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

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

然後,從幾個方面,對具有隨機投資回報決策目標的無套利壽險定價模型進行了研究。 作為核心內容,無套利壽險定價模型的研究是《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最重要的部分。 鑒於這一事實,《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有針對性地研究了無套利壽險定價方法。

圖書信息

作 者:石玉鳳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中國經濟出版社ISBN:

9787501775057 出版時間:2006-06-01 版 次:1 頁 數:250 裝 幀:平裝 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保險

內容簡介

《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對我國民眾個人風險管理模式特徵進行了探索,提出我國民眾個人風險管理是典型的“三代一體”模式。在此意義下,區分不同群體的個人風險管理理念與特徵,討論由此導致的人壽保險消費情況及其發展趨勢。通過對我國民眾個人風險狀況及其後果的進一步探討,揭示個人風險管理模式特徵的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
以此為基礎,繼而採用定量方法針對我國民眾個人風險管理模式特徵進行人壽保險品種創新與最佳化設計研究。指出壽險品種本質上是人們根據生活理念與現實條件對多種可形成保單的因素進行比較與權衡的決策結果。為使保險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強調應該把品種創新從產品定價過程中剝離出來,以便對其進行理論性研究。以科學觀念考察,發現民眾需求的壽險品種構成典型的複雜適應系統,為此構建遺傳算法模型,以使壽險品種創新與最佳化設計的過程得以量化。
在以上前提下,探討具有隨機投資回報決策目標的動態壽險定價問題。為此,對必要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簡要介紹。作為構建壽險定價理論的前提,重點介紹了倒向隨機微分方程及其比較定理。然後,從幾個方面,對具有隨機投資回報決策目標的無套利壽險定價模型進行了研究。
作為核心內容,無套利壽險定價模型的研究是《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最重要的部分。考慮到有風險投資未必皆可以以期權形式出現(事實上,大部分並非期權形式,尤其像我國這樣的並不發達的投資市場),故期權定價理論的“套期保值” 思想與“無套利”方式,無法直接套用於非期權形式的有風險資產的定價,包括壽險定價。這樣,該部分所作的針對性研究,其重要性不僅體現於壽險定價方法本身,實際上它的套期保值思想和無套利方式也適合其他基金的投資——只要對預期回報目標作適當的限定,通過測試各種投資組合形式,即可挑選出達到投資要求的投資品種。所以,這種無套利定價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下面對這部分內容給以簡單介紹。
(1)無套利壽險定價基本方法研究 從投保人的角度,投保行為可以看作對所投保費的套期保值。而保險人要對所收取的保費進行實際投資,為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一方面要確定所收取的保費數額,同時要決定保費的結構,即保費中用於有風險投資的比例。鑒於人壽保險對償付能力(solvency)的要求,為保障未來的給付,保險人的決策過程也必須體現“套期保值”的思想。但按照傳統壽險定價方法,定價與投資是分開的,充其量是在投資過程中才考慮“套期保值”方式。這不僅顯得生硬,而且局限性很強。
鑒於這一事實,《壽險產品最佳化理論:模型與方法》有針對性地研究了無套利壽險定價方法。此方法的定價思想從“套期保值”與“無套利”角度與期權定價理論有相似之處,所得結論也與Black,scholes公式有可類比的地方,但絕非Black-scholes公式的簡單套用。該方法具體體現為:保險人在未來時刻對投保人支付預期給付額。預期給付額可以認為是現在時刻所收取的保費經由投資得到的。如果用全部保費進行有風險投資,雖然預期回報可以以其經驗回報率算得,但這樣算得的預期回報中包含了風險因素,根本無法保障。然而,如果將相同保費分出一部分進行有風險的投資,而另一部分進行無風險投資以抵消風險,則通過合理地設計,在動態地滿足壽險定價的價值方程的條件下,即可以保證達到一個給定的預期給付額。通過建立動態定價模型,這種無套利壽險定價過程是可以以套期保值的方式實現的。顯然,這樣定出的價格直接與投資市場的情況相適應,而且定價過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基於個體公平原則的無套利壽險定價方法 保險定價應該以個體公平為原則。對於這一問題的考慮,單純用市場均衡價格理論定價是不客觀的。投保人會參照金融市場情況對自己投資於保險的最低回報有一個一般的考慮,而並不真正關心保險人的實際投資情況及其各種費用和利潤情況。其投保的目的有點類似於購買某種基金,但又希望承受的投資風險比基金小一些,而且還能夠得到一點對人身風險的保障。當然,可接受的代價是投資的回報低一點。對於投保人的這種投保目的,保險人最好能夠得到一個量化的了解,作為檢驗保險人的定價是否可行的依據。誠然,這一量化過程並非真實地由投保人親自操作,只是保險人對投保人情況的模擬,目的是使得壽險定價相對來講更公平,制定出的保單更易於被投保人接受,同時也使得保險產品的成功率更高。
由於保險人的決策目標要同時包括對被保險人的預期給付目標與本公司的利潤目標,且可供投資的數額僅為營業保費扣除各種費用以後的所得額,在此前提下,保險人如何進行決策,即收取怎樣的保費和如何進行投資,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此處的研究正是把供需雙方置於同一投資系統之中統一考慮,以個體公平為原則,從供需雙方角度以套期保值思想進行無套利壽險定價。
(3)實務中有針對性的無套利壽險定價方法 針對實務中資產份額定價法套用的廣泛性及其在反映投資方面的缺憾,此部分以上述無套利壽險定價方法為基礎,對資產份額定價法作出改進,得到動態資產份額定價法。不僅繼承了資產份額定價法的優良性能,而且達到了保費及其結構能夠反映動態投資情況的目的。
以上所有的定價方法都給出了相應的示例模擬分析與討論,以展現定價過程中保險市場與金融市場的互動情況。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