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綜合處理

填埋:部分可利用垃圾組分被分選回收,易腐垃圾組分進行生化處理,易燃垃圾組分焚燒處理,殘渣填埋。 殘餘物和無機垃圾填埋:分類收集後的有機垃圾進行好氧生化或厭氧消化處理,無機垃圾和殘渣直接填埋。 殘餘物填埋:分類收集後的有機垃圾進行好氧生化或厭氧消化處理,無機垃圾分選出有用組分,殘渣直接填埋。

定義
垃圾綜合處理指根據垃圾成分或特性,結合當地產業、經濟、科技、地理和人文條件,最佳化組合多種垃圾處理方式,回收物質和能量,以廢治廢,實現垃圾處理集約化、資源化、專業化和無害化處理。
垃圾綜合處理可以採用綜合處理基地方式集中處理,也可以通過構建信息互動系統採用虛擬生態工業園方式分散但各處理單元或單位緊密關聯的處理。
遵循原理
一是共生性原理。固體廢物設施的各個組成部分彼此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共生關係。在生態工業區中,通過不同企業或工藝流程間的橫向耦合及資源共享,為廢物尋找下游的“分解者”,建立工業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有效削減固體廢物產生量,從而最大限度減少了固體廢物的處理負荷。
二是地域性原理。固體廢物設施具有區域的特殊性。不同區域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環境條件、尤其是垃圾特性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設施的配置不是千篇一律,各種設施之間的配置和順序也不是固定的。因此,在規劃和建設固體廢物設施時,必須對當地的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系統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從地區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配置運行高效的固體廢物設施。
三是環境安全原理。固體廢物設施的環境安全原理是避免其在運行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填埋場產生的滲瀝液對土壤和水體的影響,垃圾焚燒爐排放的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污染等。
四是循環再生原理。既能有效消除污染,又能充分回收垃圾中的有用物質和能量。
綜合處理類型
垃圾綜合處理按照處理對象可分為混合垃圾處理型和分類垃圾處理型。混合垃圾處理型主要處理源頭混合收集的原生垃圾;分類垃圾處理型主要處理源頭分類收集的垃圾。按單元處理技術重要性不同,垃圾綜合處理可分為多元組合型和功能拓展型。
多元組合型是根據區域內垃圾的物流平衡而採用多種並列的單元處理技術的綜合處理方式;功能拓展型則以一種單元處理技術為主體,根據工藝要求,增加其他輔助技術作為補充,地位上有主次之分。
根據填埋、堆肥、焚燒、分選回收四類主要單元處理技術的不同組合,綜合處理系統可以細分出如下多種組合模式:
①分選 填埋:分選回收紙張、玻璃、金屬、塑膠等可回收利用組分,其餘垃圾直接填埋。②分選 生化處理 填埋:分選回收紙張、玻璃、金屬、塑膠等可用組分,廚餘、果皮等易腐垃圾組分經好氧生化或厭氧消化處理,最終產生肥料或電力出售,其餘殘渣填埋。③分選 焚燒 填埋:分選回收紙張、玻璃、金屬、塑膠等可用組分,剩餘垃圾焚燒,焚燒後的殘渣填埋。④分選 生化處理 焚燒 填埋:部分可利用垃圾組分被分選回收,易腐垃圾組分進行生化處理,易燃垃圾組分焚燒處理,殘渣填埋。⑤無機垃圾分選 殘餘物和有機垃圾填埋:分類收集後的無機垃圾進行細分選,有用組分回收,無利用價值的殘餘物與有機垃圾填埋。⑥有機垃圾生化處理 殘餘物和無機垃圾填埋:分類收集後的有機垃圾進行好氧生化或厭氧消化處理,無機垃圾和殘渣直接填埋。⑦可燃垃圾焚燒 殘餘物和不可燃垃圾填埋:分類收集後的可燃垃圾焚燒,不可燃垃圾和焚燒殘渣填埋。⑧有機垃圾生化處理 無機垃圾分選 殘餘物填埋:分類收集後的有機垃圾進行好氧生化或厭氧消化處理,無機垃圾分選出有用組分,殘渣直接填埋。⑨可燃垃圾焚燒 不可燃垃圾分選 殘餘物填埋:分類收集後的可燃垃圾焚燒,不可燃垃圾經過分選,選出其中的有用組分,殘餘物最終填埋。⑩有機垃圾生化處理 無機垃圾分選 生化處理和分選後可燃物焚燒 殘餘物填埋:分類收集後的有機垃圾進行好氧生化或厭氧消化處理,無機垃圾分選出有用組分,生化處理和分選後的可燃物進行焚燒,焚燒殘渣以及生化和分選處理後的無機殘渣進行填埋。其中⑤~⑩六種組合模式一般適用於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收集較好的城市,①~④四種組合模式適用於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區。
參考資料
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化體現生態理念。王艷明/文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10-12-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