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稚拙才夠老辣


聰明的成年人大都懂得保有一點稚拙
一點點玩樂的心境
一點點真率的無忌
一電點拙笨的放任
恰恰是遊戲於複雜的成人世界的快樂秘訣
“哎,你看辛格的《傻瓜城的故事》了嗎?”這已經是我第N次被問到這個問題了。然後,我買了一本,然後,我沒有了第N+1次的尷尬,然後,有更多的人被我問到了上面的問題。
其實這本書也沒有那么好,只是在這樣一個尋找快樂的時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諾貝爾級童話也的確值得一看。於是,成天拼殺於商場、辦公室和成人世界的老辣成人就乖乖地鑽進童話里了。
出於同樣的心理,前些日子北京辦玩具展的時候,我也特地跑去看了,興奮了好幾天,回來再對每個朋友說一遍小時候的事,勾起一片傻乎乎的應和:跟布娃娃過家家、跳格子,蹦皮筋、和男孩子一塊兒打玻璃彈珠、拍洋畫、玩溜溜球一下子都想起來了。成天拼殺於“商場如戰場”的職業女性會突然興奮地投入對蠟筆小新、Flash、哈利·波特的熱烈討論中。
美國學者威廉·史蒂芬森的著作中有一個有趣的“遊戲理論”,按照書中的定義,人們的活動大致可以區分為“工作”(work)和遊戲(play)兩種。工作是現實存在的,客觀要求的、艱辛的、不自由的。與工作相比,遊戲是快樂的,自由的。
其實,工作與遊戲並非格格不入。比如有的人覺得工作就是一種自己喜歡的game,他為興趣而工作,也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我們可以羨慕他們,也可以叫他們工作狂。
也有的人,即使是在玩兒的時候也緊張刻板,一絲不苟,那個認真投入勁讓你懷疑他是不是已經把原本很好玩的一件事又當作了一樁正經生意。我們可以表揚這個人,說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極其嚴肅,當然,也可以說“你真乏味,真BORING,真沒稚拙精神。”
是什麼讓我們變回到小孩子
其實,我們許多人都是現實中稚拙精神的製造者和享受者。因為人們已經越來越厭倦說教和嚴肅,他們更希望通過一種愉悅好玩的方式了解自己和自己身邊的這個世界。
* 最愛童話
美國人羅琳女士的《哈利·波特歷險記》和法國人聖·德克旭貝里的《小王子》被尋尋覓覓的成年人一搶而空,誰說它們沒深度?只有具備童心而且懂得生活的成年人才能讀出書中所蘊藏的與成人世界相對應的種種問題。
以孩童的眼睛去讀,再用成年人的雙手合上書本,原來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處世規則、行為方式是那樣的可笑又荒謬。
*綜藝遊戲,俗得熱鬧
《櫻桃小丸子》、《聰明的一休》又重播了,看了多少遍都愛看。除了卡通,瞎打瞎鬧的遊戲節目也特別受歡迎。輕鬆愜意的聊天和TALKSHOW,對於急功近利的現代社會是一種巧妙又不失文雅的消遣方式。
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的主持人竇文濤就說,他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在談話中煽風點火,“給這邊遞個炮彈,給那邊遞個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