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沉著戰狂瀾

堅定沉著戰狂瀾

《堅定沉著戰狂瀾》是新華社於2010年1月10日播發的一篇長篇通訊,全文共12000字,作者為新華社記者孫承斌、鄒聲文、賈楠。

概述

此文是新華社於2010年1月10日播發的一篇長篇通訊,全文共12000字,作者為新華社記者孫承斌鄒聲文賈楠。該篇通訊從沉著果斷決策、深入調查研究、心繫民生疾苦、推動國際合作、著眼長遠發展等5個方面,運用大量事實和生動筆觸,全面反映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不凡歷程。
通訊說,一年多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迎面襲來,我國經濟發展遭遇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困難。面對嚴峻形勢,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驕人的中國答卷,離不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辛奮鬥,也凝結著黨中央的智慧和心血。
通訊指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這個特殊戰場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依靠人民,廣泛動員人民,壘築起抗擊風暴的堅強長城,凝聚起應對危機的強大力量。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年多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是得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的堅強領導集體。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通訊全文

堅定沉著戰狂瀾——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紀實 (新華社記者 孫承斌 鄒聲文 賈楠)
2010年1月1日,14時30分許。幾輛麵包車駛出中南海西門,轉上長安街後一路向東疾駛……
新年第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上午出席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後,下午便冒著嚴寒前往河北農村看望慰問幹部民眾,就鞏固和發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行調查研究。
一年多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迎面襲來,我國經濟發展遭遇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困難。面對嚴峻形勢,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驕人的中國答卷,離不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辛奮鬥,也凝結著黨中央的智慧和心血……
見微知著,果斷決策
風起於青苹之末。面對國內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國際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國的決策者始終保持著一種清醒、一份冷靜。
早在200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就強調: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高度重視並及時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2008年6月1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召開的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正在舉行。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出席會議。
此時的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剛剛一個月,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任務十分繁重,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辦工作已進入最緊張的階段;
此時的世界,美國次貸危機正在不斷加劇,國際經濟環境中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巨大的陰影正在世界的另一端聚集……
胡錦濤總書記再一次告誡全黨:“既要正確估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積極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充分準備。”
調研、座談、研究、決策……中南海的工作節奏,一如既往地緊張而有序。
在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一系列座談會、研討會的基礎上,7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關鍵時刻召開的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深入分析挑戰和困難的基礎上,強調要增強巨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靈活性,把握好調控重點、節奏、力度。
進入9月,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
9月15日,有著158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金融危機集中爆發並迅速向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起始於太平洋對岸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面臨一浪高過一浪的巨大衝擊,我國經濟成長下滑態勢越來越明顯。
各方面的信息通過各種渠道,迅速匯集中南海——
作為外貿依存度很高的開放經濟體,我國外貿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月度統計甚至連續出現負增長;
訂單減少、工廠停產,許多工人失去工作,大批農民工不得不提前返鄉;
企業效益下降,財政收入減少,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
疾風知勁草,砥柱立中流
分析、研判、決策……黨中央、國務院密切關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縝密思考著應該和可能採取的應對舉措,不斷作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展現出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一項項舉措迅速出台——
9月起,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住房交易稅費,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
10月7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形勢,研究應對措施。會議決定,召開經濟情況通報會,向各省區市、中央各部門和軍隊各大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通報國際金融危機和有關工作情況。會議還決定,成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
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採取靈活審慎的巨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
11月6日,胡錦濤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經濟形勢,部署相關工作。會議認為,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審時度勢、抓緊時機,採取堅決果斷措施來加大調控。會議決定實施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10項措施,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把防止經濟增幅過快下滑作為巨觀調控著力點,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帶動實施總額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畫;在穩定外需的同時大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在促進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會議還決定召開一次全國性會議,通報中央的決策部署,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同心同德抓好貫徹落實。
危機之初,未雨綢繆;危機襲來,果斷出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從容不迫、沉著應對,引領著中國這艘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具體措施。11月10日,省區市人民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統一思想,共同行動,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迅速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11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又一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明確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此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髮表重要講話。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全面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明確提出了2009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闡述了做好2009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則。溫家寶總理在講話中全面分析了經濟形勢,闡明了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具體部署了2009年經濟工作。
“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次會議作出的全面而系統的部署,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規劃了詳盡的藍圖。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畫在不斷豐富、完善——
鋼鐵、汽車、紡織、裝備製造等10項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先後公布,涉及範圍之廣、政策力度之大、決策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家電下鄉,汽車、機車下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大規模結構性減稅,科技、民生領域投入不斷加大,重大工程相繼開工……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等多個區域振興規劃相繼得到批准……
舉國上下,共克時艱。各方面都在緊張高效運轉——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情況的報告,圍繞4大專題分赴全國各地調研,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中央決策部署的落實……
全國政協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調研,召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專題協商會,提出的許多意見和建議引起中央高度重視……
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等政策相繼出台,公益性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的同時,蓬勃壯大的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全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全力化解社會矛盾,連續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政法工作努力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貢獻……
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作風建設,加強對中央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為戰勝困難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
隨著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我國經濟形勢開始逐漸好轉,到2009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當季已達到8.9%。中國經濟的航船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驚濤駭浪,奮力實現了“V”形反轉……
深入調研,共商良策
“貨物吞吐量有什麼變化?”“外貿的量占多少?”“內貿的量占多少?”“港口的效益有沒有下滑?”……
2008年12月12日下午4時許,營口港貨櫃碼頭。迎著刺骨的寒風,胡錦濤總書記向港口負責人接連提了好幾個問題,言語之中透出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港口生產經營的高度關切。
只要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面對經濟發展的困難局面,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同志,一次次前往各地特別是經濟發展遇到嚴重困難的地區考察調研,同廣大幹部民眾共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計。
掌握實情方能科學決策。
企業車間,港口碼頭,城市社區,農戶家中,人才市場,科研院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一年多來,胡錦濤總書記奔波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城鎮鄉村。
困難時刻,信心更顯珍貴——
2008年7月20日,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正逐步增大,胡錦濤總書記利用到青島考察奧運會帆船比賽籌辦工作的機會,在僅有一天的行程中抽出整整一個下午到企業考察調研。得知青島金王集團等企業出口出現困難時,總書記鼓勵企業負責人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千方百計克服眼前困難,努力取得生產經營新成績。
2008年12月中旬,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不斷深化。胡錦濤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鎮遼寧考察。在境外訂單逐月減少的企業,總書記勉勵企業負責人增強信心,開動腦筋,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最大限度地減輕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
黨中央親切的關懷和深情的鼓勵,給困境中的人們增添了迎難而上的巨大力量,增強了人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火花在交流中閃現,思路在調研中清晰——
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胡錦濤總書記同企業幹部職工一起分析形勢、尋找對策,強調要從困難中看到機遇,加大研發力度,集中力量進行攻關,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和關鍵技術,做好技術儲備,為將來更好發展打下基礎。
在“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總書記十分關注公司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所做的準備,希望鞍鋼作為我國鋼鐵企業的排頭兵,能在嚴峻的經濟環境面前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規模優勢,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產品,不斷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商用車有限公司,得知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拉動下重型汽車銷售趨旺,總書記要求企業牢牢把握國家出台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機遇,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狠下功夫。
在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企業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總書記殷切勉勵企業牢牢把握國家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降低生產成本,著力做好後續服務……
從東海之濱到茫茫戈壁,每到一處考察,吳邦國總要走進企業生產車間,聽匯報、問詳情、談對策;
從廣東、重慶到浙江、上海,在經濟形勢最嚴峻的時期,溫家寶緊密安排到各地調研考察;
從加強人民政協工作到發揮非公有制經濟作用,賈慶林一次次就做好統一戰線工作、促進經濟發展進行調研;
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戰勝困難的支柱。李長春在考察中特別關注宣傳思想戰線如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動力和支持;
攻堅克難,關鍵在黨。習近平一次次來到學校、企業、社區、農村,圍繞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調查研究;
堅持科學發展,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李克強考察時把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創新發展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在機聲隆隆的工廠,在瓜果飄香的田野,在加快發展的老區,賀國強問經濟、察民情、談黨建,要求紀檢監察戰線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基層派出所,在法律援助中心,在社區出租屋管理服務站,周永康著重考察各地創平安保增長的有關做法……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通過與廣大幹部民眾面對面深入交流,中央領導同志更加真切地體察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脈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的農業發展,黨中央尤為關心。
雖然已時隔近一年半,河南省武陟縣農民趙存旺,仍清晰地記得那難忘的一幕——
2008年9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風塵僕僕地來到農業大省河南,深入田間地頭、農科院所、龍頭企業和農戶家中,察看糧食收成,詢問市場價格,了解各種惠農政策落實和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在村頭的玉米地里,總書記同正在勞動的趙存旺等幾位村民聊了起來。
“把各種種糧補貼加在一起,今年你們家一共補了多少?”“今年增加的補貼能不能把化肥、農藥漲價的部分補回來?”總書記一邊問趙存旺,一邊掰著指頭幫他算賬。
當總書記問鄉親們對國家惠農政策還有什麼要求時,一位村民說出了大家的希望:糧食價格提一點,政府補助多一點,農資價格穩一點。
總書記接過話頭大聲說:“我一定把這些意見帶回去!”
20多天后,心繫“三農”的胡錦濤總書記又來到另一個農業大省安徽考察。在率先實行“大包乾”的小崗村,總書記同鄉親們圍坐在農家小院,開起特殊的座談會。胡錦濤明確告訴鄉親們:“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財力增加,中央將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民、農村的投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和中央強農惠農政策有力支持下,200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首次實現連續3年超萬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實際增幅6%以上;農村民生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改革實現新的突破。
深入基層一線,就能聽到真言;廣泛聽取意見,方能集中民智。
2009年的全國兩會,如何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數十次來到代表、委員們中間,同大家一起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們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意見和建議,中央領導同志一條條詳細記在了筆記本上。
2008年11月28日,中南海懷仁堂高朋滿座。胡錦濤總書記在這裡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做好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周鐵農、蔣樹聲等10多位黨外人士踴躍發言,提建議、獻良策。胡錦濤總書記邊聽邊記,誠懇地表示:一定會認真研究、積極採納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海不辭水,始能成其大;山不讓石,故能成其高。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這個特殊戰場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依靠人民,廣泛動員人民,壘築起抗擊風暴的堅強長城,凝聚起應對危機的強大力量……
心繫民生,情牽百姓
停工裁員、收入減少、財產縮水……國際金融危機既對經濟發展造成衝擊,也給百姓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越是困難時刻,越要高度關注民生。胡錦濤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要扎紮實實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有保障、城鄉居民生活有新改善,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的風暴,也影響了雪域高原。對西藏廣大農牧民的生產生活,胡錦濤總書記一直特別關心。
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西藏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代表報出一張“民生清單”,總書記聽得格外仔細。他特別叮囑西藏的同志:“要多搞一些能夠直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做一些能夠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事情,多解決一些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規劃2009年工作時,黨中央、國務院鮮明地將保民生與保增長、保穩定並列為工作重點。
這是保障民生的周密部署,這是心心相印的深情牽掛——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中央政府的施政藍圖。2009年3月全國人大高票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各項民生安排引人注目:
安排1300億元災後重建基金,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投入社會保障資金2930億元,3年各級政府投入8500億元以保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
一筆筆真金白銀,讓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從治國理政的高度,再一次向全黨發出重視民生的號召。
民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
每一次到外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調研的重點。他們一次次來到普通民眾中,問民生、聽民意、慰民情;一次次走進困難民眾家裡,給大家送來溫暖、關懷和希望。
就業是民生之本。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擴大就業更成為中央領導同志關注的大事。
這是一個個感人鏡頭——
在大學生專場招聘洽談會現場,他們詳細了解大學生就業情況,希望用人單位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他們希望企業負責人積極回響中央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吸納返鄉農民工參加生產,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在殘疾人就業服務視窗,他們向殘疾人了解找工作有哪些困難、中央關於殘疾人就業的優惠政策落實了沒有,鼓勵他們自強不息,儘快實現就業;
在人力資源市場,他們明確要求各類就業服務機構急求職人員所急,解求職人員所難,努力幫助更多的求職人員特別是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住房是百姓安居之所。改善困難民眾居住條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是黨中央始終關注的問題。
在濟南市一個棚戶區改造安置片區,胡錦濤總書記走進剛剛完工的單元房,察看房間布局、採光,詢問居民回遷要補多少差價,還打開水龍頭試試水通了沒有,叮囑當地幹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真正把這件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好事辦好。
在地震頻發的新疆阿克蘇,總書記來到維吾爾族村民家中,仔細察看新建起的抗震安居房,了解造價和政府補助情況,要求當地尊重民眾意願,增加資金投入,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房屋質量,讓新疆地震多發地區各族民眾都能住上抗震、舒適的住房。
針對人民民眾普遍關注的各個民生難題,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一次次作出重要指示——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其作為社會安全網的積極作用……”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中等職業教育……”
“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設施建設……”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有力推動下,2009年的中國,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一筆筆實實在在的投入清單——
全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等與人民民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支出增長29.4%;而大規模結構性減稅政策預計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500億元。
這是一組組令人難忘的民生數據——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全國27個省區320個縣和4個直轄市陸續試點,億萬農民老有所養的夢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到11月底,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超過2.3億人,全國超過12億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到10月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3%,前三季度全國跨地區就業農民工總量15198萬人,比上一年底增加1157萬人。前11個月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3萬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一項項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得到了人民民眾由衷的擁護和歡迎,也為擴內需、保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持。
縱橫捭闔,推動合作
2008年11月15日上午。華盛頓。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正在這裡舉行。
此時此刻,國際金融危機已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已開發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恐慌和沮喪正在蔓延,許多人在彷徨,更多的人在觀望……
出席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了題為《通力合作 共度時艱》的重要講話,全面深入地闡明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3項重要主張,指出“為了有效應對這場金融危機,世界各國應該增強信心、加強協調、密切合作”,“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是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儘快恢復市場信心,遏制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
危難關頭,更要全世界攜手合作、共同應對。胡錦濤主席在峰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指明了加強國際合作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的正確方向,介紹了中國政府為確保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採取的積極舉措,強調中國擴大國內需求的10項舉措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傳達了中國積極參與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的決心和誠意,得到多國領導人呼應,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
僅僅兩天的峰會期間,胡錦濤主席頻繁會晤各國領導人,介紹中國確保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採取的重大舉措,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向問題與各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促進中國同有關國家的雙邊關係發展。
同舟共濟,攜手努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夠置身世界大局之外。對遭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中國而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從兩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到3次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從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到“金磚四國”領導人會晤……一年多來,胡錦濤主席多次出席國際會議,全力推動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力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
這是胡錦濤主席代表中國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
“中國願繼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參與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支持國際金融組織根據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增加融資能力,加大對受這場金融危機影響的開發中國家的支持。”
這是胡錦濤主席闡明的中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鮮明立場——
“我們應該共同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以各種藉口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和各種以鄰為壑的投資保護主義行為,共同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
這是胡錦濤主席代表開發中國家發出的呼籲——
“國際社會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尤其要關注和儘量減少危機對開發中國家特別是最不已開發國家造成的損害”;“切實幫助開發中國家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成長”,“切實保持和增加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
這是胡錦濤主席就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提出的建議——
“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完善國際監管體系”;“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提高開發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充分發揮地區資金救助機製作用”;“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在出訪中也著力介紹中國決策,傳達中國聲音,推動國際合作——
阿爾及利亞、加彭、衣索比亞、俄羅斯、奧地利、義大利、美國……吳邦國前往不同大陸、不同國度,同各國領導人廣泛交流、尋求共識。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中國與東協領導人會議,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溫家寶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各個國際場合,講信心、提建議、促合作。
約旦、土耳其、高棉、菲律賓、秘魯、巴西……賈慶林出訪時向各國領導人全面介紹我國政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積極呼籲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共度時艱。
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利用出訪的機會,廣泛接觸各界人士,與各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就增進雙邊關係、推動國際合作達成廣泛共識。
共識在交流中達成,合作在溝通中推進。在中國參與和推動下,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倫敦峰會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和加強金融監管等全球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議題達成多項共識;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匹茲堡峰會同意將峰會機制化,使二十國集團峰會成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將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至少增加5%,將開發中國家和轉軌經濟體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至少增加3%……
在全球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程中,中國在自身面臨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以負責任的姿態,作出不懈努力——
在經濟面臨巨大困難的形勢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為世界金融市場穩定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組織大型採購團赴海外採購,顯示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恢復世界經濟成長的堅定態度;
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公司貿易融資計畫,決定提供首批15億美元的融資支持;
盡最大努力向有關國家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定
明確宣布將採取8項新舉措推進中國同非洲的合作,包括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啟動“中非科技夥伴計畫”、向非洲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擴大對非產品開放市場……
縱橫捭闔,推動合作。正如日本《讀賣新聞》在倫敦金融峰會期間發表文章所說,一年多來,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上的一系列講話,中國同國際社會的緊密合作,展示了中國“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登高望遠,謀劃全局
如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過程中發現新機遇、再上新台階,使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過程成為推動發展上水平的過程、成為為更長時期又好又快發展打基礎的過程?——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直思考的重大課題。
早在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短短10來天的時間裡,在相繼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等4次重要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把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把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結構調整形成的壓力轉化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
2009年3月,同廣東省全國人大代表一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挑戰和機遇從來都是並存的,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鍵看如何把握和應對。如果知難而進、趨利避害,就能把握機遇、掌握主動;如果悲觀失望、無所適從,就會痛失機遇、陷入被動。這場金融危機在給我們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帶來立足新起點、形成新優勢的機遇。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到2009年下半年,我國經濟成長下滑的態勢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始終牽動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思慮的目光。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穩固,國內經濟回升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農業基礎仍不穩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各種會議上,在各地調研中,在部署工作時,中央領導同志就解決好這些問題進行著深入的思考。
2009年10月,齊魯大地草木添黃,秋意漸濃。
胡錦濤總書記在濟南出席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後,又前往濱州、淄博、東營等地考察、調研。這是近一年半來,胡錦濤總書記第三次到山東考察。與此前的考察略有不同,這次考察的重點聚焦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上。
第三次來到山東,胡錦濤總書記先後考察了7家企業,其中既有大型紡織印染企業,又有新材料新能源企業。胡錦濤邊走邊看邊問,思路日益清晰——
總書記深刻指出,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突顯出來。如果我們不高度重視、加緊解決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這個主要癥結,將來付出的代價就會越來越大。
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順應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趨勢,跟上國際金融危機催生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潮流,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步伐,培育經濟長遠發展的競爭力,確保在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時刻的戰略抉擇,關係一項事業的成敗,關係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
一個多月後召開的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深刻闡述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指出要以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為抓手,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他強調,做好2010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當這次會議的內容公開報導後,無數人對字字千鈞的這句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10多天后的一個夜晚,南海之濱的廣東珠海。出席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慶祝活動後,胡錦濤總書記又來到這裡考察工作。當晚,他聽取廣東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匯報,同大家一同研究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之策。
在聽取廣東省負責同志的匯報後,總書記對他們說,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客觀上為我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要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真正打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在這個問題上,早覺悟、早動手、早主動。”
這是總書記對廣東發展的深切期望,更是黨中央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深謀遠慮。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胡錦濤總書記一再強調,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堅持不懈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總書記特別指出,應對嚴峻挑戰、戰勝嚴重困難、完成艱巨任務,迫切需要各級幹部保持發揚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時刻把人民民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認真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模範執行中央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的規定,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把資金真正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眾生活急需的地方;牢固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傲雪梅愈艷,凌寒志更堅。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年多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是得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的堅強領導集體。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