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域

壽域

壽域,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王吉〉。”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是說以仁義禮制治理天下,使百姓沐浴陛下之恩澤,安逸而長壽。後遂以”壽域“指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後亦有指壽穴、墳塋之義。

基本信息

詞目:壽域

拼音:shòu yù

解釋:(1).謂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2).壽穴;墳塋。

詳細解釋

(1).謂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

典源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列傳·王吉〉

起家復為益州刺史,病去官,復徵為博士諫大夫。是時宣帝頗修武帝故事,宮室車服盛於昭帝。時外戚許、史、王氏貴寵,而上躬親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曰: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契約風,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權譎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王者未制禮之時,引先王禮宜於今者而用之。臣願陛下承天心,發大業,與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 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成康,壽何以不若高宗?竊見當世趨務不合於道者,謹條奏,唯陛下財擇焉。

譯文

後來又起家復出任益州刺史,不久因病辭官。又被征為博士諫大夫。當時宣帝極力效法武帝,恢復了武帝時的典章制度,宮室、車乘、服飾等都超過昭帝時的規模。這時,許、史、王等幾家外戚也因得寵而尊貴,宣帝親自處理政事,並任用能幹的官吏。王吉上疏評論其得失說:“《春秋》所推崇的以天子為中心的大一統政治,是全國各地風俗教化相同,九州方圓政令貫通劃一。如今那些平庸無能的官吏統治百姓,不是依靠世世都可以通行的禮義規範來進行教化,而僅僅依靠刑律法令來達到目的。那些想有所作為的官吏,又不能認真考察典章制度、禮義規範,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穿鑿附會,各取所需,投機詭詐,任意妄為,因此,一旦形勢發生變化,便難以繼續推行其政令。於是便造成了百里之內風俗不同,千里之內教化各異,家家從事不同的事情,人人穿著各異的服色,奸詐欺騙爭相而生。濫用刑罰沒有窮盡,純樸的民風日益消失,恩愛的情感逐漸淡薄。孔子說“穩定政權、統治百姓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禮治”,這不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國之君,在尚未制訂出新的禮義制度的時候,應當選擇先代君王所訂禮義制度中適宜於當今情況的部分加以運用。臣下我希望陛下順承天道,奮創大業,與公卿大臣以及儒學之士一起共同考述舊禮,宣明王制,以仁義禮制治理天下,使百姓沐浴陛下之恩澤,安逸而長壽。這樣一來,何愁天下風俗教化比不上成、康之世,長治久安的國運比不上殷王武丁呢?臣下我個人認為當今社會中有些不符合禮義之道的地方,謹條列呈上,請陛下聖裁明擇。

釋義

”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是說以仁義禮制治理天下,使百姓沐浴陛下之恩澤,安逸而長壽。

用典示例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

明 唐寅 《世壽堂詩》:“太平熙皥出壽人,皇風蒸煦壽域春。”

清 金人瑞 《吳明府生日》詩:“十萬戶齊登壽域,壺天豈獨一人長。”

(2).指壽穴;墳塋。

唐 黃滔 《祭司勛孫郎中文》:“今則江湖梗澀,京洛迢遙,權卜靈崗,寓安壽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堪輿》: 宋公卒,兩公子各立門戶,為父卜兆……兄弟兩不相下,因負氣不為謀,並營壽域,錦棚彩幢,兩處俱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