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年[乾支紀年法]

壬戌年[乾支紀年法]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壬戌年就是乾支歷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大概對應的公曆年份如1982、1922、1862···(60年一周期),是戌(狗)年。

由來

壬戌年就是乾支歷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是戌(狗)年。所謂乾支紀年,也就是:乾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於樹幹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乾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乾支。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我國古人用這六十對乾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這就是乾支紀年。

乾支紀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而乾支紀年又是乾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民國後,皇帝年號被棄用,農曆只能借用乾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曆和乾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曆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曆,不少民眾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常把乾支歷和農曆混淆。

淵源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算法

算法

中國歷史悠久的乾支歷里,乾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59年稱“壬戌年”。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2,或年份數減2,除以10的餘數是0,除以12的餘數是0,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壬戌年”:

舉例

第一千年 第二千年 第三千年
2 (西漢元始二年) 1022(北宋乾興元年/ 契丹太平二年/ 大理明啟十三年) 2042
62 (東漢永平五年) 1082(北宋元豐五年/ 遼大康八年/ 大理保立元年/ 西夏大安八年) 2102
122(東漢建光二年/延光元年) 1142(南宋紹興十二年/ 金皇統二年/ 西夏大慶四年/ 西遼康國九年) 2162
182(東漢光和五年) 1202(南宋嘉泰二年/ 金泰和二年/ 西夏天慶九年/ 西遼天禧二十五年) 2222
242(曹魏正始三年/蜀漢延熙六年/孫吳赤烏六年) 1262(南宋景定三年/ 蒙古中統三年) 2282
302(西晉永興三年/西晉光熙元年) 1322(元至治二年) 2342
362(東晉隆和元年/ 前涼昇平六年/ 前秦甘露四年/ 前燕建熙三年/ 代國建國二十五年) 1382(明洪武十五年/ 北元天元四年) 2402
422(南朝宋永初三年/ 北魏泰常七年/ 西秦建弘三年/ 夏國真興四年/ 北涼玄始十一年/ 北燕太平十四年) 1442(明正統七年) 2462
482(南朝齊建元四年/ 北魏太和六年/ 柔然永康十九年) 1502(明弘治十五年) 2522
542(南朝梁大同八年/ 東魏興和四年/ 西魏大統八年/ 高昌章和十二年) 1562(明嘉靖四十一年) 2582
602(隋仁壽二年/ 高昌延和元年) 1622(明天啟二年/ 後金天命七年) 2642
662(唐龍朔二年) 1682(清康熙二十一年) 2702
722(唐開元十年/ 渤海國仁安三年) 1742(清乾隆七年) 2762
782(唐建中三年/ 南詔見龍三年/ 渤海國大興四十五年) 1802(清嘉慶七年) 2822
842(唐會昌二年/ 南詔天啟三年/ 渤海國鹹和十二年) 1862(清同治元年) 2882
902(唐天復二年/ 南吳天復二年/ 南詔中興六年) 1922(中華民國十一年) 2942
962(北宋建隆三年/ 遼應歷十二年/ 南漢大寶五年/ 吳越建隆三年/ 荊南建隆三年/ 後蜀廣政二十五年/ 南唐建隆三年/ 北漢天會六年/ 于闐同慶五十一年) 1982

關於農曆

農曆簡介

農曆,又稱夏曆、陰曆、舊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但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因為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稱為夏曆。

農曆規則

日月年的定義是和周朝的制度分不開的。因此,夏曆受到了當時周朝制度的影響。下面我們進行逐一的介紹。(我們這裡的時間、月相計算以東經120度(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為準。)

農曆歷史

中國的曆法與紀年採用陰陽乾支三合曆;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曆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格里曆),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漢太初曆、隋皇極曆、唐大衍曆等,有的曆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曆和隋朝的皇極曆法等。

歷史事件

公元422年 - 中國大事件

公元422年,謝靈運38歲;他受到排擠,被外放到永嘉做了太守。從現存的詩集推測,可能在這一年,謝靈運才開始山水詩的創作。 這一年,他作《辨宗論》,這一年晚些時候,他又作了《山居賦》。

公元422年5月,劉裕病死,廟號高祖,諡號武帝。宋武帝劉裕長子,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即位,年號“景平”(自公元423年始)。

北魏拓跋嗣聽到劉裕死了,乘機出兵。公元422年十月,魏派大將奚斤等帥步騎二萬過河駐滑台東,拓跋嗣自領五萬人為奚斤後援。十一月,奚斤攻破滑台,乘勝進迫虎牢。次年正月,魏軍攻取洛陽。魏軍分兵略取兗州、青州各城邑,大鎮只虎牢堅守不動。在魏軍多次進攻下,虎牢堅守二百多天后,最後也被攻破。

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宋失掉司、豫、兗州等地,洛陽、虎牢、滑台皆為魏占。宋只保有兗州湖陸(今山東魚台東南)以南和豫州項城(今河南項城東南)以南的地方。拓跋嗣還曾派叔孫建入臨淄,所向城邑皆潰,宋青州刺史聚民保東陽城(今山東費縣西南)。

公元422年,此時中國依然幾分,西部的後秦帝國已經滅亡。此時在秦嶺以北,關河以西,有三個政權並立,最強大的占據長安、陝北、河套地區的赫連氏夏帝國,第二個是已經滅亡了西涼一統河西地區的北涼王國,第三個是隴右地區的西秦王國。劉宋政權中,開國皇帝劉裕剛剛去世,但是帝國正處於鼎盛的狀態,在先後滅亡南燕、後秦後,南方劉宋政權雖然沒有穩定住長安的局勢,但是黃河以南的地區,已經被劉宋完全占領。此時的劉宋,雖然沒有實現遷都中原,但也已經不是偏安的南方小政權。

大夏石馬

大夏石馬,造於公元422年,風格古樸,是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

《魏書·鄯善傳》、《宋書·索虜傳》等史籍中記載:公元422年,鄯善王比龍世子率4000餘國民歸降北涼王沮渠安周,並隨其遷居高昌。來到高昌後,這部分樓蘭人被安置在庫姆塔格沙漠北緣的綠洲地帶。樓蘭人將這片綠洲命名為“蒲昌”,以示對故鄉羅布泊蒲昌海的紀念。至今,維吾爾人仍將鄯善稱為“辟展”,即“蒲昌”。

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偉大的旅行家、佛學家、翻譯家,中外文化第一交流使者法顯在湖北荊州辛寺去世,享年86歲。

公元422年 - 關於日本

公元422年從新羅(朝鮮)聘請名醫金武使為天皇治病,是日本國外醫師赴日治病的最早記錄。

公元422年 - 歐洲大事件

波斯王朝的銀幣

盧加大單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後,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來確保邊境的安寧,匈奴人的榮耀終於在西方找了回來。

在公元4世紀以前,羅馬迫害基督教徒,薩珊朝則對基督教徒採取收容政策。公元313年,羅馬頒布米蘭敕令後,薩珊則採取迫害基督教正教徒,支持反對羅馬官方教會和羅馬帝國的異端的政策。巴赫拉姆五世(公元420—440)迫害基督教徒,不少教徒逃入羅馬境內。巴赫拉姆要求羅馬交回,因遭拒絕而向羅馬宣戰。公元422年,雙方訂立契約,規定羅馬不再迫害襖教徒,波斯不再迫害基督教徒,此後,在波斯成立基督教會,為排除羅馬影響而與羅馬教會脫離關係。

瑪路塔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塔格里特的主教,他因其堅定的信仰和美德而廣為人知。瑪路塔成功地消除了波斯王耶茲格赫對基督徒的敵意,並向他討回了400名殉道者的聖髑,由波斯運回國內。瑪路塔建立了瑪爾提若頗利城,在那裡將這些殉道者安葬。瑪路塔於公元422年去世,進入了基督榮耀的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