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龍村

培龍村

培龍村位於文教鎮西北部,有6個自然村12個經濟社,農戶256戶,總人口1280人,2003年人均純收入4600元。2002年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1、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鎮培龍村

培龍村簡介

年來,村委會幹部帶領民眾積極創建文明生態村,對村容村貌進行總體規劃,並籌集資金120多萬元搞好硬體設施建設,修建4條長7公里的水泥主村道,硬化15條總長5.3公里的鄉村小道,修建了一個風景塘,建起一個村門牌,安裝路燈65盞,鋪地彩磚500平方米,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培龍村發展

該村發展生態經濟,利用土地資源引導農民發展種植業和淡水養殖業。反季節瓜菜和熱帶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並鼓勵富餘勞動力到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務工,使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多數農戶用上了煤氣,有了電視和機車,有120戶村民還安裝了電話。
該村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有豐富的亞熱帶原始植物林木,其中百年古樹5棵,植被資源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步入村里猶如進入綠色園林,人與自然高度和諧,令人心曠神怡。村里文化娛樂設施完善,先後建了燈光排球、籃球場、影劇場和宣傳欄。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資助資金新建宣傳文化室一間。充分利用這些陣地,舉行文藝表演和排球。拔河比賽等,使民眾文體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村風民好,民眾安居樂業,和睦相處,尊老愛幼,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係。村民們積極參加法制講座和實用技術和培訓,平時愛讀書看報,形成學文化、學技術的良好氛圍。
創建文明生態村,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各項工作。村里沒有發生打架、鬥毆、盜竊、販毒、吸毒等不良現象。70%以上農戶達到文明戶標準。村委會連續五年被評為治保調解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連續三年實現先進村目標,2003年被中國計畫生育協會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最近,又被評為全國農村法制示範村。2000—2002年連續三年被省市評為創建文明生態村先進單位。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2002年被省委評為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黨支部。

2、雲南省牟定縣蟠貓鄉培龍村

村情概況

培龍村隸屬於蟠貓鄉聯豐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蟠貓鄉北邊,距離村委會4公
村莊全貌
里,距離鄉20.6公里。國土面積6.02平方公里,海拔1802米,年平均氣溫16.9 ℃,年降水量836.7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278.2畝,其中人均耕地1.06畝;有林地8232.4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4戶,有鄉村人口268人,其中農業人口263人,勞動力18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5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3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8.2畝(其中:田165.2畝,地113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大麥、蠶豆、
生態林
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8232.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畝,主要種植梨、桃、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61.4畝,其中養殖面積20畝;荒山荒地259.5畝,其他面積94.2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無路燈。全村有64戶通自來水。有6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6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建有小水窖3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5.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5.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全村6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早青蠶豆、碗豆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4戶,共鄉村人口268人,其中男性137
衛生所藥房
人,女性131人。其中農業人口263人,勞動力187人。該村彝249人,是彝族聚居地。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0人,參合率87.45%;享受低保1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
學校
讀到培龍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蟠貓初級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0.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17人,中學生5人。
彝族刺繡
該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村民能歌善舞、心靈手巧,在喜慶節日有聚在一起彈月弦、跳左腳舞的習俗,許多婦女都會彝族刺繡。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8.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尚未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2人,黨員中男黨員11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地處偏遠,未通公路,區位優勢
烤菸
差,基礎設施差,農田水利設施差、通訊不便,支柱產業單一,農民缺少發展資金,缺好產業、好項目帶動,農民增收難度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揮該村海拔低,氣溫較高的優勢,引導農戶種植冬早蠶豆、青碗豆,生豬、黃牛、黑山羊養殖。積極向各級爭取項目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