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松

堅強松

日本東北部“3·11”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特別是大海嘯排山倒海的巨大威力將一些沿海城市幾乎蕩平。不過,在東北部的小城陸前高田市,海岸邊上有一棵松樹卻屹立不倒,而且更為神奇的是在海嘯襲擊之前這裡是一片松樹林,一共有7萬多棵松樹,目前僅剩這一棵。因此,很多日本人將這棵不倒的松樹視為日本堅韌的象徵,希望能從中找到戰勝自然災害的精神力量。 首相考察時也去參觀孤松

在日本東北部的小城陸前高田市,當地居民松阪安守一大早就開著車穿過地震海嘯留下的廢墟,他的目標是去看一棵樹,一棵孤獨的松樹,因為這裡原來是一片松樹林,如今只剩下了這一棵樹,當地人給它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孤松。 “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們的城市能夠獲得新生。”67歲的松阪安守說。他是一位退休老師,每周要從自己在山上的臨時住所來這裡好幾次,目的就是看這棵樹。陸前高田市是受地震和海嘯衝擊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海嘯帶走了該市23000居民的1/10,並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的建築。

不僅松阪安守會經常來看樹,其他民眾也會來,把看樹當成是一種朝聖。如今,孤松由於其幽雅的樹幹和如針般的枝葉,已經成為該市的非官方象徵。在陸前高田市,它的形象幾乎隨處可見,如人們穿的T恤衫以及前來救援士兵的頭盔上都印有孤松的圖案。街頭上還能看到一些海報,上面有孤松的圖片,還寫下激勵民眾的話語:“讓我們心連心,讓我們的家鄉復興。”

當日本首相菅直人災後來到該市考察時,該市市長鳥羽太也帶領首相來參觀孤松。“這是一個奇蹟,”鳥羽太說。他穿的風衣紐扣上就有孤松的圖案,上面寫著“繼續奮鬥”幾個字。對於那些在災難中倖存的人來說,孤松給了他們希望。

松樹林曾是當地一大景點

說到這片松樹林,其實頗有歷史。這些樹多是在兩百年栽種的,由於當地山上的金礦資源開始枯竭,經濟轉向農業,栽種這些樹是為了給稻田提供屏障,避免風沙和海水的侵襲。二戰結束之後,很多人開始到海邊打魚,這片樹林中有很多樹也被砍掉用來蓋中國小。“當時整個國家很難窮,我們需要利用這片樹林和海灘活下來。 ”松阪說。

以前也有災難襲擊過這片樹林,比如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海嘯波及日本,一些松樹被海水沖毀,不過當地居民很快進行了補種。在本次海嘯襲擊之前,這裡一共有7萬多棵松樹。由於松樹生長比較慢,因此在很多人眼中這些樹和環繞在周圍的山脈和附近的大海一樣似乎是永恆的。

這片樹林由於離海岸很近,一直以來都是當地的一大旅遊景點,吸引著全日本的遊客,為當地帶來不少收入。但它最重要的角色其實是已經成為了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些人在這裡鍛鍊身體,年輕人在這裡談戀愛,老年人則喜歡在這裡散步聊天。“它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松阪說。近年來,松阪每天下午都會來到松樹林散步,因為到這裡來會得到生活和文學創作的靈感,就在海嘯發生的前一天他還來過松樹林。鳥羽太市長和這片樹林也有著很深的感情,小時候,每到夏天他就和祖父母一起到松樹林野炊,成年之後則和妻子一起來這裡,如今妻子已經在地震中遇難,而自己的兩個兒子則活了下來。

海水浸泡致不詳徵兆出現

地震五天后,松阪回到鎮上,“當我看到一棵樹還在那裡的時候,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說。他和其他居民很快將確認樹的基本狀況作為優先工作之一,而當救援人員來到這裡救援時,他們請鳥羽太市長為救援行動命名,鳥羽太的回答就是“松樹林的希望”。

一開始,樹看起來很不錯,很綠也很健康。當地官員認為孤松之所以能存活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位置,因為在它的旁邊正好有一個青年旅館擋住了海浪。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大的運氣成份。

不過到了後來,隨著松阪看樹的次數越來越多,他也發現了一些不祥跡象,樹上的枝葉已經開始由綠色變成了紅棕色,這主要是因為海水浸泡根部所致。一些人甚至擔心孤松可能正在死亡。

將盡全力讓這棵樹活下來

“我們將盡全力讓這棵樹活下來。 ”鳥羽太市長說。

其實在海嘯發生一個月之後,人們就已發現樹根附近土壤的鹽分很高,當地官員擔心如此下去樹會死掉,於是開始尋求專家的幫助。三名專業志願者加入其中,他們用沙包圍在樹的周圍防止海水侵襲,在樹幹上被劃破的地方打上抗生素,並纏上綠色的塑膠布和稻草,將草蓆打入樹根周圍的地下來保護樹根。

到了五月早期,樹根周圍土壤的鹽分還是很高,超出樹木能生存下來水平的兩倍。於是專家們決定採取更激進的保護措施。當地政府決定在樹根周圍建立一個藻井,完全將海水隔開。 6月中旬,建築工人用鋼板打入地下16英尺深,然後通過設備將樹根周圍的海水全部抽出來,然後罐入數噸淡水。

“孤松現在的處境非常危急,”負責拯救這棵樹的景觀工程承包商米內吉榮說。如果樹能活到明年二、三月份,米內認為應該將樹移走,因為那個時候樹會處於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移走不會有太大危險。不過,這棵松樹很重,根系很密,因此要移走也有相當難度。 “到底該怎么做都由專家來決定,我能做的就是為樹祈禱。 ”松阪說。

保護孤松也事關認同問題

當然,孤松身上也有一些積極跡象,一名專家五月底曾爬到樹頂,發現有嫩芽。另外,當地政府也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萬一樹死了可以保留其DNA,一些專家則已砍下一些樹枝,將其嫁接到別的松樹上,目前已經嫁接成功了四個,正處於培育之中,幾年之後就能種出來。“即便需要十到二十年,我們也想重造一片松樹林,把它留給後代子孫。如果你能去那裡,你就會理解。 ”松阪說。

“如果我們能夠拯救這棵樹,這顯示我們有能力復興。”松阪還表示。如果居民失敗了,這將是另外一種提醒,提醒人們前面的路還很艱苦。另外,拯救這棵樹也關係到這個地方的認同,因為松樹林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其實,在拯救孤松的同時,松阪等人還在努力保存當地的文化遺產,“這關係到整個城市的身份認同。”44歲的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谷組勝熊說,“正是這些東西決定了我們是誰。 ”他目前的工作是負責復原一些手工藝品,包括一家被毀壞博物館的很多藏品。而保存這些東西其實是人類在面臨不確定性和遭受損失時的本能衝動。

然而,這次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要恢復起來難度很大,地震和海嘯改變了當地的地形地貌,海岸下沉了約三英尺,現在還不清楚這些下沉的土地能否恢復。為此,一些當地居民對於將太多精力花在拯救孤松上的做法並不是很認同。商人佐佐木是當地保護松樹林協會的會員,他說自己雖然希望松樹能存活下來,但對於它的命運,他要淡定不少:“一些人認為這棵樹是他們克服艱苦環境的象徵,並且想盡力讓它活下來,如果樹死了,他們可能會失望。我可不這么看,松樹是一棵樹,和我們是不同的,我們是人,我們自己才可以從災難中恢復。 ”

不管怎么說,大家的目標都是想儘快從災難中恢復,如果孤松能給人以某種力量,那么不管它能否繼續存活下去,它都不枉當地居民的一片苦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