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與中國人的兼愛情懷

內容介紹

《墨子與中國人的兼愛情懷》主要內容:墨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在我們看來,他既不像孔予以貴族自居,擺聖人的架子;也不像莊子珍視自由之身,做一個灑脫逍遙的隱者。他堅持平民的立場,勇於犧牲自己、拯救世人,他是不亞於耶穌的一位東方聖哲。《墨子與中國人的兼愛情懷》重點闡述墨子的“兼愛”思想,討論“兼愛”思想所體現的具體精神。墨子提倡“兼相愛” ,就是說無差別地愛社會上一切人。這一道德價值取向,對於激勵人們加強自我修身、力爭成為賢者有積極作用,也是墨子學說對於中國人文文化的影響。

作者介紹

江心力,男,山東嘉祥人,1963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研究方向為明清史、農民史和思想史。1989年調入聊城師範學院歷史系,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為本專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學術史、歷史社會學等課程。為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1992年9月赴北京師範大學進修1年,2001年又考入西北大學思想史所師從張豈之先生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5月被聘為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到目前為止,先後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2部,在《史學史研究》、《史學集刊》等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較有代表性的成果:《二十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專著)、《齊魯佛教史話》(專著)、《二十世紀學術系年》(合著)等。

作品目錄

小引
第一講平民聖人
一、貴的沒落
二、賢的興起
三、士的覺醒
四、墨學的產生
五、禹的示範
六、批駁“親親有術,尊贊有等”
七、校正“君子之道”
八、孔予並非賢人
九、禹墨精神
第二講魯宋之間
一、學界的爭論
二、起源於魯
三、儒墨會通
四、儒墨之爭
五、墨子居魯
六、以宋國為重鎮
七、南遊於楚
八、奔走齊衛兩國
九、鄉土情緣
第三講智者一族
一、墨子、墨者、墨家
二、役夫之道
三、儒者之業
四、教士之為
五、清廟之守
六、殉身赴義
七、“談辯”“說書”
八、游仕獲椽
九、《墨子》與墨學
第四講科技之光
一、《考工記》與《墨經》
二、宇宙觀察
三、認識理論
四、邏輯方法
五、數學成就
六、物理學說
七、心理探索
八、軍工建樹
九、科學理念
第五講人文精神
一、以人為本
二、命定與人為
三、以身戴行
四、勇能兼具
五、責義尚利
六、不擊亦鳴
七、察亂何自起
八、尚賢使能
九、和諧社會
第六講和平天使
一、攻伐無利
二、攻誅有別
三、非攻有義
四、墨守與善守
五、救守之道
六、守御之術
七、止楚攻宋
八、勸說魯陽文君
九、見齊王勸項子牛
第七講天人合作
一、以天為法
二、順天之意
三、反天之意
四、鬼神有無
五、鬼神之明
六、鬼神與社會
七、一同天下之義
八、尚同與治天下
九、貫通天、神、人
第八講無私利他
一、人之所欲
二、利害相權
三、順慮其義
四、無私利人
五、社會賞罰
六、感恩於天
七、愛無差等
八、愛人與利己
九、動機與效果
第九講幕愛天下
一、歷史的根據
二、現實經驗
三、社會效益
四、上行下效
五、口言身行
六、以兼易別
七、無窮不害兼
八、兼愛相若
九、愛心無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