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繭

語出: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壁錢》﹝集解﹞:“壁錢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貼牆壁間,北人呼為壁繭。”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昆蟲下·壁繭》:“壁錢、壁蟢、壁鏡。”

基本信息

拼音:bì jiǎn
注音:ㄅㄧˋ ㄐㄧㄢˇ
英文:Wallcocoon

別名

壁錢、壁鏡、壁蟢

釋義

亦稱“ 壁鏡 ”。亦稱“ 壁蟢 ”。亦稱“ 壁繭 ”。 蟲名。蜘蛛的一種。體扁黑色,腿長易脫落,常在牆上織成白色圓形的囊,用以孵卵。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支動》:“ 商 、 鄧 、 襄州 多壁鏡,毒人必死。”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壁錢》﹝集解﹞:“壁錢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貼牆壁間,北人呼為壁繭。”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昆蟲下·壁繭》:“壁錢、壁蟢、壁鏡。”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壁錢蟲,似蜘蛛,作自幕如錢,在暗壁間。
2.《綱目》:壁錢,大如蜘蛛而形扁斑色,八足而長,亦時蛻殼,其膜色光白如繭。
科屬分類
壁錢科
生態環境
1.生活於老住宅的牆壁、屋角、門背等地方。結扁圓如錢幣的白色網,網周引出許多放射狀觸絲,晝伏夜出,捕食昆蟲。
2.生活於屋角、窗角和牆壁等處。結巢略呈圓形,巢分兩層為其產卵及隱蔽之所,白天隱匿巢中,夜出捕食昆蟲。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鼻衄及金瘡、下血不止。捺取蟲汁點瘡上及鼻中。亦療外野雞病(痔瘡)下血。
2.《日華子本草》:治小兒吐逆。敷屢瘡。
3.《綱目》:治大人小兒急疳,牙蝕腐臭。以壁錢同人中白等分燒研貼之。又主喉痹。
4.《醫林纂要》:治小兒急驚,搗之和白湯服。
採收和儲藏
全年皆可捕捉,捕得蟲體後,用開水燙死,曬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
1.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2.分布於東北、華北及內蒙古等地。
功效分類
涼血止血藥
性味
味鹹;微苦;性涼
藥材基源
為壁錢科動物華南壁錢和北國壁錢的全體。
用法用量
內服:搗碎或研末,3-5個。外用:適量,搗汁塗,研末撒或吹喉。編輯本段功效主治 功效
清熱解毒;定驚;止血
主治
1、喉痹乳蛾。用牆上壁錢七個,內要活蛛二枚,以白礬(一塊約重七分)化開,一起燒存性,出火毒後研為末,吹入喉中,能治重病。忌食熱肉、硬物。
2、小兒嘔逆。用壁錢蟲窠幕(壁繭)十多枚,煮汁飲服。
3、產後咳逆不止。用壁繭三、五個,煎汁細細飲服。
4、瘡口不收。用壁繭頻頻敷貼。
5、蟲牙疼痛。把乳香放壁繭內,燒存性,填入牙孔中。編輯本段藥材選方 治白喉、扁桃體炎、牙痛、口舌腐爛
壁錢一個,青黛五分,冰片五分,人指中五分。共研細,吹喉。(《吉林中草藥》)
治扁桃體炎
壁錢十個,焙乾,研末,吹喉。(<吉林中草藥》) >
治喉痹乳娥
壁鏡幕七個,活壁錢二枚,拈作一處,白礬七分,化開,以壁錢入礬中,燒存性, 出火毒,為末,吹喉。(《綱目》)
治鼻衄
壁鏡煅存性研末,以棉花藏塞鼻孔。(《泉州本草》)
治諸瘡出血
壁鏡煅存性,合冰片少許,研末敷傷口。(《泉州本草》)編輯本段動植物形態 華南壁鏡
華南壁錢,體扁平,全體密生細毛。頭胸部的橫徑長過直徑。頭的背面有4對單眼,分為2列。胸甲廣闊,心形,腹部亦似心形。體灰褐色,背面有一圈不規則的淺黃色斑紋;背正中央有4個黑褐色圓斑,周緣白色。頭胸部淺棕色。有4對長腳,顏色較頭部略淺。腹部灰黑色。腹面有生殖孔,上有生殖板覆蓋。尾端有疣狀突起的紡錘突,內通紡績腺,能分泌粘液而抽絲。
北國壁鏡
北國壁鏡,體長8-11mm,全體深褐色,雌蛛大於雄蛛。頭胸部短於腹部,深褐色,略呈腎形,寬度大於長度。腹部顏色較深,略呈五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其上有7個黃白色圓形斑點。步足深褐色,粗健。編輯本段炮製方法 1.辟錢,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灰屑。
2.焙壁鏡,取淨壁錢置適宜容器內,用文火焙乾,取出,放涼。編輯本段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華南壁鏡,體扁平,全體密生細毛。頭胸部橫徑較直徑長。頭的背面有單眼4個,分為2列。胸甲和腹部皆為心形,足常殘缺。頭胸部淺棕色,體灰褐色,背面有一圈不規則的淺黃色斑紋。腹部灰黑色,體輕,質脆。氣微,味微鹹、苦。
北國壁鏡,體呈卵圓形,深褐色,長0.8-11cm,被短毛,頭胸部短於腹部,步足長於體長,腹部心形,黑色,有7個黃白色圓形斑點,體輕,質脆。氣微,味微鹹、苦。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bì qián
壁鏡(壁鏡)
亦稱“ 壁錢 ”。亦稱“ 壁蟢 ”。亦稱“ 壁繭 ”。蟲名。蜘蛛的一種。體扁黑色,腿長易脫落,常在牆上織成白色圓形的囊,用以孵卵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支動》:“ 商 、 鄧 、 襄州 多壁鏡,毒人必死。”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壁錢》﹝集解﹞:“壁鏡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貼牆壁間,北人呼為壁繭。”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昆蟲下·壁繭》:“壁錢、壁蟢、壁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