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危機

垃圾危機,就是指大量的,甚至達到囤積的垃圾,無法全部處理,且處理指標的急劇、和超負荷率的惡化。嚴重地影響了居民的生活。人類的生活必需品製造的垃圾,如何處理,成了世界問題。

(圖)垃圾危機垃圾危機

垃圾危機,就是指大量的,甚至達到囤積的垃圾,無法全部處理,且處理指標的急劇、和超負荷率的惡化。嚴重地影響了居民的生活。

垃圾來源

垃圾的來源有很多,但最為嚴得的是生活垃圾,目前,中國城市人均日產垃圾約1公斤,垃圾人均年產量達440公斤。600座城市目前已堆放或填埋各類垃圾80億噸,有2/3的城市被垃圾群包圍。全國的垃圾產量達到了1.8億噸,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與GDP增速相匹敵。

這樣的增速不難理解,在瓶裝水、獨立包裝、過度消費、一次性用品都成為習慣的今天,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已經不是幾年前、十幾年前的生活方式所能比擬。

垃圾危害

對垃圾的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資源、影響空氣品質、污染大氣、傳播疾病、影響環境衛生和居民健康,因此如何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以及如何對垃圾處理進行有效的管理已經成為許多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治理措施

(一)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實施依法管理

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及相配套的辦法和標準等措施,提出一些操作性強的法律規範,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逐步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二)加大經濟政策的支持力度

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有關政策,如: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免徵增值稅的政策,翻新輪胎免徵消費稅政策,廢船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等。在財政體制

(圖)垃圾危機垃圾危機

和投資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研究加大公共財政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並在信貸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對再生資源回收加工處理中心、再生資源信息網路等方面的示範項目,優先安排技改投資並給予財政貼息。

(三)推進技術進步,增加科技投入

通過各種渠道,增加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科技開發的投入,支持有影響、有帶動作用的關鍵項目,尤其是那些不能一次性處理且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但社會效益顯著、量大面廣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擬通過科技攻關重點突破。對再生資源科技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納入科技三項費用的支持範圍。同時,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的再生技術、設備,按照市場經濟的辦法引進國外的人才和資金,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適應加入WTO後的國際競爭環境。

(四)積極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引導各地建立以社區回收網點為基礎的點多面廣和服務功能齊全的回收網路,形成回收和集中加工預處理為主體、為工業生產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同時推動建立設施先進、管理手段現代化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和科學先進的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處理中心等組成的系統工程,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加工預處理利用良性循環。

(五)加強信息和統計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強化信息服務,抓好統計基礎工作,及時收集、整理和發布國內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引導全社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上水平、上台階。積極推動中介組織和協會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系統和資料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

(六)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資源意識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尤其是要建立自覺利用再生品,願意承擔一部分廢舊物資加工利用成本的意識。將有關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知識列入中、國小教材,提高全社會對廢棄物資源化重要性的認識,使全民都來理解、支持和自覺參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事業。

存在問題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資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丟棄現象嚴重。據測算,目前我國可以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00?50億元。每年約有500萬噸左右的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膠、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由於我國廢舊物資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運輸

(圖)垃圾危機垃圾危機

費用高,銷售價格低,致使部分品種回收量減少,與實際生成量相差較大,資源流失嚴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如我國每年丟棄的鎘鎳電池(二次電池)2億多支,廢舊家用電器、電腦及其它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還未能提上日程。

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後。儘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的發展,但目前絕大多數廢舊物資回收加工企業仍是微利或無利,基本沒有條件和能力引進或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從而阻礙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國有回收企業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人員、債務包袱重,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弱,經濟效益差,相當一部分回收企業虧損嚴重,某些回收公司經營難以為繼,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發展呈低水平徘徊。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由於資金投入少,技術開發能力弱,導致廢舊物資加工處理工藝落後,技術及裝備水平極低,一些與再生資源加工處理相伴的環境污染物未能妥善處理。即使是先進適用的技術,也由於缺少資金而難以推廣套用。大部分再生資源的加工處理技術還十分落後,與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差距甚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