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斯伯格

丹尼爾·埃爾斯伯格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一位著名的“泄密者”。1971年,埃爾斯伯格將五角大樓檔案《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泄露給了《紐約時報》。之後,他便遭到逮捕和起訴,被指控違反《反間諜法》。後來,由於發現政府對埃爾斯伯格進行違法竊聽,他於1973年被無罪開釋。

基本信息

個人觀點

2013年7月8日,他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認為,斯諾登這一次逃對了,因為若留在美國,他的下場必然淒涼。針對很多人把他當年呆在美國和斯諾登的逃離進行對比,他認為自己的時代環境與斯諾登的時代環境已經截然不同,70年代美國處在反越戰的民眾運動洪流中,當年,他被捕並被起訴後,還可以自由接受媒體訪談,並且公開演講,這一切都拜強大的民眾運動與社會輿論力量,這股力量保護了他,與40多年前的美國已大為不同是,如果是2013年的他呆在美國,自己也不一定有這么“好運”。

2010年,美國陸軍前上等兵曼寧因不滿美軍入侵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地,將政府機密檔案外泄給維基揭秘網站。曼寧被捕後遭受了不人道的殘酷對待,其後他在法庭上承認泄露檔案給維基揭秘,認了較輕的10項罪名,總刑期加起來會超過20年,但軍事檢察官緊咬不放,堅持以間諜罪與通敵罪起訴曼寧,要求處以不能保釋的無期徒刑。

相關事件

而斯諾登的泄密內容層級則比曼寧要嚴重的多。斯諾登說他沒做錯,埃爾斯伯格完全贊同。40年來,機密泄露行為維繫了美國言論自由和共和體制的生命之血,所有的泄密行為指出了一條簡單的結論:情治腐敗與權利腐敗一樣惡劣。斯諾登對衛報說,這個國家值得為之去死,並且如果必須的話,就把牢底坐穿。但是,如果斯諾登自首到美國政府那裡,結果與他期望的會截然不同,他的泄密行為最後將是一場空。什麼也沒改變,只是美國政府的一場勝利。

埃爾斯伯格祝願斯諾登能夠找到一個安全島,可以逃避遠離美國特別行動部隊的綁架與暗殺,最好他所要去的地方還能自由發聲。 埃爾斯伯格認為斯諾登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對他所做出的行動作出回應,從失控的情治統治中自我拯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