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的歷程

外國文學的歷程

李哲編著的這本《外國文學的歷程(彩圖版)》將外國文學歷程中各個時期的內容,有重點地編寫為100餘個獨立單元,配以400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立體、直觀、全面地展現世界文學歷程的發展軌跡。閱讀《外國文學的歷程(彩圖版)》,讀者對於外國文學的歷程會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不失為一本有閱讀價值的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李哲編著的這本《外國文學的歷程(彩圖版)》採用一個個相互獨立的真實故事的形式,把外國文學史上的著名文學作品以及著名文學家,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內容詳實,圖文並茂,極具趣味性。每個真實故事都著墨於作品背後的秘密,挖掘讀者感興趣的細節,再現作家的創作歷程和生活狀態,讓讀者能身臨其境。

作者簡介

主編是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他領導的編寫團隊參照哈佛大學歷史教本編寫完成這套叢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歐洲古代時期
古希臘神話開啟了歐洲文學的先河/12
神的故事/12
英雄傳說/13
盲詩人荷馬開始把希臘神話整理成《荷馬史詩》/14
《伊利亞特》/14
《奧德賽》/15
古希臘悲劇的產生/16
悲劇之父/16
戲劇中的荷馬/16
舞台上的哲學家/17
古希臘喜劇的產生/18
喜劇之父/18
第二章 歐洲中世紀時期
基督教文化擠壓下成長的中世紀文學/22
上帝的讚歌:教會文學/22
冒險加愛情:騎士文學/23
讓人間英雄成為上帝:英雄史詩/23
文藝復興的前驅:城市文學/23
但丁拉開了人文主義的序曲/24
天才之子:但丁/24
中世紀封建文學的終結:《神曲》/25
第三章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薄伽丘的《十日談》掀開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第一頁/30
站在但丁肩膀上的薄伽丘/30
“人曲”《十日談》/31
《巨人傳》開創了法國長篇小說的先河/34
“偉大的笑匠”拉伯雷/34
人文主義的巨人/35
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出版/38
塞萬提斯的冒險生涯/38
夢幻騎士堂吉訶德/39
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誕生/42
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42
西方的梁祝/43
王子復仇記/44
第四章 17世紀古典主義時期
17世紀中葉英國最傑出的詩人彌爾頓出現/48
革命詩人彌爾頓/48
《失樂園》/49
《熙德》於1636年公演時轟動巴黎/50
法國悲劇之父/50
《熙德》/51
1664年莫里哀的《偽君子》在凡爾賽宮首演/52
“法蘭西精神”的代表者/52
偽君子答爾丟夫/53
第五章 18世紀啟蒙文學時期
《魯濱孫漂流記》標誌著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誕生/58
戴過枷鎖的作家/58
荒島上的魯濱孫/59
菲爾丁出版《湯姆·瓊斯》/60
菲爾丁/60
《湯姆·瓊斯》/61
《波斯人信札》首開哲理小說先河/62
孟德斯鳩/62
哲理小說的先河/62
博馬舍架起了近代喜劇的橋樑/64
博馬舍/64
《費加羅的婚姻》/65
伏爾泰發表哲理小說《老實人》/66
伏爾泰/66
伏爾泰的“黃金國”/67
盧梭出版《新愛洛綺絲》/68
蘆梭/B8
《新愛洛綺絲》/68
1784年席勒的《陰謀與愛情》首演
席勒/70
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71
歌德把德國文學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72
文學世界裡“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72
《少年維特之煩惱》/75
浮士德與魔鬼的契約/74
第六章 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
以海涅為代表的新浪漫派出現/78
德國的偉大詩才/78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80
叛逆的天才詩人拜倫創作絕頂天才之作《唐璜》/82
拜倫/82
絕頂天才之作《唐璜》/84
天才的預言家雪萊/86
叛逆詩人/86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87
雨果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的主導地位/88
永遠的人道主義者/88
雨果小說創作的里程碑《巴黎聖母院》/90
普希金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時代/92
俄國文學之父/g2
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94
第七章 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品《紅與黑》問世/98
司湯達/98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作/98
巴爾扎克創作《人間喜劇》/100
文壇上的拿破崙/100
《人間喜劇》的序幕/101
福樓拜最完美的小說《包法利夫人》/104
語言藝術大師/104
一部“最完美的小說”/105
薩克雷創作《名利場》/108
薩克雷/108
《名利場》/109
西方女性文學的迅速崛起/110
勃朗特三姐妹/110
博學的女作家喬治·艾略特/115
狄更斯出版他的巔峰之作《雙城記》/114
狄更斯/114
狄更斯的《雙城記》/116
哈代發表悲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118
哈代/118
一個純潔的女人/118
果戈理奠定了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120
果戈理/120
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120
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激起巨大的反響/122
屠格涅夫/122
《父與子》/12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124
陀思妥耶夫斯基/124
《罪與罰》/125
“俄國革命的鏡子”列夫·托爾斯泰/126
列夫·托爾斯泰/126
三部長篇巨製/127
俄國小說巨匠契訶夫/130
契訶夫/130
契訶夫的創作/131
馬克·吐溫登上文壇/132
美國式幽默:水深兩潯/132
美國的流浪漢小說/134
19世紀下半葉北歐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異軍突起/136
為“未來一代”創作的安徒生/156
一個偉大的問號/157
第八章 19世紀後期歐洲文學的多元化
左拉創作出系列小說《盧貢一瑪卡爾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會史》/142
左拉/142
左拉的創作/143
《羊脂球》的誕生使莫泊桑一嗚驚人/144
莫泊桑/144
一部現實主義長篇/145
王爾德發表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148
快樂王子王爾德/148
唯美主義的代表作/150
波德萊爾出版驚世駭俗詩集《惡之花》/152
惡魔詩人/152
毒草乎,香花乎,《惡之花》/154
第九章 20世紀現實主義時期
高爾基完成長篇小說《母親》的創作/158
高爾基/158
《母親》/159
肖洛霍夫完成史詩性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160
肖洛霍夫/160
《靜靜的頓河》/161
蘇聯社會主義時期出現了兩個著名作家/162
奧斯特洛夫斯基其人/162
阿·托爾斯泰其人/165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大》/164
羅曼·羅蘭/164
長河小說/166
劉易斯和斯坦貝克獲諾貝爾文學獎/168
美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168
鄉土作家斯坦貝克/169
20世紀美國現實主義文學中出現了兩個女性作家/170
“中國通”賽珍珠/170
亞特蘭大的“女英雄”/170
最偉大的美國小說《美國的悲劇》出版/172
德萊塞一生/172
《美國的悲劇》/175
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74
海明威/174
《喪鐘為誰而鳴》/177
第十章 20世紀現代主義時期
艾略特的《荒原》把後期象徵主義文學推向高潮/180
後期象徵主義文學的代表/180
精神的荒原/181
卡夫卡的出現形成了表現主義文學的第二個沖
擊波/182
一個流血的童話/182
《變形記》/185
喬伊斯發表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之作《尤利西斯》/186
愛爾蘭自願流亡的大師/186
意識流小說的經典/188
福克納獲得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190
福克納/190
南方文學的傑作/191
第十一章 東方文學
印度出現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194
《摩訶婆羅多》/194
《羅摩衍那》/195
古代希伯萊文學《舊約》產生/196
《聖經·舊約》的產生/196
《舊約全書》/196
一個英雄的傳奇:《吉爾伽美什》/198
關於《吉爾伽美什》/198
史詩情節/198
中古東方文學呈現繁榮景象/200
印度故事文學的雙璧/200
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200
阿拉伯民間文學的精華/201
泰戈爾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202
泰戈爾一生/202
《吉檀迦利》/203
現代日本的文學泰斗川端康成/204
川端康成一生/204
《雪國》/204
外國文學大事年表/206

文摘

1348年,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發生了一場可怕的瘟疫,每天都有大批的屍體運到城外。昔日美麗繁華的佛羅倫斯城,變得墳場遍地,屍骨如山,慘不忍睹。這件事給薄伽丘帶來強烈的震撼。為了記下人類的這場災難,他以這場瘟疫為背景,寫下了一部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當時,《十日談》被稱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齊名的文學作品,也被稱為《神曲》的姊妹篇。
小說背景是歐洲大瘟疫時期,佛羅倫斯十室九空,喪鐘亂鳴,一派恐怖景象。3位男青年和7位姑娘為避難躲到郊外的一座別墅中。此處宛如世外桃源,但見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團錦簇,鳥鳴啁啾。歡樂總與青春相伴,驚悸之情甫定,10位貴族青年便約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度過這段時光,用笑聲將死神的陰影遠遠拋諸腦後。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一共講了10天,恰好有了100個故事,這是《十日談》書名的由來。
翻看《十日談》,就仿佛在欣賞一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圖”。儘管小說的素材不僅僅來源於義大利的城鎮社會,連中世紀的傳說乃至東方文學中的某些故事都成為薄伽丘編織故事的素材憑據,但所有的故事卻都是講給義大利市民階級聽的,從內容到敘述形式都符合他們的審美趣味。故事中的人物幾乎包括了當時社會的各行各業人士:從封建貴族中的國王、王子、貴婦人到宗教界的神父、修女、修士;從學者、詩人、藝術家、窮學生到銀行家、旅店老闆、船主、麵包師、手藝人;從農夫、奴僕、朝聖香客到高利貸者、守財奴;從酒鬼賭徒、海盜、無賴到流浪漢、落魄士兵、招搖撞騙的食客,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橫生的話劇。
小說的主旨在抨擊禁慾主義,歌頌愛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在第4天的故事開頭,作家自己出面講了個“綠鵝”的故事,頗能表達薄伽丘的創作意圖。一位父親將兒子從小帶至深山中隱修,以杜絕人慾橫流的塵世生活的誘惑。兒子到了18歲,隨父親下山到佛羅倫斯,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麗的少女。頭一次見到女性的小伙子問父親這是些什麼東西,父親要他趕快低下頭去,說這是些名叫“綠鵝”的“禍水”。豈料一路上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的兒子卻偏偏愛上“綠鵝”,懇求父親讓他帶一隻回去餵養。老頭兒這時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誡要強多了”。
《十日談》塑造了眾多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這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薄伽丘看來,要想突破禁慾主義的束縛,首先就必須把受壓迫最深的女性的天性解放出來。為此,作家在小說中自稱是個天生的“多情種子、護花使者”,要為女性仗義執言。《十日談》中也有許多正面歌頌青年男子衝破封建教條、追求愛情幸福的故事,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格調高雅、健康的。
作家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讚美愛情,同情女性,就必然要抨擊禁慾主義,揭露宗教人士的虛偽和神學教條對人的正常欲望的壓抑,這是《十日談》主題的正反兩個方面。作者對那些把宗教身份當幌子,專行男盜女娼之事的主教、院長、教士們,毫不留情地予以辛辣的諷刺。例如第3天第8個故事,一位修道院長愚弄一對農民夫婦,以滿足自己的禽獸慾望。他將農夫關入地窖,讓農夫誤以為到了陰間,自己趁機去誘姦農夫的妻子。不料農夫之妻懷孕,為掩蓋醜行,修道院長又將農夫放出,還無恥地宣稱正是由於他的虔誠禱告,農夫才得以生還並喜得貴子。
《十日談》以散文體的義大利通俗語寫成,這不僅為義大利散文創作奠定了基礎,也對歐洲短篇小說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100個故事長短不一,最短的約千字左右,最長者則達15000字左右。從敘述的角度看,故事多採用作家所說的“平鋪直敘”的方法,但在許多故事中,作家注意到了情節發展的啟承轉合,筆法簡繁有度,人物形象也十分鮮明、生動,語言個性化,富有喜劇性。因此,正是薄伽丘創立了歐洲文學史上短篇小說這種新的藝術形式。
整部書的總體結構也頗具特色,它基本上以“天”為單位,根據故事內容的特點,把100個故事按不同主題或類分開,每篇故事之前,都有講故事人的一段開場白,引出故事。人們稱《十日談》的結構為“框形結構”,它被許多後來者所模仿,影響歐洲短篇小說集的構成形態達300年之久。
《十日談》以其對現世幸福的大膽追求和對禁慾主義的猛烈抨擊,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時代精神,也就必然遭到天主教會的極度仇視。教會公開謾罵《十日談》是一部“淫邪之書”,社會上的各種反動保守勢力也聯合起來圍攻作家,薄伽丘甚至遭到人身威脅,作家終於動搖了。
《十目談》完成3年後,薄伽丘寫了最後一部小說《大鴉》,令人驚訝地全盤否定了自己的叛逆思想,斥責女人是萬惡之源,愛情是淫蕩的肉慾。如果不是彼特拉克的勸阻,作家甚至打算將《十日談》付之一炬。
1374年,彼特拉克病逝,薄伽丘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知音,精神上遭到沉重打擊,翌年便在病痛和貧困中辭世。但教會仍然沒有放過他,挖掉了他的墳墓,砸毀了他的墓碑。
薄伽丘晚年思想的轉變及身後的淒涼結局實在是文學史上的一個悲劇,但他用《十日談》為自己在讀者心中樹立了一座真正的紀念碑,它是任何勢力也無法損毀的。
恩格斯曾經說過: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的一位詩人。有人說這段話也適合於薄伽丘,但丁結束了舊時代,薄伽丘開創了新時代。
P31-33

序言

文學從人類圍著篝火講故事開始,就不斷發展壯大,她有著漫長而輝煌的演進歷程,而外國文學是人類文學歷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外國文學主要包括歐美文學和東方文學,本書主要講述歐美文學、印度文學和日本文學的歷程。
歐美文學的歷程可以分為古希臘羅馬文學時期,中世紀文學時期,文藝復興文學時期,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時期,18世紀啟蒙主義文學時期,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時期,19世紀中後期的現實主義文學時期以及20世紀文學時期。
古希臘羅馬文學時期,主要的作品形式有史詩、戲曲。史詩以《荷馬史詩》為代表,戲曲分為悲劇和喜劇。悲劇的代表人物有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喜劇的代表人物是阿里斯托芬。
中世紀的文學分為教會文學、騎士文學、英雄史詩和城市文學四類。值得一提的人物是但丁,他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也是新世紀第一位詩人。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堅持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宣揚人性和人權,反對神性和神權;堅持個}生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在喜劇方面,有《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仲夏夜之夢》等;在悲劇方面,有《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漢姆雷特》等;在歷史劇方面有《亨利四世》等,莎士比亞是這一時期的著名劇作家。
古典主義是一股文學思潮,產生於17世紀的法國,波及到歐洲等其他國家,其特徵有三點,擁護歐洲各國的中央集權,崇尚理性,推崇古典文學。
隨後興起的是18世紀啟蒙主義文學,這些文學思想性、戰鬥性很強,以宣傳啟蒙思想,揭露和抨擊封建社會和封建勢力,鼓吹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為己任。這一時期各國都出現了代知}生的作家。英國以四大小說家為代表,分別是丹尼爾·笛福、斯威夫特、菲爾丁、理查遜;法國以四大啟蒙作家為代表,分別是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而德國則以席勒和歌德為代表。
到了19世紀前期,文學以浪漫主義為代表風格,其特點主要指側重於展現作者的主觀思想和個人情感;以謳歌大自然為己任,並且將大自然與現代文明對立起來;喜歡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以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並善於塑造非凡的傳奇人物,描寫激動人心的場面。主要的代表性文學家包括英國的拜倫和雪萊,法國的大仲馬和雨果,俄國的普希金。
19世紀中後期,以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最為著名,其特點是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對現實的矛盾揭露極為深刻;真實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對金錢的罪惡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批判。歐洲各國都出現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法國有司湯達和巴爾扎克等,其代表作分別是《紅與黑》和《人間喜劇》;英國有狄更斯和哈代等,代表作分別為《霧都孤兒》、《德伯家的苔絲》;俄國有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代表作分別為《父與子》和《罪與罰》。
進入20世紀,此時期的文學主要分為三大分支,第一分支是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譬如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第二分支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譬如蘇聯文學;第三分支是現代主義文學。
在東方文學中,以印度文學和日本文學最有代表性,印度文學的代表人物是泰戈爾,他的代表作是《吉檀迦利》和《飛鳥集》。日本文學以川端康成為旗手,其代表作是《古都》、《雪國》和《千隻鶴》。
本書將外國文學歷程中各個時期的內容,有重點地編寫為100餘個獨立單元,配以400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立體、直觀、全面地展現世界文學歷程的發展軌跡。閱讀此書,讀者對於外國文學的歷程會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不失為一本有閱讀價值的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