自由撰稿人、兩性心理專欄作家。現居北京。文筆老練辛辣、獨具風格。主要作品有《走開,別動我的男人》、《我就是豪門》、《我想我會一直孤單》等,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圖書目錄

第1章《時代》的新寵兒
2010年12月15日,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公布了他們評選出的“2010時代年度風雲人物”,年僅26歲的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令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地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在此之前,當選呼聲最高的是被稱為“黑客羅賓漢”,以揭露世界各國醜聞黑幕為己任的“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不過最終,《時代》雜誌選擇了扎克伯格。
對IT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時刻:在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的評選歷史上,第一次有一位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人因為自己的作品而獲此殊榮;同時,在歷屆年度人物中,扎克伯格也以26歲的年紀排在最年輕的當選者第二位,僅次於1927年25歲的美國飛行員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
面對這位年紀輕輕的計算機天才,同時也是IT行業里又一個純粹依靠技術創新而獲得巨大財富的億萬富翁,人們無法不好奇: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到底是怎樣做到這一切的?他的成功有可能被複製嗎?……
也許只有走進馬克·扎克伯格那不平凡的創業人生,你才能真正了解,這位《時代》新寵兒是如何不可思議地改變了這個世界。
全世界人的“臉譜”
扎克伯格時代
Facebook牌吸金器
中國:扎克伯格來了!
第2章 《社交網路》?那只是一部電影
當著名導演大衛·芬奇決定將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搬上大銀幕時,或許還沒有那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芬奇導演大概也沒想到這部電影竟會如此火爆:票房豐收,得獎無數,還捧紅了許多新人。然而對扎克伯格本人來說,忽然被推到所有人的關注之下並不是他所希望的,他更願意像從前那樣,做一個網路世界背後的主宰。
更糟糕的是,電影中的他不是個招人喜歡的傢伙,這或許並非他本來的面貌,不過觀眾向來懶得思考電影與現實的差別。當然,對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各種利益糾葛與是是非非是必不可少的經歷,拋開電影中誇張的情節,那個真實的扎克伯格,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不一樣的“社交網路”
銀幕上的故事純屬虛構
馬克·扎克伯格式社交
第3章 5億人的虛擬帝國? Facebook是什麼?
儘管從創立一直到現在,中國大陸的網民依然不能成功登錄Facebook網站,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短短七八年間,這個誕生於哈佛大學學生寢室的小網站已經發展成匯聚全球5億用戶的龐大網路社交體系,而且依然在不斷擴張,它的估值也從最初的幾億美元攀升到幾百億,對那些第一次接觸Facebook的人來說,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神話。
Facebook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數億人對其痴迷到依賴的地步?有些Facebook用戶甚至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這個網站,然後一整天泡在上面,哪怕在上班時冒著被老闆訓斥的危險。對於Web 2.0時代的網民而言,Facebook幾乎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網站,你可以用它交友、了解資訊、發表部落格,甚至玩遊戲、聽音樂,在網路世界裡,它就是一個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難怪Facebook經常被描述為人口僅次於中國、印度的網路“國家”。
一個自由的組織
最複雜的過程,只需幾招
高度滿足用戶的樂趣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第4章 個性十足的IT天才
或許有人認為馬克·扎克伯格運氣太好,一個突發奇想的點子就給他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然而,當我們回溯、挖掘扎克伯格的人生經歷時發現,這一切其實並不偶然,從少年時代起,扎克伯格有著與其他成功人士不一樣的成長經歷。
雖然本·麥茲里奇將他形容為“純屬意外的億萬富翁”,但是讀完本章後,所有的人都從此相信這個“意外”並不意外。
上帝的禮物
十年磨一劍
初露鋒芒
連著同一條軌跡
第5章 還是要去哈佛上學
高中畢業後,扎克伯格獲得了一個年薪100萬美元的工作機會,在微軟或美國線上中二選一,然而他拒絕了。在很多技術人員看來,這是一個幾輩子都不應該錯過的機會,但扎克伯格不這么想,原因很簡單,他要去哈佛上學。但這其中還隱藏著許多人沒有讀出來的潛台詞,那就是100萬美元對他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他渴望的,是更大的成功,這個理想只有在哈佛才能實現。
可究竟哈佛最後給予了他什麼?
堅持自己的判斷
性格決定命運
第6章 Facebook的誕生
2003年,還是哈佛大學二年級生的馬克·扎克伯格就已經在學校里創出了名堂,原因還是他開發的富有特色的網路應用程式。對於扎克伯格來說,起初設計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只是覺得好玩,就像他一直以來做的那樣,然而就在這些僅僅為了有趣而花費大把時間精力鼓搗出的程式中,扎克伯格找到了未來他甚至打算託付一生的事業。於是,七年之後風靡全球的Facebook就這樣在哈佛大學一間毫不起眼的寢室里誕生了,而它的起因,竟然是個惡作劇。
所謂天才,是指有準備的人
Facebook的前身
是啟發還是剽竊
如何讓世界更開放
第7章 輟學去創業!
1979年,年僅19歲的比爾·蓋茨預見到了軟體業的光明前景,他預言說:“我們意識到軟體時代到來了,並且對於晶片的長期潛能我們有足夠的洞察力,這意味著什麼?我現在不去抓住機會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學業,軟體工業絕對不會原地踏步等著我。”於是,當時仍在哈佛讀書的蓋茨毅然決定輟學,然後便有了統治全球軟體行業的微軟公司。
二十多年後,他那同樣雄心勃勃的國小弟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講堂聆聽了他的一場演講,那只是蓋茨無數演講中極其普通的一場,他告訴台下所有的聽眾,哈佛的一大優點就是你總可以回來繼續完成學業,還說下一個比爾·蓋茨很快就會出現,可能就在這個大廳里。當時大概蓋茨自己都沒想到,下一個比爾?蓋茨真的就在這間大廳里誕生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向哈佛說“拜拜”
學歷與能力誰重要
輟學浪潮
要發展就必須融資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賺錢不是主要目的
第8章 我不是蓋茨第二
馬克·扎克伯格從不介意人們拿他與蓋茨相比,相反,對於這樣的比較,他在心底其實是歡迎的。當然,或許扎克伯格不是與蓋茨同齡的人,沒有勞倫斯·埃里森或者史蒂夫·賈伯斯那么強烈的競爭意識,從某種程度上說,蓋茨還是他的偶像。但這並不表示扎克伯格甘當蓋茨第二。對於這位個性十足的CEO來說,蓋茨是值得尊敬的,卻也是他必須去超越的。畢竟他還很年輕,相信許多年以後,人們一定會把未來的創業者稱為“扎克伯格第二”。
我是扎克伯格
我是CEO……
我們是各自帝國的領袖
我有我的王道
第9章 可以不值錢,但必須要酷
美國人,尤其是美國的年輕人,在評價一件東西時往往只用“酷”和“不酷”這兩個評語,凡是他們喜歡的,就是酷的。在一項針對美國大學生的調查中,Facebook在最酷的事物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蘋果iPod,足以證明Facebook在美國年輕人中的受歡迎程度。
一件東西是不是酷,與它的創造者有著很大的關係,美學至上的賈伯斯把蘋果的產品打造成人見人愛的時尚,扎克伯格卻更進一步,在網路上給人們開闢了一個最酷的展示空間。儘管生活中不修邊幅,但馬克·扎克伯格其實是一個很酷的人。
他是如何養成深層次思想與性格上的酷的?
平地一聲雷
他是魔術師
從不低頭的創業者
第10章 不可思議的財富神話
在IT行業,從來不缺少創業的神話,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的史蒂夫·賈伯斯、甲骨文的勞倫斯·埃里森、谷歌的拉里·佩奇,如今早已是各大富豪榜上響噹噹的名字。不同於洛克菲勒、山姆·沃爾頓這樣的老牌資本家,IT界的富豪們往往有著高學歷和強大的創造力,依靠技術創新從無到有,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聚集起巨大的財富。雖然以傳統的眼光看來,這些成功故事好像天方夜譚,但在人類進入資訊時代的這短短數十年間,它們卻在矽谷這個IT創業者的天堂里從不間斷地上演著。
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其實並不偶然,然而與前輩們不同的是,Facebook並非製造產品,也不提供諮詢,它只是給了人們一個在網路世界裡交往的場所。起初對於扎克伯格來說,賺錢並不是目的,甚至他自己都不認為這個網站有可能盈利,但七年之後,他卻因此而成為了億萬富翁,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Facebook究竟是如何成就了這個年僅26歲的IT新富豪?
平台是一切的基礎
前所未有的廣告模式
在全世界盈利
將主動權緊緊抓在手
第11章 低調的億萬富翁
住豪宅、開豪車、開派對、醉生夢死……這幾乎成了人們對暴發戶們的一貫印象。不過扎克伯格並非這樣的人。雖然他的發家有點暴發戶的氣質,但他本人其實出身優渥,金錢對他來說沒有太多的意義。於是,這個世界又多了一個“低碳環保”型的億萬富翁:住在最普通的公寓裡,開著最便宜的車,永遠一副大學生的裝束。歐巴馬總統前往Facebook公司演講時,難得穿起西裝的扎克伯格竟讓總統都覺得不習慣,建議他們“乾脆一起把西服都脫了吧!”這便是扎克伯格的個人風格,也許和前輩比爾?蓋茨一樣,在他眼中,財富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簡單生活 就是這樣簡單
財富是一種態度
慈善與財富無關
第12章 愛情未必都像童話
都是拜那些爛俗的劇情所賜,似乎所有有錢人的愛情故事都要披上一件浪漫的外衣。然而不是每一對新人都應該像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那么高調,馬克·扎克伯格恰恰就是那種低調到家的人。說起來,扎克伯格和他的華裔女友普莉希拉·陳的交往並沒有太多的故事可說,扎克伯格也不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因為一次失戀而創辦Facebook公司。真實的愛情故事未必都像童話,但其中的幸福與甜蜜卻是相同的。
並不浪漫的相遇
貌似平凡的王子
普莉希拉:又一個幸運的女人?
第13章 事業與朋友
如同二十世紀下半葉,被日本企業發揚光大的公司管理文化所強調的那樣,出色的領導“團隊(team)”是一個公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並且越來越被世界各國的商業人士所重視。擴大到研發領域也是如此。在這樣一個環境越來越複雜、科技越來越先進的時代,沒有哪個天才可以單槍匹馬地創立一家公司並獨立駕馭它。
毫無疑問,馬克·扎克伯格是一個技術天才,他對網路發展趨勢的把握和與其年齡不符的大局觀,又讓他具有了與生俱來成為CEO的潛質,然而,Facebook的成功不是扎克伯格一個人的功勞,從創業之初就和他並肩作戰的哈佛好友,到公司發展過程中給予了他極大幫助的同事、夥伴,Facebook傑出的工作團隊保證了它在社交網路領域的領先地位。
然而對於扎克伯格來說,兼顧事業與友情常常是一件困難的事,有時甚至不得不放棄一部分。每一位成功的CEO都有這樣的煩惱,但你不得不去承受這個無奈的事實。
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們
不得不說的肖恩?帕克
人生總難盡善盡美
附錄一 / 各界精英熱議Facebook
附錄二 / 中國80後自主創業企業家
附錄三 / 馬克·扎克伯格小貼士
後記 / Facebook啟示錄:財富源於你的夢想

後記

Facebook啟示錄:財富源於你的夢想
在這本書結束的時候,美國CNBC財經頻道報導稱,Facebook或許將於2011年10月或11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申請,並最早於2012年第一季度IPO,預計這次IPO將使得該公司估值超1000億美元。同時,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的白宮發言人喬·洛克哈特也被Facebook公司正式任命為全球溝通副總裁。由此,不難看出,馬克·扎克伯格的“野心”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他正在一步步朝著“開放全世界”的理想前進,而且每一個新的成就,都將為他增加數以億計的財富。
雖然無數業界專家和風險投資人相信,Facebook的盈利前景一片光明,它很可能超越谷歌、微軟,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下一個企業巨頭,扎克伯格也將因此而最終躋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列,但對於扎克伯格本人來說,賺錢仍然不是他最感興趣的事情,至少不是他的最終目的。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崇高的科技理想也不得不向商業現實低頭,淪為商人們賺錢的工具。比起一項發明對人類的貢獻,人們似乎更願意計算它給它的持有人帶來了多少利潤,於是財富成了唯一的信仰。然而這個信仰終究是空洞的。
馬克·扎克伯格是一個例外,也成了無數追求理想、渴望成功的年輕人最好的榜樣。其實他的成功之道很簡單,天賦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從創建Facebook之初,他就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社交網站。為此他拒絕了無數可以利用網站賺快錢的方案,拒絕以已經是天價的10億美元出售公司,甚至不惜與朋友鬧翻,而這么做只是因為他認為Facebook還沒有完善到自己期望的程度。不過上帝是公平的,最終結果是,哪怕在財富上,他也收穫了比預期更多的回報。
多年以後,扎克伯格的創業故事或許將成為一個典型的正面教材,告訴人們財富其實源於對理想的堅持。成功永遠沒有捷徑,對於那些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唯一要做的,就是認清你的目標、你的理想是什麼,然後一絲不苟、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即使這個過程艱辛而漫長。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時,成功也就不遠了,而財富,不過是隨之而來的嘉獎。

內容節選

五億人的虛擬國?Facebook是什麼?
儘管從創立一直到現在,中國大陸的網民依然不能成功登錄Facebook網站,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短短七八年間,這個誕生於哈佛大學學生寢室的小網站已經發展成匯聚全球5億用戶的龐大網路社交體系,而且依然在不斷擴張,它的估值也從最初的幾億美元攀升到幾百億,對那些第一次接觸Facebook的人來說,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神話。
Facebook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數億人對其痴迷到依賴的地步?有些Facebook用戶甚至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這個網站,然後一整天泡在上面,哪怕在上班時冒著被老闆訓斥的危險。對於Web 2.0時代的網民而言,Facebook幾乎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網站,你可以用它交友、了解資訊、發表部落格,甚至玩遊戲、聽音樂,在網路世界裡,它就是一個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難怪Facebook經常被描述為人口僅次於中國、印度的網路“國家”。
一個自由的組織
FARC(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是哥倫比亞境內組織最大、裝備最完善、戰鬥力最強、恐怖活動最猖獗的游擊隊。FARC依靠種植販賣毒品,以及綁架外國人勒索贖金,每年至少能賺進5億到10億美元。在FARC劫持的700多名人質中,還包括哥倫比亞總統候選人英格麗特?貝當古。對於被FARC劫持後人質的境遇,哥倫比亞人也只能感到同情和悲傷,同時也擔心這些兇殘而又勢力強大的革命軍下一步將會毀滅這個國家。
2008年新年後的哥倫比亞巴蘭基利亞港。在沙灘邊的莊園裡,奧斯卡?莫拉萊斯,這位性情隨和的電腦天才、土木工程師正和他的家人一起度假。莫拉萊斯在電視上看到一對被FARC綁架六年母子的坎坷經歷,FARC的行為簡直令人髮指,身為哥倫比亞人的他特別想做些什麼,於是他登錄了Facebook。儘管Facebook並沒有提供西班牙語的服務,不過在哥倫比亞有很多像莫拉萊斯那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英語也非常熟練。莫拉萊斯在Facebook上擁有一個用了一年多的賬號,在上面有他的西班牙語個人信息,還有很多大學和高中好友。他幾乎每天都會在Facebook上泡著。
莫拉萊斯在Facebook的搜尋欄輸入“FARC”四個字母后按回車卻沒有任何結果。沒有群組、沒有活動、沒有相關的帖子,而已有的那些群組卻都只關注世界上陽光的一面。當談到FARC的時候,哥倫比亞人卻都是憤怒而又畏縮的。這實在是一個禁忌的話題,結果導致整個國家都被劫持了,而這種狀態將會保持幾十年。
莫拉萊斯花了一整天時間猶豫是否在網上公開討論這一話題。後來他打算冒一次險,並在1月4日建立了一個反對FARC的群組。“這就像一種治療,”他說道,“我必須表達出自己的憤怒。”他在簡介中寫下了他建立這個群組的目的:站出來反對FARC。他自稱是個“電腦迷”,擅長進行圖像處理,於是便製作了一個豎著的哥倫比亞國旗作為群組的圖示。他在圖示上面加上了四條標語,每條都比前面一個大:反對綁票、反對謊言、反對殺戮、反對FARC。他說道:“我想在人群中怒吼一聲,是時候來和FARC抗爭了。”
但是他該如何給這個群組命名呢?在Facebook上人們給群組起的標題大多是諸如“我打賭我能找到100萬個討厭喬治·布希的人”此類,但莫拉萊斯不喜歡這樣的標題,儘管他覺得這100萬的想法很好,但是這個標題太幼稚了。有一首著名的西班牙歌曲叫“100萬個朋友”。100萬個反對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人?“聲音”一詞聽起來很有味道,於是他決定給群組起名為“反對FARC的100萬個聲音”。
在1月4日午夜過後他建立了這個群組。他將群組公開化,這樣所有的Facebook用戶都可以加入。他在Facebook上大約有100個好友,他向所有的好友都發出了邀請。全部做完以後他覺得很累,於是在凌晨3點上床睡覺。
第二天早上9點,莫拉萊斯起床來查看群組,他驚奇地發現已經有1500人加入了進來。“哇!”莫拉萊斯驚訝地叫了出來,這比他所期望的要多得多。那天在沙灘上他告訴自己的家人,自己建立了一個群組並希望他們邀請自己的Facebook好友加入。他的家人大多是Facebook的鐵桿用戶,而且他們也對FARC深惡痛絕。當天下午莫拉萊斯回家後再看時,群組裡已經有4000名成員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