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希

埃利希

埃利希,奧地利法學家。社會學法學派在歐洲的首創人之一。出生於律師家庭。曾在維也納大學學法律。

基本信息

生平

1899年起在切爾諾夫策大學任羅馬法教授 。埃利希宣稱他的學說的中心思想是:法的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 、法學或判決,而在社會本身。他認為法比國家出現得更早 ,國家制定和執行的法僅是法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在現代 ,國家對法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大量存在的是活的法 。這種法不同於國家執行的法,而是社會組織的內在秩序。儘管這種法在法律命令中沒有地位,但它卻支配著社會生活本身。人們生活在無數複雜的法律關係中,但除少數人外,都自願履行這些關係所賦予的義務,如履行父親或丈夫的義務,尊重他人財產,清償債務,等等,其動機並不是出於害怕國家的強制。為了研究“活的法”,他認為要注意各種法律檔案,並觀察社會生活、商業習慣和組織,等等,不論它們是否為國家的法律所承認。早在20世紀初,他就提倡“法的自由發現”、“自由的判決方法”,即主張法官在法律規定含糊不明等情況下,應就案件事實根據正義感加以判決,並與德國的H.坎托羅維奇等人一起,在歐洲創立自由法學派。他所講的“活的法”的觀點,抹煞了法律規範與非法律的社會規範的界限,縮小了國家在法的制定和執行中的作用,也抹煞了習慣與習慣法、法學和社會學之間的區別。

著作

有 《法的自由發現和自由法學》、《法律社會學的基本原理》、《法學邏輯》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