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王國

塞爾維亞王國

塞爾維亞王國(塞爾維亞語:Српскадеспотовина)是最後一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的塞爾維亞人國家之一。在1389年科索沃戰役後,塞爾維亞帝國滅亡,塞爾維亞王國作為其繼承者又存在了70多年,在經濟和政治上有過一段時間的復興。1459年,塞爾維亞王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基本信息

塞爾維亞王國

概況

歐洲古國名。十三世紀初塞爾維亞人在巴爾幹半島建立的封建王國。六世紀初,南部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越多瑙河進入薩瓦河中下游以南山區定居。後被保加利亞征服。1058年又成為拜占庭的附庸。1190年獲得獨立。1217年大公斯提芬·尼曼雅二世加冕稱王,成為封建王國。十四世紀五十年代,國勢強盛,陸續占領拜占庭統治下的馬其頓、帖撒利、伊比魯斯和阿爾巴尼亞等地,定都斯科普里。以後分裂為許多公國,國勢衰弱。十四世紀七十年代後,先後遭到匈牙利和土耳其入侵,1459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1877年俄土戰爭“柏林會議”後獲得獨立。1882年建立王國。1914年奧匈帝國進犯塞爾維亞,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戰後,奧匈帝國瓦解,以塞爾維亞為中心形成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現為南斯拉夫主要部分塞爾維亞共和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