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氏鰮鯨

埃氏鰮鯨

埃氏鰮鯨,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鯨目,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最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亞州巴扎半島附近海域。

基本信息

簡介

埃氏鯨 (Bryde'sWhale)

學名:BalaenopteraEdeni

體型:初生3.4~4公尺,成年11.5~14.5公尺

體重:初生重量900公斤,成年重量12~20公噸

壽命:不詳

形態特徵

不論體型大小或外觀,埃氏鰮鯨與塞鯨極為相似,但埃氏鰮鯨較不常浮現與噴氣,亦像塞鯨在下潛之前會先拱起尾乾。頭上有三道平縱脊、背鰭顯著呈鐮刀狀、表皮可能斑駁、背部呈深色。

進食對象

依靠嘴巴過濾海水中的各種魚類動物(一般地,南極蝦也是它的主要獵食對象)作為食物。

據有關介紹,埃氏鰮鯨是一種不經常浮在水面上的鯨魚,它的體表常附著一些浮游生物。然而,埃氏鰮鯨又是一種具有掠奪性的鯨魚,與其它鬚鯨相比,它捕食的對象移動性更強、體型也更巨大。它們可以下潛到到海底1000英尺處,呼吸程式較少但有規律,平均噴氣4-7次後就會進行約2分鐘的潛水,而最長潛水時間一般不超過8分鐘。

生活習性

據有關介紹,埃氏鰮鯨是一種不經常浮在水面上的鯨魚,它的體表常附著一些浮游生物。然而,埃氏鰮鯨又是一種具有掠奪性的鯨魚,與其它鬚鯨相比,它捕食的對象移動性更強、體型也更巨大。它們可以下潛到到海底1000英尺處,呼吸程式較少但有規律,平均噴氣4-7次後就會進行約2分鐘的潛水,而最長潛水時間一般不超過8分鐘。

重要出沒紀錄及主要出沒地點

2000年8月,有一頭仍然活著、長約12米的埃氏鰮鯨在澳門氹仔擱淺,但它在香港漁護署職員及鯨豚研究員到達前經已死亡。這隻埃氏鰮鯨屍體後來被製成骨骼標本,現存放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的展覽室。[2]
另外,埃氏鰮鯨也經常出現在墨西哥最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亞州巴扎半島附近海域,它們的出現和造成的影響,常被當地人和媒體稱作海底“戰爭”。因為當槍魚和海獅將千上萬隻的青花魚和沙丁魚驅趕到海平面時,巨大的埃氏鰮鯨就會突然冒出後敏捷地在魚群最密集處張開它的血盆大口將青花魚和沙丁魚連同海水一同吞下,隨著它合上的下巴,海水的泡沫就如爆炸般四濺,其巨大的尾巴左右舞動,似乎要將獵物撕裂,氣勢非常磅礴。而周圍的其它“獵手”也只能等其搖搖尾巴走開後,享受其盛宴後留下的殘羹冷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