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

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

《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東平著。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06-01-01

版 次:1

頁 數:45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編輯推薦

1994年初版的《城市季風》影響了一代中國人對城市的認知,它突破了“國家”的籠統觀念,開啟了地域文化和城際文化個性及特質比較的話語空間。今年出版了《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訂本)內容更加精細。

內容簡介

在初版《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訂本)的結尾,我曾寫道:在世紀之交的風雲變幻中,“京派和海派,依然是一個富有價值和魅力的義化主題嗎?”今天看來,這的確已成輓歌。上海不是那個上海,北京也不是那個北京。這同樣不再重要。生活仍在沸騰,新的一代正在新的城市創造屬於他們的文化,在《站台》,在798廠,在超級女生,發出他們粗糲的肯春冥想和尖銳的“海豚音”。

作者簡介

楊東平  著名學者,1949年出生於上海。1972年考取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液壓傳動與控制專業。現任該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先生的名字在讀書界為人所知,應該說始於他1994年出版的《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一書,而更多的人知道他,則是因為他後來參與策劃了中央電視台的談話節目《實話實說》。

媒體評論

在初版《城市季風》的結尾,我曾寫道:在世紀之交的風雲變幻中,京派和海派,依然是一個富有價值和魅力的文化主題嗎?今天看來,這的確已成輓歌。上海不是那個上海,北京也不是那個北京。這同樣不再重要。生活仍在沸騰,新的一代正在新的城市創造屬於他們的文化,在《站台》在798廠,在超級女生,發出他們粗糲的青春冥想和尖銳的海豚音。

目錄

引言 現代中國的雙城記

第一章 城市之風:中國的南與北

一 從東西到南北

二 中國的古城和古都

三 明星城市:“舊長袍的新花邊”

四 南北衝突的現代涵義

五 從上海到北京

六 城市的秘密:關於城市的文化理論

第二章 京派和海派:風格的形成

一 海上畫派:海派文化的濫觴

二 梨園風景:海派京劇

三 文學革命與海上文壇

四 京樣、京味、京派

五 京海之爭:1930年代的文壇公案

第三章 京派和海派:雙峰對峙

一 大上海崛起:雄極一時的海派文化

二 北平:京派文化的樂土

三 上海人:都市新人類

四 文人筆下的北平:京味和老北京人

第四章 新北京:光榮和夢想

一 “舊城唯上”:1950年代的毀城之爭

二 氣象非凡的全能型城市

三 京味的消解

四 昔日王府名宅

五 古都風貌:仍在繼續的爭論

六 胡同和大院:兩種文化

第五章 革命文化:新的中心

一 革命文化和語言文字

二 革命文化和文化革命

三 風暴的中心:北京在“文革”中

四 連結北京的紅線:“上海

五 市民文化:抗拒和變遷

第六章 海派的嬗變

一 “大上海沉沒”

二 適應與變形

三 “上海病”

四 閣樓里的“中產階級”

第七章 上海文化:新海派

一 “又多又快,不好不壞”

二 “上影風格”

三 海上文壇:呼喚力作

四 上海美術:沒有特點的特點

五 上海人的新聞興趣

第八章 新北京和第三代人

一 代的誕生:青年文化的興起

二 紅衛兵的早期環境:學校和大院

三 複製和反叛:關於紅衛兵文化

四 從知青到青知:1970年代的“地下文化”

五 崛起和失落:青年知識分子文化

第九章 上海人和北京人

一 南人和北人

二 兩地人互看

三 公共汽車小社會.

四 上海人的價值系統

精明

實惠

合理主義

規矩和禮數

世俗化

西化

五幹大事的北京人

政治化

侃大山和幽默

豪放

漢子和小生

六變化中的女性

上海女郎

北京姑娘

婚姻和家庭

女性的強化

理想的女性

第十章 三足鼎立:1990年代新格局

一 廣東文化:世紀末的新北伐

二 新京味文化:從小說到生活

青年文化的交接

京味小說

王朔小說

侃和調侃

王朔現象

文化衫

三海派文化的復興

第十一章 十字路口的城市

一 城市的尖叫

高度競爭

“城市美化運動”

二 打造“中國的曼哈頓”

三 保衛文化的北京

古都保衛戰

與推土機競賽

四 毀城之思

建築領域的“革命文化”

“拆遷經濟學”

誰的城市,怎樣規劃?

第十二章 上海新天地

一 新天地、舊天地

二 尋找上海

三 “模範生”神話

四 失落的文化高地

五 大政府,小社會

第一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