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西北

外西北

外西北不是正規稱呼,大概指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先通過一系列條約割讓新疆和外蒙一帶的領土。五年後的《塔城界約續約》(同治八年,1869年)和《伊犁條約》(光緒七年,1881年)不平等條約,分別割占的七河流域、楚河流域、塔拉斯河流域以及“唐努烏梁海西北部十佐領”之地(現分屬蒙古、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總計70多萬平方公里。此地區大多是乾隆時期清軍西征準噶爾所得。蘇聯解體後這些土地大多已不屬俄羅斯,而是屬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1963年11月,中國和阿富汗兩國通過簽訂《邊界條約》,才正式將兩國在瓦罕走廊的邊界線法律化、明確化。依照該協定,兩國邊界線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但是,中國至此,已確定失去瓦罕走廊的領土主權。由上述,中國國史上“完整的西北”,變成了“殘缺的西北”。

歷史

漢唐

漢武帝又命李廣利於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兩伐大宛,使西域的許多城國相繼臣服於漢。太初三年(前102年)戰勝大宛後,西漢朝廷在輪台(今新疆輪台東)、渠犁(今新疆庫爾勒西南)置使者、校尉,這是西漢政府在西域設定行政機構之始。後又設定伊循都尉、護鄯善以西使者。起初負責“護西域三十六國“漢之號令班西域矣”,西域正式納入了西漢王朝的版圖。神爵三年(前59年),因匈奴內爭,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率萬餘眾降漢,漢使護鄯善以西使者鄭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統治力量隨之瓦解。於是漢廷使護鄯善以西南道諸地的鄭吉“並護(車師以西)北道,故號曰都護”。西域都護是西漢政府在西域設定的最高軍政機構,治烏壘城(今新疆輪台東北),“鎮撫諸國,誅伐懷集之”,並“督察烏孫(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諸外國動靜,有變以聞,可安輯安輯之,可擊擊之”。 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設定安西都護府。治所西(今新疆吐魯番東高昌故城),統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轄境相當今新疆及哈薩克東部、吉爾吉斯北部楚河流域。自顯慶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這期間,是武則天為皇后輔佐高宗到垂簾聽政階段。顯慶、龍朔年間(661-663年),唐軍平定西突厥,轄區擴大至今阿爾泰山西至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直至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

清朝統一新疆

清朝新疆地圖清朝新疆地圖

1757年,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統一北疆地區,在楚河流域建立界碑,宣布繼承準噶爾汗國所有土地,自此,整個外西北,即楚河流域、七河流域、塔拉斯河流域以及唐努烏梁海、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全部納入中國中央政府有效統治。1759年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確立了對整個新疆的統治。1762年,清朝設伊犁將軍,統轄新疆地區。

外西北脫幅

18世紀60年代,境外的哈薩克部落遷移到外西北,逐漸成為外西北的多數,這是外西北丟失的一個隱患。19世紀20年代,浩罕汗國大舉擴張,外西北實際上脫離清朝政府的控制。19世紀30年代,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大部都是浩罕勢力範圍,外西北的哈薩克地區也大多在浩罕控制下。19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俄羅斯帝國的勢力侵入外西北。到19世紀50年代,外西北大部已經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下。1864年中俄簽訂《堪分西北界約》,外西北大部分在法律上成為俄羅斯帝國領土。到19世紀80年代,除開唐努烏梁海和蔥嶺地區,外西北邊界走向和今天幾乎一致。19世紀末,俄羅斯軍事占領蔥嶺地區,民國初,外蒙古脫離民國政府以後,唐努烏梁海成為蘇聯領土。

管轄

中華民族自古就在外西北地區生活繁衍,西漢時期就對此地區進行有效長期管理。外西北大部分從西漢一直到西晉都屬於中國版圖,唐朝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元朝時為蒙古族察合台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東部大部分地區屬於中國新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