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相公

增福相公,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詭祖,淄川五松山人,傳說是上界太白金星下凡,生日九月十七。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賜封“財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賜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和曲周都有祭祀李詭祖的“增福廟”和李相公墓。

人物簡介

增福相公,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詭祖,淄川五松山人。民間傳說為太白金星轉世,生日九月十七。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賜封“財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賜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和曲周都有祭祀李詭祖的“增福廟”和李相公墓。

詳細介紹

“文財神”增福相公在民間最受歡迎,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增幅財神畫像文雅非凡,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執“聚寶盆”,寫著“招財進寶”四字。身後二童子為他打著日月障扇。左青龍,右白虎,口吐孔錢和元寶,顯得這位財神爺神通廣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源而來的金印財寶。

春節時,一般人家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我國北方地區有在正月初一拜財神,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是日家家戶戶擺供品為財神祝壽,祈求財神賜福,保佑來年財源廣進,五穀豐登,幸福美滿。蒲松齡在他的《窮漢詞》裡面描寫了這種習俗:“大年初一,燒炷名香,三盞清茶,磕了一萬個響頭,就把財神爺爺來祝讚祝讚。忙祝讚,忙磕頭,財神在上聽緣由;聽我從頭說一遍,訴訴窮人肚裡愁。”

與增福財神崇拜起源密切相關的邯鄲地區有民謠《正月初五迎財神》:

爆竹一響把門開,增福相公進家來。

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陰陽兩界都為神。

左如意,右元寶,財也來,福也到。

左青龍,右白虎,福祿壽喜進我府。

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祿管財運。

一撒金,二撒銀,撒完搖錢樹,再撒聚寶盆。

保你五穀豐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順。

歷史遺蹟與記載  

根據民國廿二年《曲周縣誌》記載,李詭祖,淄川人,任曲梁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鹽鹼,率先垂範,生活儉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是老百姓愛戴的清官,死後老百姓立祠紀念。增福李公祠亦名財神廟在城內東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明嘉靖間,邑人兵部王一鶚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重修。今後殿改為第一模範國小。

李詭祖死後,經歷了一個由人到神的過程,明萬曆兵部尚書曲周人王一鶚在《增福李公祠記略》有記載:

“祠崇祭祀舊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時殛妖塞橫水,心切民隱,貽福孔多,既逝之後,民作廟祭祀之。蓋能御大災,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適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則廟之所建也遠矣!明興晉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臘薦享,災祥祈禳者,公多靈異,每禱輒應。嘉靖初年,按使毀淫祠,議及公廟,稽功德存之。廟制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崇門,次樂樓,後燕宮。積歲,兩廊、燕宮就圮,迄乙未末,鄉民宋淵等,請於祝侯斗南,倡議捐資,聚材鳩工。正梁宇,新覆構,耀金碧,藻檐朱棟,飾牖畫垣。民鹹樂趨,不月而煥然。且增建穿廊及廣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時制,廟其大備矣乎!歲時伏臘,百姓祭祀公於廟,而公墳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謂子孫愛我,不如桐鄉之民也!則公之尸祝於茲土也,固與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山東淄川人士李公,北魏文帝時擔任曲周縣令。當時水妖作亂,傷害民眾,李公設法消滅了妖患,又為百姓做了好多善事。他去世後,百姓感恩,就建立了祠堂來懷念他。後來唐朝加李公為增福相公的封號,元朝封他為福善平施公,所以這個廟由來久遠。明朝建立後,仍是按著唐朝的封號,是為了讓百姓更好的祭祀,或者祈禱,求福許願等,而李公也很靈異,有求必應。嘉靖初年,政府審定民間祭祀場所,李公祠堂因有功德而保留。廟的規模是享殿五間,左右廂房迴廊各五間,有大門,有樂樓,有燕宮。乙未年末,鄉民宋淵等向縣令祝斗南請命,倡議捐款整修增福廟。官民回響,於是裝飾一新。李公的墳墓在縣東南安上村。西漢時朱邑說過,就是子孫後世會祭奠我,也比不上桐鄉百姓對我的感情啊!李公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曲周這塊土地,看起來只是在名宦祠里每年得到祭祀,實際卻是在百姓的心目中占有不朽的地位。

成書於元明時期的道教經典《三家源流搜神大全》(即《三教搜神大全》)有增福相公一圖,這位增福財神穿一品朝服,戴丞相帽。稱:“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斷陽間冤獄,夜間主判陰間是非,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明《萬曆續道藏》所收《搜神記》也記載:“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陽問央斷邦國冤滯不平之事,夜判陰府是非狂錯文案,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飲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

對於增幅財神為何又叫財帛星君,河北地區有唐高宗賜封“財帛星君”的傳說:傳說唐武德二年,李世民的母親曹太后生了一種怪病,就像鬼纏身一樣,晝夜不得安寧。看遍了國手聖醫,都不見好轉。於是李世民發榜在全國徵求神醫。這時候一個來自齊地的雲遊道人來見李世民,他說儘管我大唐王朝的建立是順天應時,但期間難免殺戮過多,遊魂冤鬼找不到歸宿,所以遷怒於太后。今有齊地淄川神仙姓李名詭祖,又是聖上的本家。這個李神仙曾在北魏孝文帝朝治相府事,後在五松山得道成仙。詭祖的諧音是“鬼祖”,所以主裁陰陽兩間冤獄,最能驅神役鬼,祛病消災。可在太后處設立李神仙牌位,求其顯靈,保證能醫好太后的疾病。李世民依計而行,太后果然很快就痊癒了。李淵感激李神仙的神功,於是賜封李詭祖為“財帛星君”。

增福財神李詭祖在他的家鄉也受到愛戴與供奉。淄川區洪山鎮(明清時期叫仙人鄉)的五松山嬤嬤幢有他的墓地和增福財神廟。淄川洪山人中奇在回憶錄中有記載:“父親問宋作成,“這裡有增福廟嗎?”宋說以前有,就在嬤嬤幢上面,祭祀的是增幅財神李相公。傳說李相公在外地做官,死後葬在嬤嬤幢上,後人建了廟宇加以祭祀。解放後破除迷信,增福廟被拆除整成了農田,李相公墓也被挖掉。”

對於五松山的增福廟和李相公墓,曲周人李毅在文章中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曾經五次到淄川區洪山鎮尋訪增幅財神的故鄉,訪問了洪山鎮的五松山。洪山鎮在明清時期叫仙人鄉,這裡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家鄉,他所在的蒲家莊距離五松山只有5里路。可見這一帶的確有深厚的神仙文化底蘊,遺憾的是幾次都沒有找到李詭祖的老家。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李詭祖的年代在南北朝時期,而這裡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在洪武年間從外地遷來的。聽山下的老百姓說,五松山西側一個叫嬤嬤幢的地方有增福財神李詭祖的廟宇,叫增福廟,增福廟不遠處有李相公墓。懷著急切的心情到了嬤嬤幢,可是廟和墓都不見了,據說是解放後平墳開荒,向鬼要糧,增福廟和李相公墓都被平掉整成了農田。生長在增幅財神和蒲松齡的故鄉,這裡的人似乎更加不怕鬼,革命也比我們邯鄲要徹底,感到十分惋惜。”

淄川一帶還流傳著增福財神的一個故事。宋代青州狀元張唐卿在《孝義天齊嬤嬤幢》一文中有反映:“太祖初年,嶺下有婦張氏,寡居。有子二,曰冕、曰璜。冕、璜事母至孝,日輟耕嶺上。時財神與土地、山神為鄰,見二子勞作,甚苦。土地曰:“上仙掌天下金,何不捨他些須,以孝其母?”財神問:“其福淺,怎當大富貴?“山神曰:”彼誠心事汝,上仙何出此言?“財神曰:”豈不聞家貧出孝子乎?直為其母計矣。“土地曰:“卻施捨,乃信”。財神曰:“福兮禍所依也,罪將出,爾之過。”遂舍金於壟上。冕見,示於璜,大喜,曰:“老母之幸也”。及回,冕婦曰:“金乃冕所見,多屬吾”。璜婦曰:“見面及一半也,何由多屬汝”。遂起爭執,對簿公堂。老母急火攻心,一命嗚呼。嬤嬤曰:“草菅人命者,汝之罪也。”三神仙面面相覷。”

根據明代王一鄂的記載,曲周也有李詭祖的墳墓。據說原址在城東安上村與相公莊間的漳河故道河堤上,今已不可尋。清代曲周人冀騏為此作詩《淄川李公墓》:

一垤漳河岸,萋萋春草多。

風雲埋劍履,歲月老煙蘿。

舊跡迷荒隴,豐碑沒斷莎。

神功如何溯,落日聽樵歌。

那么,李詭祖的墳墓到底是在曲周,還是在淄川?據曲周人任健說:“在臨終彌留之際,李詭祖一再囑咐他的兒子:“我曾經擔任過曲梁的官吏,和那裡的百姓十分相知。我死後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曲梁。即使你們這些後代子孫以後祭祀供奉我,也不如曲梁的老百姓。”。而淄川人說,古人講究葉落歸根,死後不在家鄉入土為不孝。況且李詭祖晚年告老還鄉,兒孫都在淄川,李詭祖不可能死後再回到曲周入土。因此,李詭祖去世之後屍骨埋在了他的故鄉嬤嬤幢,曲周的李詭祖墓應該是他衣冠冢。此說也有一定道理。

全國文財神崇拜習俗

福和財是幸福生活的兩個方面,二者不能相互取代,有了財不一定有福,有福不一定有財,而增福財神能夠同時滿足人們對福和財的追求,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拜。特別是經過唐明宗和元朝的兩次冊封,使增福財神成為家喻戶曉的文財神,其影響也反映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中國美術館》期刊2007年12月發表的“繪刻經典出民間木版年畫看平陽”記載:“中國學者還在前蘇聯列寧格勒發現了另一幅“增福相公”圖,在西安碑林發現了彩印本“東方朔偷桃”圖,這四幅作品為金代作品或類似金代作品,乃是中國民間木版年畫的經典”。可見增幅財神在民間的影響廣大。

在人們所信奉的文武財神中,趙公明是姜太公封的神,關公和李詭祖是經過官方認可的文武財神。因此許多財神廟都同時供奉趙公明,關公和李詭祖。《中國全史》記載:財神與諸神崇奉習俗。奉的神便有火神、財神(趙公明、關公、增福財神)、號神等。每年三月十五日為祀財神之期,六月二十三日為祀火神、關帝之期,屆時要演戲酬神。在明清時期,當鋪房屋的設定均有一定規則,櫃房(對外營業室)的照壁頂部要設一神龕,龕內供奉三位財神:趙公元帥、關夫子、增福財神。

泰山增福廟也叫財神廟。廟前一對石獅子。石獅子的後面是巨大的香爐,那香爐中燒滿了高香,鎖滿了鎖。廟門兩側也鎖滿了鎖。裡面祭祀著福、祿、壽三尊神像,香火旺盛。廟門的立柱上用篆字寫的一副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康熙年間(1662~1722年),李天培任國子監學正,相國李湘北是永城人,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同宗,相交甚厚,往來無間。天培退休還鄉以後,相國還不斷問訊。十幾年後的一晚上,天培忽然夢見李相國來了,對自己說:“你知道嗎?我是新鄭增福相公。”天培因為夢中的話沒有憑據,並不放在心上。第二天晚上,又做前夜一樣的夢。不久見到邸報,知道李相國已經捐軀了,才感到奇異。從前西門內有增福相公祠,祀晉人李詭祖。天培就出資整修一新,在門匾題上:“增福李相公祠”。

《明清陝西會館祀神的社會功能》一文記載:財神這一意象對於千里迢迢離家求財的山西商人來說尤為重要,民間多認為財神即趙公明,又稱趙公元帥、趙玄壇。山西會館亦供奉增福財神,如山西臨襄會館的《重修臨襄會館碑》中就記載:“內供協天大帝、增福財神、玄壇老爺、火德真君、酒仙尊神、菩薩尊神、馬王老爺諸尊神像。”

有一點必須注意,擺放文財神以及武財神的方向有異,必須分清楚!滿面祥和的文財神,不論是財帛星君,或是福祿壽三星均應向著自己屋內,而不應向著屋外。否則便會向屋外送財!至於威風凜凜的武財神則應面向屋外,或是面向大門,這樣一方面既可招財入屋,同時又可鎮守門戶,不讓外邪入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