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田村

堤田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村委會下設三個村民小組,分別是群建村、先鋒村、前鋒村。

基本信息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堤田村

堤田村屬於典型的水鄉,有濃厚的水鄉特色,河涌縱橫,小橋遍村。面積2.7平方公里,水陸面積比例為7:3。堤田新公路與石南路和佛開高速公路、南莊站相連,對外交通較為便利。村委會下設三個村民小組,分別是群建村、先鋒村、前鋒村。常住人口4200人,外來人口1500多人。第一、第二產業比例為2:8。
工農業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前,堤田建制經過多次的變革,工農業生產停步不前。
直至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村中經濟才開始有很大的改變。經過二十多年的奮發進取,開拓創新,不但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迅速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下,工業生產迅速發展,以塑膠製品、五金產品加工、陶瓷製品、家電產品裝配、鞋材製品加工為主的企業相繼在我村建立,在市場上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產品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並形成了一定的企業規模。現村委會轄區內有企業70多家,開發區占地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
現時堤田的農業生產以魚塘養殖業和蔬菜作物為主;工業生產以陶瓷製品、塑膠產品、五金產品加工、家電產品裝配為主。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
堤田村在人民公社成立前仍沒有什麼像樣的醫療衛生設施,村民有病只有靠採集生草藥治療,遇有急病重病則坐渡船到石灣去診病。
1958年期間,由南莊範圍的私人醫生成立聯合診所,取名為南莊衛生院,衛生院派出醫生在先鋒村開了一間小診所。1966年由大隊選取一名醫生到縣衛校學習,這就是堤田的第一位赤腳醫生,同時開辦合作醫療,在本村看病只收掛號費,藥費全免。1968年開始增至兩名赤醫。以後,村委會根據上級的指導精神,分期分批派人到紫洞衛生院進行培訓,這些人成為村中的醫療衛生骨幹,擔負起普種牛痘、普查各種慢性病的任務。
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解放前,堤田村由各自然村自設私塾招收本村青少年入讀。1946年4月,堤田劉家村村村立國小建成,定名為“紫羅澳鄉堤田保國民國小”。1948年改名為“堤田鄉第三保國民國小”,梁家村為第一分教導處,黃家村為第二分教處。
1952年秋季,成立南海縣第一區堤田鄉第一國小。其時,開始實施社會主義教育,執行新的教育方針。1955年在校設立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1958年4月,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高速到來的需要,在群建、先鋒、前鋒村分別建立了民辦國小。1968年至1983年,堤田國小開設過“附設國中班”,歷時一年。1980年開始開辦過學前班,至1998年結束。
1986年,堤田國小學制五年制改為六年制。1994年,成立堤田校董會,擬訂了學校發展的計畫,實行按國家標準辦學,實施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建設學校的方針,通過多渠道辦學,至1995年初共收到建校捐款92萬元。首先建設六層16個標準的教室,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於本年秋季投入使用。1996年至1997年建成25米6泳道標準游泳樓一座。
1999年至2000年,建成第二幢教師宿舍。同時在校園鋪設了長200米的環形跑道和10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2000年,建立多媒體室內聯網計算機室,購置42台電腦。
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情況:
堤田人自古愛好扒龍舟,村裡的青年都為自己能當上一名“扒丁”而自豪。龍舟活動有三種,五人扒的叫“五人龍”,十三人以上扒的叫“龍船”,三人扒的以扁艇作賽的叫“三雞艇”。
堤田扒龍船習俗比較隆重,龍艇都吊在祠堂里,不管哪個地方組織賽龍,青年們都踴躍報名參加,並當即開始“練艇”。到比賽那天,村中的父老就煮米粥去“放粥”給運動員們吃,非常熱鬧。解放前後堤田的龍舟隊都取得好成績而歸。其時,各村的公祠門外都擺著各式各樣的獎牌,顯示自己的實力。
每逢五一節、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都開展“三雞艇賽”,還有女子隊參加。
改革開放歲月,由於得熱心人士的捐助,添置了多艘新龍艇,到鎮上參賽載譽而歸。
與此同時,在1997年開始,堤田先鋒又組織過四屆賽龍艇會,每次都有近百艘來自南海、順德及鎮內的龍艇參賽,觀眾達十萬人之多。
堤田青年喜歡籃球運動,三個自然村村村擁有籃球場。70年代起,每年各村都組織籃球比賽,80年代以“回力杯”的名義舉行過全鎮內甲級球賽,如今,不少個體老闆或村幹部,都是熱愛打球的好手。
堤田的太乙樓藏有較多的名人書畫。1992年2月落成,如今成為愛國主義的一個文化場地。
古物風情:
堤田有一道古橋——西河橋。橋長32米,寬2.5米,為五拱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拱橋樑。中拱長8米,兩端各兩拱,每拱長6米。橋兩頭各有兩根橋頭柱,柱間裝有鐵護柵,每根柱頂又裝有玻璃煤油燈。
西河橋建於民國十三年(1925年)。此橋的投資者叫林治平,是旅東南亞的堤田藉華僑,他在辛亥革命前曾資助接濟過孫中山搞民主革命,日寇入侵前,堤田曾發生過姓氏械鬥,西河橋面被毀。解放後的1958年由村政府出資修復。
在60年代,堤田地區由於農業生產轉向,由桑蠶生產轉向甘蔗收購運輸業務,由國營糖廠包辦,因運輸船隻大,西河橋需要改造,將中拱擴大加高,始成為今天的模樣。
堤田還有一些民間傳說,演變成神誕節日,最興旺是農曆三月二十一日的天后誕辰前,除舉行誦經拜祭外,還有演大戲、燒炮、舞獅子,扒龍船等活動。尤其是燒炮的場面,十分熱鬧而緊張,當“轟”一聲炮響後,一個用藤絲編成的有10多厘米直徑的圈子,騰空而起,男青年便爭先競奪,獲得者覺得非常榮耀,擺放在廳堂,其時,便有親朋來祝賀,說著吉利話,富者還擺酒慶祝。

佛山行政區劃百科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愛國村
安富村
白洞村
白石村
布心社區
版村
布練村
白坭鎮
寶月村
保全村
保全社區
白燕社區
北約村
弼唐村
北江社區
百東村
百西村
碧桂園社區
北區社區
扁滘社區
北滘鎮
北水村
弼教村
禪城區
長安居委會
崇步村
朝山村
村頭村
純陽社區
村尾村
朝安東社區
崇北村
崇南村
朝東村
城北社區
垂虹社區
翠頤社區
赤花社區
沖鶴村
朝陽社區
常教社區
槎涌社區
倉門社區
陳涌社區
昌教村
陳村鎮
大塘村
董營村
大塘社區
鄧崗村
大塘鎮
東和社區
疊二社區
敦根村
大觀社區
東平社區
東便社區
大圩社區
丹灶鎮
東碧社區
大岸村
大德社區
東升村
大富村
東城社區
大福基社區
德勝社區
德和社區
大門社區
東風社區
東涌社區
大墩村
東海村
大晚社區
東頭村
大良街道
伏戶村
范湖村
富景社區
佛山監獄
范洲村
范湖社區
福華社區
福賢社區
佛平北社區
佛平社區
扶西村
富景居委
富裕村
扶閭村
逢沙村
府又社區
逢簡村高明區
高明監獄
更樓居委會
高豐村
崗頭村
官山村
歌樂村
崗水村
更合鎮
桂一社區
桂二社區
桂園社區
桂城街道
高基社區
古灶村
高海村
桂雅社區
桂三社區
高黎社區
桂洲社區
古鑒村
廣教社區
合水居委會
黃塘村
禾生社區
華布村
荷城街道
河東居委會
河口社區
橫涌村
河西居委會
橫江社區
湖景社區
賀豐村
花園社區
海壽村
湖沖村
紅棉社區
惠景社區
紅衛社區
花苑社區
后街社區
和平社區
環湖社區
海逸居委會
黃連社區
華口社區
紅崗社區
紅旗社區
紅星社區
鶴峰社區
花城社區
海凌村
江南名居社區
季華社區
紀綱社區
金沙社區
街邊村
金子苑社區
金寧社區
金瀾社區
吉利村
九江鎮|
建設社區
近良社區
均安社區
均安鎮
金榜社區
錦龍社區
蘆苞鎮
樂平鎮
聯合居委會
勞動社區
羅村街道
羅行社區
麗豪社區
麗銀社區
黎沖村
里水村
龍津村
瀾石社區
燎東社區
蓮峰社區
蘭桂社區
榴苑社區
綠景社區
勒竹社區
呂地社區
林頭社區
倫教街道
樂從社區
龍涌口村
勒流社區
龍山社區
龍江鎮
明城鎮
漫江社區
玫瑰社區
媽廟社區
馬崗社區
馬齊社區
南桂社區
南區社區
南沙社區
南華社區
南江社區
培德社區
普西社區
普東社區
普南社區
平遠社區
橋頭社區
樵樂社區
樵泰社區
樵園社區
樵華社區
齊杏社區
容新社區
容邊社區
容里社區
沙塘社區
石灣鎮街道
昇平社區
三友社區
市東社區
上沙社區
世埠社區
蘇溪社區
順江社區
順峰社區
蘇崗社區
上佳市社區
同福社區
塔坡社區
鐵軍社區
同安社區
同濟社區
唐園社區
同華社區
體育社區
天湖社區
坦西社區
萬安社區
文東社區
文華社區
文北社區
衛國社區
文南社區
衛紅社區
文秀社區
西南街道
旭日社區
新城社區
細滘社區
杏壇社區
新松社區
新華社區
幸福社區
西溪社區
西北村
熹涌村
新桂社區
小黃圃社區
新華西村
杏壇鎮園林社區
育才居委會
雲東海街道
育才社區
月桂社區
雲秀社區
英明村
怡翠玫瑰社區
怡景社區
永安社區
鶯崗社區
洲邊村
擇善社區
鑽石社區
祖廟街道
張槎村
忠義社區
張槎街道
忠信社區
振華社區
中區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