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標準的課程綱要和教案

數學(四年級下冊)課程綱要教案2:角的度量03 語文(八年級下冊)課程綱要教案12:端午的鴨蛋13 英語(五年級上冊)課程綱要教案13:Un

內容簡介

基於標準的“課程綱要”和“教案”就是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教師開展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專業活動方案。
“課程綱要”是以提綱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現一門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這四個基本要素。它有利於教師形成學科觀或課程意識,思考從“一節課”走向“一門課程”;有利於教師審視滿足某門課程實施的所有條件;有利於學生明確某門課程的全貌或相關政策;有利於學校開展課程綱要的審議與質量管理。
基於標準的教案提倡老師們進行逆向設計,即根據課標,結合教材和學情等要素確定目標之後,先來設計評價任務,再來設計教學活動。這樣的設計,首先關注的是目標,而不是教材內容;更關注內容、方法與目標的一致性,而不是方法的新奇與否;更關注學生有無明白,而不是教師到底要告訴學生多少內容;更關注基於目標的學生表現的提升,而不是練習的多寡。

作者簡介

崔允漷 浙江臨海人。教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國家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高校曙光學者。主要研究工作是參與設計並推廣國家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參與設計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課程評價、校本課程開發在我國的推廣以及以校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目錄

推薦序(田保華)
前言
第一部分 基於標準的課程教學方案評議要點
一、《學期/模組課程綱要》評議要點
二、《基於標準的教學方案》評議要點
第二部分 學科樣例:義務教育階段
01 數學(一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1:十幾減9退位減法
02 數學(四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2:角的度量
03 數學(五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04 數學(七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4:比較線段的長短
05 物理(八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5: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06 化學(九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07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7:神經系統的組成
08 語文(一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8:識字6
09 語文(四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9:記金華的雙龍洞
10 語文(六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10:唯一的聽眾
11 語文(七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11:竹影
12 語文(八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12:端午的鴨蛋
13 英語(五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13:Unit 1 My New Teachers A Let’s learn
14 英語(八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14: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15 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15:讓生命之花綻放
16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16:改革開放
17 地理(七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17: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18 體育與健康(七年級下冊)課程綱要
教案18:支撐跳躍——橫箱分腿騰越
19 音樂(七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19:軍民大生產
20 美術(七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教案20: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的寶庫
第三部分 學科樣例:普通高中
21 物理(必修1)課程綱要
教案21: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2 化學(必修1)課程綱要
教案22: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還原性
23 生物(必修3)課程綱要
教案23:生態系統的結構
24 語文(必修5)課程綱要
教案24:歸去來兮辭(並序)
25 英語(必修4)課程綱要
教案25: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26 思想政治(必修4)課程綱要
教案26: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27 歷史(必修1)課程綱要
教案27: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28 地理(必修2)課程綱要
教案28: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29 地理(必修3)課程綱要
教案29: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30 音樂鑑賞課程綱要
教案30:勛伯格
31 美術鑑賞課程綱要
教案31: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精彩書摘

眾所周知,教師是專業人員,然而,專業性體現在哪裡?除了精熟的教學技術或藝術,還有更重要的是設計與評價兩個領域。一個完整的專業活動需要經歷設計、實施與評價的過程,建築如此,治療也是如此。就國家課程而言,有了課程標準之後,教師的專業活動方案是怎樣的?以前寫的《教學進度表》與教案是不是專業的?基於標準的課程綱要與教學方案為什麼比原先的設計更專業?國家課程如何校本化?教師如何開展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有哪些具體的路徑?等等。一系列問題都等待我們去探索、去實現。否則,新課程的“兩張皮”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課程綱要》是以提綱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現一門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這四個基本要素。這四個要素要回答的問題分別是:我要把學生帶到哪裡去?基本的素材或活動是什麼?我怎樣帶他們去?怎么知道他們已經到哪裡?從這些問題所要回答的內容來看,我們就會清楚為什麼《教學進度表》不是《課程綱要》,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教學進度表》只見教師,不見學生。《教學進度表》主要回答教師在這學期將要做什麼,而《課程綱要》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學生在這個學期將要“學會什麼”,緊接著回答需要提供什麼樣的內容、組織什麼樣的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會,以及什麼樣的評價任務能檢測學生的學習進程及結果。可見,《課程綱要》始終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這也回應了課程因學生而生的理念。其次,《教學進度表》只見進度,不見教學。它呈現的是教師將在什麼時候教完教材上的什麼內容,只是一個進度的安排,而沒有教與學的活動設計。《課程綱要》不僅要呈現課時安排。再次,《教學進度表》只見課文,不見課程。在進度表中,老師們一般只是把一個學期的時間按照教材目錄內容來進行分配,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篇篇課文的題目,而《課程綱要》要全面而一致地回答為什麼教、教什麼、怎么教和教到什麼程度,也即一種專業活動方案——課程必須要回答的四個問題或要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