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難與共事

《多疑難與共事》出自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劉基的《郁離子》。

原文作品

郁離子曰:“多疑之人不可與共事,僥倖之人不可與定國。多疑之人其心離,其敗也以擾;僥倖之人其心汰,其敗也以忽。夫惟其多疑也,而後逢迎之夫集焉;惟其僥倖也,而後亡忌憚之夫集焉。逢迎之夫,道萁猜而揜其明;亡忌憚之夫,盈其欺而厲其暴。然後益疑其所不當疑,而決其所不當決。敗而後悔,奚及哉?”

釋義

【註解】
① 汰(tai):汰侈,驕縱。
② 忽:忽略,疏忽。
③ 亡(wu)忌憚:亡通“無”。忌憚,顧忌和畏懼。
④ 揜(yan):掩蓋,遮蔽。
⑤ 厲(li):通“勵”。勸勉,鼓勵。
【譯文】
郁離子說:“多疑的人,不可同他一起共事,憑僥倖辦事的人,不可同他一起安定國家。多疑的人,他的心就離散,他的失敗是因為干擾多;賃僥倖辦事的人,他的心驕縱,他的失敗是因為疏忽大意。由於他多疑,而阿諛迎逢之徒就會聚集在他的跟前。由於他憑僥倖辦事而肆無忌憚的人就會聚集在他的跟前。阿諛逢迎之徒,引導他猜疑並掩蓋了他的明知;肆無忌憚的人,助長他的欺詐並鼓勵他的暴行。這樣到後來,他就更加懷疑那些不應當懷疑的事物。並決定那些不應當的事。失敗了再後悔,怎么來得及呢?”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