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錦

夢之錦

大型畫作《夢之錦》(Tapestry of Dreams)為美籍著名壯族藝術家黃閃夜(Shanye Huang)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於廣西民族文化及民間“三月三”歌節。

簡介

大型畫作《夢之錦》(tapestryof Dreams)為美籍著名壯族藝術家黃閃夜(Shanye Huang)的代表作品之一。他以獨特的個人視角,壯民族文化為軸心,將中國陰陽和諧的哲學觀念溶匯西方當代藝術表現手法、似象非象之間的造型、紅水調到藍靛般的絢麗色彩、律動斑駁的筆觸、獨具的藝術匠心和真摯的本土情懷,去表現人類“愛”與“祈福”的永恆主題及其對生命的謳歌與思考。

《夢之錦》取材於廣西民族文化及民間“三月三”歌節。黃閃夜將壯族男女情歌對唱、拋繡球、送繡鞋等風情風俗,以及各種象徵圖像如銅鼓、青蛙、龍鳳、魚蓮和雲雨等,加上個人想像、思考和創造一起揉進壯錦與刺繡的構架中,並將歌與夢的唯美境界升華到極致。《夢之錦》長5點52米,高1點85米,深0點04米,(216 x72x1.5 英寸)。由12幅36x36英寸布面亞克力架上繪畫合拼構成一件大型繪畫作品。自1998年的構思,從素描稿到色彩稿,斷續歷時了八、九年。作品最後完成於2007年。。

藝術成就

紐約芭蕾舞團根據畫作《夢之錦》編創舞劇紐約芭蕾舞團根據畫作《夢之錦》編創舞劇

美國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賽萊斯·哈福根據黃閃夜的畫作《夢之錦》的意境創作了舞蹈交響樂《春之歌》。他在西洋當代管弦樂的基調上溶合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以及壯族情歌、銅鼓和竹笛的韻味。紐約芭蕾舞團則根據大型畫作《夢之錦》的內容與主題,藉助這組交響樂以及畫作《夢之錦》的圖像作為背景烘托,編創了一場長達三十分鐘的壯族情歌故事芭蕾舞劇。展現了西方音樂家和舞蹈藝術家對畫作《夢之錦》的喜愛及對廣西壯族文化的熱情與理解。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晚,這部根據黃閃夜的畫作《夢之錦》編創的音樂芭蕾舞劇《春之歌》成功在美國紐約拉瓜地亞表演藝術中心首次公演。透過其壯錦般絢麗多彩的大幅美術作品背景,啊娜多姿的芭蕾舞蹈以及優美動聽的音樂,在場的紐約世界觀眾首次感受到了廣西壯民族文化的魅力。二零一一年十月,《春之歌》的精縮版《壯鄉夢緣》應邀回到壯鄉廣西參加了第十三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演出活動,《壯鄉夢緣》獲得一致好評。

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四日至五月二十八日,由美國馬里蘭卅藝術委員會等機構共同贊助支持, 蓋維藝術中心主辦的“超越界線---黃閃夜的藝術”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藝術新區的蓋維藝術中心展出,畫作《夢之錦》獲得廣泛讚譽。

藝術貢獻

畫作《夢之錦》“意境雋永而不失純真和質樸,神秘獷野又流露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中西合璧卻飽含著深厚的民族感情。艷麗和諧的色彩,個性獨特的視角,以及整個畫風呈現出的豐厚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使美國音樂家賽萊斯·哈福和紐約芭蕾舞團根據畫作意境專門譜曲演奏,編創了一出芭蕾舞劇,並在世界藝術之都紐約成功舉行專場演出。同時應邀參加了第十三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演出活動並獲得廣泛好評。黃閃夜的藝術歷程與作品獲得了美國及全球的五十多家中英媒體的報導。

廣西壯族傳統文化和西方當代文化交匯融合,中國民族當代繪畫與西方當代音樂和芭蕾舞的交匯融合,建構了一種獨特的、跨越文化而前所未有的混搭藝術語彙。西方音樂家和專業芭蕾舞團為一位中國畫家作品編創芭蕾舞劇並在紐約舉行演出,在藝術史和民族史上尚屬首次。

相關評論

美國紐約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賽萊斯·哈福(Silas Huff)的感言:

“謝謝你,黃閃夜!如此優美的畫作是這場演出的靈感來源。先有畫,然後是音樂,然後再到舞蹈。。。我第一次看到黃閃夜的藝術,即刻有了作曲的靈感。當我見到他,並聽到他介紹廣西“三月三”歌節,我就知道我要為它寫一部大型交響樂。之後又有想法編創芭蕾舞劇。整場戲的背後靈感來源於他(黃閃夜)。謝謝你,你是偉大的藝術家!(…Thank you for being the great artist you are!)”

紐約大學教授、美國著名舞蹈家亞麗·婁絲(Aly Rose)的評論:

“以繪畫作為靈感來源,促成音樂和舞蹈,跨越不同藝術領域和民族文化界限並讓世界觀眾得以共鳴,這種藝術現象十分罕見。...”

馬里蘭大學美術史教授郭繼生博士(Dr. Jason C. Kuo)專文“黃閃夜藝術的深思”節選:

“初看黃閃夜目前展覽的作品,第一印象是它的艷麗多彩、充滿生命與活力。當進一步的審視,漸漸地被它那多層次的視覺和材料的感官性,以及畫面所表達的對生命思索的深度感與複雜性所深深吸引。黃閃夜的藝術是他個人對生活細緻的切身體驗,以及作為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壯族成員,一個中國人,一個美籍華人生活經歷的綜合。因此,為了更好地去欣賞他的藝術,認真思考這些方面是特別恰當的。…”

美國馬里蘭州蓋維藝術中心畫廊總監艾力克·辛朴遜(Alec Simpson) 和副總監菲利·戴維斯(Phil Davis) 在黃閃夜個展前言中寫道: “…更有意思的是, 黃閃夜的藝術雖取源於他自身的中囯文化與壯族民間藝術,卻更超越其民族文化界線, 並能與西方觀眾深層的溝通交流, 使觀者能直接體驗東方遇到西方, 陰與陽的文化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