壠頭村

壠頭村

壠頭村位於洞頭本島東端,全村總面積2.6平方公里,轄3個片區,530戶,總人口1735人,耕地面積77畝,總勞動力1330人,林地面積919畝,養殖面積2100畝。

基本信息

壠頭村簡介

元宵漁燈會 元宵漁燈會

壠頭村屬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東屏鎮管轄,面向東海,比鄰東沙漁港和竹嶼島大沙岙海濱浴場與仙疊岩景區,2006年全村社會經濟總產值1052萬元,固定資產18.37萬元,村級集體收入26萬元,人均收入6060元,村集體可用資金270.85萬元,人均可支配資金180元。

壠頭村養殖業

該村是一個以羊棲菜養殖為主的專業漁村,有養殖戶100多戶,養殖面積達到2000多畝,是洞頭無公害養殖基地。漁業方面有6艘較大馬力流刺船。該村按照區位特點及經濟條件,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工作方針,先後獲取縣生態村、平安示範村、綠化美化村、漁業生產先進村、計畫生育先進村、市村莊整治村等榮譽稱號。隨著旅遊的發展,該村積極做好濱海沙灘保護,繼續做好金沙岙旅遊開發工作。

漁家特色文化村

該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漁家特色文化村,村民在從事勞動之餘,自發組織各類文藝隊伍。近幾年來,村兩委抓住這個優勢,重視民眾性文化建設工作,大力組織開展漁燈表演、舞龍表演、腰鼓等各類文體活動,自娛自樂,豐富漁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有文藝表演隊伍8支,骨幹隊員120餘人,經常活躍在市、縣、鎮各類文化活動中,並獲得各類獎項。2006年該村被評為市、縣文化示範村,2007年被推選參加種文化百村參賽評選活動。

今後,該村兩委幹部將繼續引導廣大幹部民眾學習市場經濟和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引導廣大漁農民科技致富,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愛民、為民、奉獻於民的責任意識,團結合力,長遠謨劃,進一步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努力把該村建設成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漁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畝(其中:田71畝,地87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小麥、大麥、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70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30.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73戶已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建有小水窖5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63萬元,畜牧業收入28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3頭,肉牛33頭,肉羊17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7.3萬元,工資性收入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在省內務工3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人,勞動力1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5人,漢族17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人,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和支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發展重點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差; 2、民眾增收難; 3、村內無教育、科技、文化設施; 4、農田水利設施缺乏,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5、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缺乏支柱產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60畝; 2、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中豬180頭、牛60頭、羊12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