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辭令

外交辭令

外交辭令即適合於外交場合的話語。借指客氣、得體而無實際內容的話。“外交辭令”被稱為"沒有錯誤的廢話" 。國與國交往在一些重要場合中,“外交辭令”非用不可。

名詞釋義

在美軍偵察機撞毀我戰鬥機事件中,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對中國飛行員之死(不知鮑氏的訊息來源)表示“遺憾(REGRET)”。布希總統首次說:“我為一名中國飛行員失蹤表示遺憾,同時為他們損失一架飛機而遺憾。我們為這位飛行員,為他的家人祈禱。"(I regret that a Chinese pilot is missing and I regret that one of their airplanes is lost. Our prayers go out to the pilot, his family.)

把"REGRET"譯為"遺憾"不夠貼切,在漢語中"遺憾"也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在英語中"REGRET"(抱歉)和"APOLOGIZE"(道歉)是有差別。但其真實意義是什麼,只看言者與聽者。

外交風采

•在一次招待會上,尼克森一次問周恩來總理:"總理閣下,中國好,林彪為什麼提出往蘇聯跑 "

•周恩來回答:"這不奇怪。大自然好,蒼蠅還是要往廁所跑嘛!"

•一位西方女記者問道:"周恩來先生,可不可以問您一個私人問題 ""可以的。"周恩來微笑著回答。"您已經60多歲了,為什麼依然神采奕奕,記憶非凡,顯得這樣年輕,英俊。 "

•周恩來溫和地笑了笑:"因為我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整個大廳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各國記者無不為周恩來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外交規則

根據外交規則,如果兩國發生外交糾紛,一般情況下採取的措施:

首先是交涉,比如外交部發言人在新聞會上批評,召見大使進行抗議等等;

第二個層面是外交制裁,如驅逐外交官或降低外交規格:由大使級變成公使級,公使級變成代辦級;最嚴重的是召回大使直至斷交。斷交是爭執雙方的最後選擇。

其間,所有活動使用語言必須是外交辭令;

特點

一般來說,"外交交涉"是常規動作,而在交涉中諸外交語言的使用則有相對固定的"習慣表述"。外交語言體現了一國對外政策,是捍衛一國利益的工具,含蓄,婉轉,"話說半句"或使用多種"託辭"常是外交語言的特點。

同樣是贊同,可以用"注意到","理解","不提出異議","同情"等不同分寸的語言表達;

同樣是關注,可以用"關注","嚴重關注","感到不安","深感遺憾","譴責"等多種辭彙。

向對方警告也有"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和"保留予以評論的權力"甚至"將採取相應的措施"等不同層次的表達,最嚴重的警告要就是要求對方在一定時間內滿足要求的"最後通牒"。

常用表達

外交語言所包含的內容豐富,需要意會,例如:

說對某事“表示關切”或“表示嚴重關切”,意味著該政府將採取強硬的步驟;

說對某事“不能無動於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對方暗示如果事態繼續惡化,該政府將予以干預;

說“將不得不仔細地重新考慮本國的立場”,就包含著友好關係即將變為敵對狀態的警告;

說會談是“有益的”,弦外之音是會談並未取得具體成果;

說某外交官“進行不符外交身份的活動”,則是指控對方搞間諜活動。

1.

說對某事“表示關切”或“表示嚴重關切”,意味著該政府將採取強硬的步驟;

2.

說對某事“不能無動於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對方暗示如果事態繼續惡化,該政府將予以干預;

3.

說“將不得不仔細地重新考慮本國的立場”,就包含著友好關係即將變為敵對狀態的警告;

4.

說會談是“有益的”,弦外之音是會談並未取得具體成果;

5.

說某外交官“進行不符外交身份的活動”,則是指控對方搞間諜活動。

聯合國

多邊外交所使用的語言則更注意含蓄和婉轉。

聯合國檔案使用的語言多採用中性名詞:如不說"敵人"而說"對手"。

在國際會議上聽別國代表滔滔不絕的發言時,不要被前面一大串客套話所迷惑,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但是"所引出的真意上:

例如,"本代表團對這個建議有著最大的同情,但是願意指出……","我對某國傑出的代表懷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認為……"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拒絕","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

事例

一位西方記者提問道:"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這實際上是譏笑我國建國初的貧窮。

周恩來正色:"中國人民銀行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場愕然,鴉雀無聲。

周恩來以風趣的語調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面額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種主輔幣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是由全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金融機構,有全國人民作後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它所發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貨幣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