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保稅區

外高橋保稅區

外高橋保稅區於199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9月正式啟動,位於上海東北端,瀕臨長江入海口,緊靠外高橋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1991年進入土地開發,從1992年3月首期隔離圍牆設施竣工並通過海關驗收至今已先後七次封關,目前已封關運作面積達8.52平方公里。

簡介

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

外高橋保稅區於199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9月正式啟動。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批准時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瀕臨長江入海口,地處黃金水道和黃金岸線的交匯點,緊靠外高橋港區,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
外高橋保稅區是設有隔離設施的實行特殊管理的經濟區域,貨物可以在保稅區與境外之間自由出入,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免驗許可證件,免予常規的海關監管手續(國家禁止進出口和特殊規定的貨物除外)。
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依據上海市人大制定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等法規,統一管理保稅區的行政事務。海關依據《保稅區海關監管辦法》實施業務監管。
吸取國外類似區域先進的發展理念,根據上海經濟與地理的實際情況,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精心規劃,發展成為集國際貿易、先進制造、現代物流及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還是上海市重要的現代物流產業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電子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2008年12月底,保稅區累計批准來自94個國家和地區的10242個項目,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11家入駐保稅區。累計吸引投資總額160.6億美元,契約外資7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0.3億美元。區內企業從業人數達19萬,其中外籍工作人員9200餘人。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外高橋保稅區位於上海東北端,瀕臨長江口,處於中國黃金水道——長江與東海岸線的交匯點。外高橋保稅區距離市中心20公里,距離浦東國際機場40公里,距離虹橋國際機場35公里。楊高路、張楊路、楊浦大橋、中環線、外環線、翔殷路隧道、外環隧道、軌道交通6號線和在建的滬崇蘇高速公路、規劃中的浦東鐵路和軌道交通10號線,組成了便利通達的立體交通網路,將外高橋保稅區同市區及周邊城市緊密相連。

經濟狀況

經濟狀況經濟狀況

外高橋保稅區開發建設18年來,經濟增加值、工業產值、進出口貿易額、海關及稅務部門稅收收入和企業銷售經營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08年外高橋保稅區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1-12月份共實現經濟增加值953.17億元,同比增長16.3%,占浦東新區的30.25%,占全國保稅區的43.9%;完成銷售收入6511.21億元,同比增長12.6%,占全國保稅區的44.3%;完成各類稅收517.98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稅務部門稅收217.63億元,同比增長23.1%,占浦東新區的24.09%。

產業功能

風貌展示風貌展示

依託浦東開發開放的優勢,堅持對外開放的宗旨,十多年來外高橋保稅區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先進制造業等三大功能為主的口岸產業。

一、國際貿易業
貿易企業在保稅區綜合經濟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保稅區的國際貿易產業蓬勃發展,開展進出口貿易企業達到3083家,與192個國家和地區發生進出口貿易往來。隨著貿易功能的發展,保稅區進一步拓展了商品展示服務功能,在保稅區先後成立了三大綜合交易市場以及機電鐘錶醫藥等10多個專業保稅交易市場,加入保稅交易市場成為市場會員的投資企業達到5286家。

風貌展示風貌展示

二、現代物流業
保稅區物流產業主要發展以“保稅—滯後納稅”為特徵的物流分撥和第三方物流,集聚了包括德國全球物流、DHL和美國UPS等世界知名物流企業在內的1000多家物流倉儲企業。2008年1-12月份,保稅區物流企業完成營業收入2356億元,同比增長13.6%。與保稅區緊鄰的外高橋港區1-5期完成貨櫃吞吐量1538.7萬標準箱,占上海港近六成。其中,1.03平方公里的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作為全國首個“區港聯動”試點區域,於2004年通過國務院七部委驗收,並進入運作階段。目前,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已形成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和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實現了與上海各口岸的海運聯動,正在加快推進倫敦期貨金屬交割點的申請工作和交割倉庫改建工作,2008年1-12月份物流園區完成進出區貨值550億美元,同比增長44.7%。同時,積極申請保稅物流園區二期擴區建設,準備為外高橋港區四、五、六期碼頭提供保稅物流配套服務。

三、先進制造業
外高橋加工製造業通過積極最佳化產品結構,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重點推動產業鏈向研發、設計等上游環節和維修、技術服務等下游環節延伸升級,形成與長三角地區相配套的較為完整的加工製造鏈和產業體系,並成為跨國公司跨地區的加工製造的訂單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和研發中心。2008年1-12月份,外高橋功能區域完成工業總產值555.63億元,同比增長9.4%。

從國際貿易、加工製造到現代物流,保稅區的三大產業走過了一條從先行先試的探索到成為區域核心功能的成功發展之路。依託貿易帶動物流、以物流促進貿易、貿易對先進制造業的促進,保稅區的三大功能相互支撐、融合,使保稅區的企業經營超越了傳統模式,走上複合型發展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