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泌乳素

垂體泌乳素

垂體泌乳素是一種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PRL),是腦垂體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種。在婦女懷孕後期及哺乳期,垂體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進乳腺發育與泌乳。就垂體泌乳素參考值來說,育齡婦女垂體泌乳素的正常值應為5~25ng/ml,如垂體泌乳素>35 ng/ml則為垂體泌乳素升高。

基本信息

研究價值

垂體泌乳素是垂體分泌的一種蛋白激素,分子量約22,000,它能促使乳汁分泌,PRL的測定可作為評定下丘腦-垂體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特別是對垂體催乳素瘤,各種因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以及下丘腦蒂病症的診斷具有特殊重要的價值。

作用

垂體泌乳素的作用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
1、垂體泌乳素對乳腺的作用
PRL引起並維持泌乳,故名催乳素。在女性青春期乳腺的發育中,雌激素、孕激素、生長素、皮質醇、胰島素、甲狀腺激素及PRL起著重要的作用。到妊娠期,PRL、雌激素與孕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組織進一步發育,具備泌乳能力卻不泌乳,原因是此時血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濃度過高,抑制PRL的泌乳作用。
2、垂體泌乳素對性腺的作用
PRL與LH配合,促進黃體形成並維持分泌孕激素,但大劑量的PRL又能使黃體溶解。PRL對人類的卵巢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卵泡的發育成熟,卵泡內的PRL含量逐漸增加。實驗表明,小量的PRL對卵巢激素與孕激素的合成起允許作用,而大量的PRL則有抑制作用。臨床上患閉經溢乳綜合症的婦女,表現特徵為閉經、溢乳與不孕,患者一般都存在無排卵與雌激素水平低落,而血中PRL濃度卻異常增高。
垂體泌乳素的分泌是脈衝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變化。睡眠1小時內垂體泌乳素分泌的脈衝幅度迅速提高,之後在睡眠中分泌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醒後則開始下降。清晨3、4點鐘時血清的垂體泌乳素分泌濃度是中午的一倍。垂體泌乳素的分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此外,黃體酮、地塞米松、腎上腺皮質醇等藥物,劇烈的體力活動、創傷等急性應激情況都可以引起垂體泌乳素的分泌增多。

垂體泌乳素偏高

症狀

1.月經不調:發性閉經4%,繼發性閉經89%,月經稀少、過少7%。功血、黃體功能不健23%~77%。排卵功能障礙和黃體功能不足表現為:以月經稀少和閉經、不孕為多見,與此相關的尚有習慣性流產、性慾減退、多毛、痤瘡等。婦科檢查可見陰道黏膜乾燥,分泌物減少等雌激素缺乏症狀。
2.溢乳:擠壓雙側乳房可見乳汁,鏡下可見脂肪滴。在非腫瘤型中為20.84%。腫瘤型中70.52%。單純溢乳63~83.55%。乳房多正常或伴小葉增生或巨乳。
3.骨質減少:因HP導致長期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骨密度的減少。
4.有較泌乳素時可出現視覺障礙、神經系統疾患,垂體功能減退、腦出血、腦脊液體鼻溢等疾病。

危害

垂體泌乳素升高,醫學上稱作高泌乳素血症,這是一種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失調性疾病,其主要症狀為月經量明顯減少,月經稀發甚至閉經,不孕,溢乳,更年期症狀等。這種疾病約占內分泌因素不孕的20%左右
垂體泌乳素過高還會使卵巢對促性腺激素失去應有的反應能力,雌激素、孕激素合成因而明顯減少,使在受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雌激素呈現低水平狀態,直接影響孕育功能。當性激素的大量減少至一定程度,還會使患者出現酷似女性更年期的諸多症狀

病因病理

造成垂體泌乳素高的原因,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類:
一、下丘腦性障礙
下丘腦及鄰近部位的疾病,如腦炎、顱咽瘤、松果體瘤、下丘腦部分性梗死、假性腦瘤、垂體柄切斷等,都能造成下丘腦產生的泌乳素抑制因子減少,或者泌乳素釋放因子及促甲狀腺激素釋放因子增加。前者能使泌乳素由於失去抑制而盲目生產,後兩者則直接促使泌乳素增產。下丘腦障礙中有一種較為多見的“產後溢乳-閉經綜合徵”,其特點是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持續性溢乳,還常伴有閉經及子宮、卵巢萎縮。身患此症者,其青春期時常有第二性徵發育遲緩及月經不規則的現象。
二、垂體障礙
主要是垂體部位的各種腫瘤。此外,部分空泡蝶鞍綜合徵、垂體功能亢進,也可引起溢乳、閉經。
三、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與乳腺,一個在頸部,一個在胸部,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器官,但實際上兩者間的內分泌關係卻非常密切。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分泌不足的信息反饋地傳入下丘腦,使下丘腦產生大量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因子,這種因子在刺激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的同時,也能刺激垂體泌乳素的過量分泌而造成溢乳。
四、藥物因素
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劑,如氯丙嗪、嗎啡等,可以使下丘腦兒茶酚胺的含量降低,從而減少下丘腦產生的泌乳素釋放因子的活性;降壓藥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可抑制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釋放;滅吐靈可刺激垂體泌乳素的過量分泌。
五、神經刺激
某些部位特別是胸部的皮膚受刺激,包括周圍神經損傷引起的劇痛,都可以通過神經傳遞到下丘腦而引起泌乳素增高。如胸部手術、灼傷、胸背部的帶狀皰疹等。此外,乳房的經常性刺激,如慢性乳房膿腫;囊性乳腺瘤、尤其是那些讓孩子經常性吮吸乳頭者,也會由於長期神經刺激而造成內分泌控制失調,以至引起溢乳,有脊髓疾病及子宮切除者也可出現此征。其他因素還有很多,如患腎上腺樣瘤、腎上腺腺瘤、支氣管肺癌者,都可在病變部位產生非垂體性泌乳素;嚴重精神創傷以及明顯的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可造成一時性的溢乳。但是溢乳症患者約有30-40%的人查不出什麼原因,只能統稱為“原因不明性溢乳症”。

臨床意義

生理學變異

生理性增加見於運動後,性交、妊娠、產後、吮乳、夜間睡眠,應激狀態及月經周期中的分泌期。藥理性增加見於使用氯丙嗪及其它吩噻嗪類藥物、氟哌丁苯、三環抗抑制藥、血血平、大劑量的雌激素、某些抗組織胺藥物、α-甲基多巴、合成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一般麻醉劑,精氨酸,及胰島素誘導的低血糖時。

病理學變異

增加:見於垂體腫瘤乳腺腫瘤,非功能性腫瘤,柯興氏綜合徵,肢端肥大症,垂體柄腫瘤,下丘腦腫瘤、肉芽腫、腦膜炎,Chiari-Fromel氏綜合徵,腎功能衰竭,原發性甲狀腺減退合併促甲狀腺釋放激素(TRH)增加,Nelson氏綜合症,腎上腺機能減退,腫瘤的異位生長(如垂體瘤肺轉移),胸壁損傷,外科手術,創傷,帶狀皰疹,閉經和乳溢綜合症。減少:因乳腺癌切除垂體後,PRL濃度下降。但不完全切除垂體時,血清在PRL可增加。L-多巴治療後減少。

預後治療

進行相關的內分泌檢查,以儘快明確診斷,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凡是出現閉經溢乳者,一般要進行卵巢功能檢查、垂體功能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腎上腺功能測定、生長激素測定以及泌乳素興奮和抑制試驗等,對於部分患者還要進行X線檢查,懷疑有垂體腫瘤時,需要進行視野檢查。這些檢查,都必須在醫院進行,可以放心的是,檢查本身沒有任何創傷和痛苦,不要有什麼顧慮。對於藥物導致的泌乳素升高,停藥後可望自行降低。
藥物可以控制泌乳素升高,如溴隱亭、左鏇多巴、克羅米酚、維生素B6等。對於口服藥物效果不理想者,可對罹患垂體腫瘤者實施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垂體腺瘤手術切除效果良好,安全性強,術後併發症少,其缺點是不易全部、徹底切除,對於不宜手術者則可考慮運用放療的辦法,至於孰優孰劣,要根據具體情況由醫生決定。
中藥對促進排卵受孕、緩解主要症狀、消除垂體腫瘤都有可靠的治療效果。凡是有垂體腫瘤者,中藥以活血化瘀為主,同時注意補腎填精,常用的藥物為丹參、赤芍、鱉甲、三棱、莪術、枸杞子、菟絲子、巴戟天、仙靈脾、肉蓯蓉等。如果出現諸如更年期綜合徵之類的症狀,治宜補腎養精為主,同時佐以化瘀養血,常用的藥物有熟地、白芍、枸杞子、山茱萸、旱蓮草、桑椹子、何首烏、當歸、紅花、桃仁、雞血藤等。對於沒有排卵、閉經者,還可以運用通經活血的方法進行治療,以達到儘早懷孕的目的,常用的藥物有大黃、當歸、肉蓯蓉、沙苑子、制香附、鹿角霜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