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

外交學

外交學專業是研究主權國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行為的實施及其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對象是國家對外行使主權的外交行為和國家實施對外政策的外交實踐經驗。修業年限為四年。外交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對外關係與對外政策;主要國家對外關係與外交決策研究;多邊外交;公眾外交;經濟外交等。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強烈的愛國心,對國際事務和中國外交有系統全面的了解,有交際和談判的能力,在政治、業務、作風、紀律和語言方面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門從事實際工作、國際問題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外交學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

基本信息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或哲學學士

相近專業:政治學與行政學 國際政治 外交學 思想政治教育 國際政治經濟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強烈的愛國心,對國際事務和中國外交有系統全面的了解,有交際和談判的能力,在政治、業務、作風、紀律和語言方面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門從事實際工作、國際問題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外交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外語、外交學和國際政治、法律、經濟知識,接受有關理論、發展歷史和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於國際關係的基本理論;

2.能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獨立從事工作;

3.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以及與本專業有關的國際法、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等學科的知識;

4.有較強的漢語基本功和寫作能力,以及交際和談判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調研能力,以及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政治學

主要課程:外交學、國際關係理論、當代中國外交、國際政治導論、國際關係史、當代國際政治與多邊外交、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外國政治制度、宗教與國際政治、談判學等。 現代政治學理論與方法、中國對外關係專題研究、國際組織與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史專題研究、國際關係專題研究、外交學理論與實踐、外交決策研究、外交思想史研究、國際政治與環境外交、中日關係專題研究、美國外交與中美關係、科研方法論、歐洲一體化政治與經濟研究、國際公共關係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實習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聯繫區別

本專業與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專業有著密切的關係,但也有明顯的區別。外交學專業側重於研究國家對外交往的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套用性和實踐性。外交學專業的研究領域包括一般外交學理論與實踐和具體國家外交政策兩個方面。在理論方面,研究外交的本質、目標和類型,不同外交理論與和範式的比較,一般對外決策理論和模式等;在實踐方面,主要研究外交史、外交手段和技巧、外交禮儀和規範、具體國家的外交政策外交行為分析等。

研究方向

外交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對外關係與對外政策;主要國家對外關係與外交決策研究;多邊外交;公眾外交;經濟外交等。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較寬的知識面、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國際交往能力,主要在各級黨政機關、外事部門、新聞單位和教學科研機構從事外事外交、政策研究、對外宣傳、國際新聞采編、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相關書籍

碩士研究生考試專業科目:政治學原理、綜合考試(國際關係理論、近現代國際關係史、當代中國外交)。主要參考書目有:宋新寧、陳岳主編《國際政治學概論》;李景治主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李寶俊主編《當代中國外交概論》;楊光斌主編《政治學導論》、金正昆主編《外交學》等;並可同時參考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中國外交》等期刊。

外交學-圖書

基本信息

作者: 楊闖主編

出 版 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字數: 665000

開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501237111

定價:¥55.00

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中國的聲音在國際社會日益受到重視。中國的外交實踐每天都在發展,每天也都遇到新的問題,需要總結,需要對策研究和戰略研究。為此,我們要總結這種趨勢從理論高度提出中國學者的看法。

在編寫過程中,作者團隊認真學習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外交思想和實踐,學習外交戰線上老外交家和實際工作者的外交實踐經驗,並參考和借鑑國內外學者關於外交學和外交業務與技術的科研成果,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分工,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本書試圖在理論上進一步總結外交理論與實踐、冷戰時期外交理念的發展與挑戰,當代外交的變化和冷戰後外交理念的發展,為落實周恩來總理的將外交學中國化的任務,再深入一步,為建設好外交學這門重要學科作出自己的努力。

本書既是2006年經國家教育部立項的“十一五”教材規劃項目,也是外交學院立項的重大科研課題,得到外交學院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世界知識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圖書目錄

代序外交的最基本本質是以和平手段處理國家間關係

第一編理論篇:外交原則與制度形成

第一章外交的起源與外交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外交的起源與產生

第二節 中世紀歐洲封建國家外交的發展及其特點

第三節 古代東方國家的外交

第四節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傳統外交

第二章兩次世界大戰與外交、國際安全制度的發展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新外交”

第二節無產階級的外交原則

第三節 蘇維埃俄國的外交原則與實踐

第四節拉美國家提出的外交原則

第五節聯合國及國際安全制度的建立

第三章 國際公認的外交原則與外交慣例

第一節外交法的早期發展

第二節 當代公認的外交原則

第三節 當代外交慣例

第四章外交特權與豁免

第一節外交特權與豁免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內容

第三節使領館和外交人員對接受國的義務

第四節 對侵犯外交特權和豁免的防範與懲治

第五章當代外交方式

第一節 當代外交方式的變革

第二節 多邊外交

第三節首腦外交

第四節 經濟外交

第五節公眾外交

第六章外交同其他領域的關係

第一節外交與內政

第二節 外交與經濟

第三節 外交與科技

第四節 外交與軍事

第五節 外交與文化

第二編實務篇:外交實務與業務

第七章外交決策機構與執行機構

第一節 外交決策機構

第二節外交執行機構

第三節 常駐外交代表機構

第四節 常駐國際組織的外交代表機構

第五節 外交官的素質要求

第八章外交戰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與調整

第一節 外交決策與內外環境

第二節 外交戰略與外交政策的概念和結構

第三節 外交戰略與外交政策的制定

第四節 外交決策模式與實施手段

第九章外交調研

第一節 外交調研的意義、類型與層次

第二節 駐外使領館的調研

第三節經濟調研

第十章領事關係與領事職務

第一節 領事的概念及領事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領事關係

第三節領事職務與領事保護

第四節 護照與簽證

第十一章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國際條約

第一節 多邊外交與國際組織

第二節聯合國的功能與作用

第三節 國際非政府組織

第四節 亞洲地區主要國際組織

第五節 國際會議

第六節 國際條約

第十二章外交談判

第一節 外交談判的涵義

第二節 外交談判的主體

第三節 外交談判的議題

第四節 外交談判的程式

第五節 外交談判的戰略和戰術

第三編實踐篇:當代國家的外交

第十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第一節改革開放前30年中國的外交方針、原則與政策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交方針、原則與政策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風格

第十四章開發中國家外交

第一節 爭取與維護政治獨立的外交

第二節 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外交

第三節 開發中國家外交發展的特點

第四節開發中國家外交的成就及問題

第十五章歐洲一體化發展及其外交機制

第一節 從煤鋼聯營到歐洲經濟共同體

第二節從歐共體到歐盟

第三節 歐洲統一貨幣區的建立

第四節 歐盟憲法、機構與歐盟東擴

第五節 歐盟的雙重外交機制

第十六章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變

第一節 羅斯福總統構建“二戰”後國際秩序藍圖

第二節從杜魯門主義到艾森豪主義

第三節從甘迺迪的“新邊疆”到尼克森主義

第四節從卡特主義到里根主義

第十七章冷戰後外交理念的發展與挑戰

第一節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與國際秩序觀.

第二節冷戰後不同的外交理念的衝突與發展

第三節 中俄提出“多極化世界”主張與國際秩序理念

第四節 中國的和平發展觀與“和諧世界”外交理念

附錄

一、《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1961)

二、《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1963年)

三、《維也納條約法公約》(1969)

四、《聯合國千年宣言》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庫克群島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本書作者分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