夐絕

(2).猶斷絕,隔絕。 《舊唐書·段秀實傳》:“既至其理所,人煙夐絕,兵無廩食。 《>慈雲樓藏書志

詞語釋義

xuàn jué ㄒㄨㄢˋ ㄐㄩㄝˊ
夐絕

詞語解釋

(1).絕遠;絕高。 南朝 梁 陶弘景 《吳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九垓夐絕,七度虛懸,分空置境,聚氣搆天。”《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交州 夐絕一垂,寔惟荒服,恃遠後賓,固亦恆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豈夐絕在上,清虛曠杳,去人間遼闊之宇而別有一天哉?” 清 梅曾亮 《<舒伯魯集>序》:“ 伯魯 之才高,志亦與之相副,以為古人無不可到者,即其所成就者論之,謂已造古人夐絕之境乎?未能也。”
(2).猶斷絕,隔絕。《舊唐書·段秀實傳》:“既至其理所,人煙夐絕,兵無廩食。朝廷憂之。”《資治通鑑·唐德宗興元元年》:“ 商嶺 則道迂且遙, 駱谷 復為盜所扼,僅通王命。惟在 褒斜 ,此路若又阻艱,南北遂將夐絕。”
(3).猶超絕。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分馳迥場,角壯永埒,別輩越羣,絢練夐絕。” 宋 陳亮 《與王季海丞相書》:“聖上天日之表,本非苟安於無事,而又英明夐絕古今。” 清 龔自珍 《<慈雲樓藏書志>序》:“我朝右文之治,夐絕千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