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伴發葡萄膜炎

多發性硬化伴發葡萄膜炎

多發性硬化伴發葡萄膜炎是一種發生在眼睛的病症,可引起多種眼部病變。

症狀及併發症

眼部表現:此病可引起多種眼部病變,最常見的為視神經炎,其次為葡萄膜炎,也可引起復視、眼球震顫等。
葡萄膜炎:2.4%~44%的多發性硬化患者出現葡萄膜炎,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約1∶1.2。可引起前葡萄膜炎、中間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包括視網膜血管炎和視網膜炎)。 前葡萄膜炎:一般認為,前葡萄膜炎少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雙側肉芽腫性虹膜睫狀體炎,患者出現羊脂狀KP、虹膜結節、虹膜後粘連。少數患者偶爾可出現雙側急性前葡萄膜炎,但仍可出現虹膜結節和大量羊脂狀KP。
中間葡萄膜炎:是此病合併的葡萄膜炎中最常見的類型。但也有報導中間葡萄膜炎在此病所伴有的葡萄膜炎中僅占25%。患者多表現為輕度的玻璃體炎症反應,也可引起嚴重的睫狀體平坦部炎,出現雙側睫狀體平坦部和玻璃體基底部雪堤樣病變,其與特發性中間葡萄膜炎在臨床表現上並無明顯區別。多發性硬化所伴發的葡萄膜炎比特發性中間葡萄膜炎更易出現明顯的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和虹膜後粘連,更易出現後極部視網膜血管鞘,但不易引起黃斑囊樣水腫和周邊視網膜的新生血管。
後葡萄膜炎:此種類型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多數發生於後極部視網膜,也可發生於周邊部視網膜。此種病變與視神經炎、全身疾病的惡化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無明顯的關係,通常表現為輕度的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出現視網膜血管鞘、玻璃體炎,一般持續時間較短,不易引起黃斑囊樣水腫、視網膜血管閉塞和視網膜新生血管。其他類型的後葡萄膜炎如視網膜炎雖然也有報導,但相當少見。
多發性硬化伴發葡萄膜炎的症狀包括全身表現:此病最常見的全身表現為疲乏和虛弱,感覺異常也相當常見,可表現為麻刺感、針刺感、麻木感、冰冷感等,感覺異常通常開始於手或足部,在幾天內可進展為整個肢體,於數周內消退;可出現多種疼痛,如三叉神經痛、頭痛、神經根痛、肌骨骼疼痛、痙攣、陣攣、觸物感痛等;其他尚可出現認知障礙、記憶力下降、說話和吞咽困難、抑鬱、精神欣快、膀胱、腸道和性功能障礙等異常。
此病可引起多種眼部併發症,常見的有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內層神經纖維層的萎縮、並發性白內障、黃斑囊樣水腫、視網膜前膜、繼發性青光眼、視網膜脫離、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視網膜出血、玻璃體積血等。

檢查化驗

腦脊液檢查可發現蛋白濃度升高、白細胞增多、lgG水平增高。一些病毒抗體(如抗風疹病毒抗體、抗帶狀皰疹病毒抗體)的出現,支持此病的診斷。
1.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發現腦與脊髓的白質區有散在的脫髓鞘斑塊,3個病灶(至少有1個腦室周圍的病變)或3個以上病灶對診斷有重要價值,此種病變通常大於6mm。源自胼胝體和小腦幕下的病灶高度提示多發性硬化的診斷。
2.眼電生理檢查 在有視神經炎的患者,視覺誘發電位通常出現異常,但在發病2年內約35%的患者視覺誘發電位恢復正常。
3.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對確定患者的視網膜血管炎有重要價值,活動性血管炎可出現血管染料滲漏和血管壁的染,無血管炎的靜脈硬化。雖然也可出現血管鞘,但造影無異常改變。造影還可發現視網膜新生血管膜、黃斑囊樣水腫等改變。
4.視野檢查、色覺檢查 視神經炎多引起視野改變,如瀰漫性暗點、中心暗點和周圍暗點;色覺檢查對發現亞臨床的視神經損害有幫助。紅光的色覺異常通常比較突出,在急性期,藍或黃光缺陷可能更為常見。

發病機制

有關多發性硬化伴發的葡萄膜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專家認為,嗜神經的病原體有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等;目前更多的人認為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其有關的自身抗原可能為髓磷脂鹼性蛋白和脂質蛋白,將它們分別與佛氏完全佐劑一起免疫動物,可以誘發出實驗性過敏性腦脊髓炎,此種動物模型的炎症與多發性硬化在臨床和病理方面都非常相似。此外,還發現此病與HLA-DR15-(DRB1*1501)和HLA-DQ6相關,這些結果均提示免疫遺傳因素在此病發生中可能起著一定作用。

治療方法

  有關此病的治療尚無理想的方法,一些藥物雖然可使患者的病情暫時得以緩解,但尚無藥物能使疾病完全治癒。
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此病的一種常用藥物,硫唑嘌呤、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環孢素等可用於嚴重的復發性或慢性進展性疾病,此外尚有人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治療多發性硬化。
此病所致的視神經炎可用潑尼鬆口服治療,也有人建議用靜脈注射大劑量的甲潑尼龍治療,認為可以減少視神經炎的復發,並能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惡化。
對於此病所致的中間葡萄膜炎,一般認為與特發性中間葡萄膜炎的治療相同。通常首選糖皮質激素口服,初始劑量為1~1.2mg/(kg·d),10天~2周后根據患者的反應逐漸減量;對於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者,可選用苯丁酸氮芥,初始劑量為0.1mg/(kg·d),4~6個月後逐漸減量;對於出現睫狀體平坦部、周邊眼底的雪堤樣改變經上述治療無效者,可考慮給予雷射光凝或冷凝治療;經過上述治療仍不能控制者,可考慮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對於有眼前段受累者,應給予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消炎藥和睫狀肌麻痹劑滴眼劑點眼治療。

預後

  不同的患者病程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基本上表現為復發-緩解型、原發性持續進展型、繼發性進展型和進展-復髮型4種類型,患者也可最初表現為一種類型,以後又進展為另一種類型。一旦患病,即終身難愈,一般於患病10年左右即可出現完全的肢體癱瘓
視力的預後主要取決於受累的眼組織和炎症的嚴重程度。視神經炎經過積極治療後視力多能恢復,但對比敏感度的異常可長期存在;中間葡萄膜炎經過有效的糖皮質激素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後視力多能恢復至0.5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