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灌溉最佳化灌水技術研究及實用手冊

《地面灌溉最佳化灌水技術研究及實用手冊》是一本由水利水電出版社於2007-10-1出版的一本水利書籍,作者是李文斌。以《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大同農業節水頂目為依託,基於大量的野外試驗和室內實驗,分析研究了影響土壤入滲特性及入滲模型參數的各種因素,建立了土壤入滲能力及入滲模型參數的預報模型。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所述內容以《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大同農業節水頂目為依託,基於大量的野外試驗和室內實驗,分析研究了影響土壤入滲特性及入滲模型參數的各種因素,建立了土壤入滲能力及入滲模型參數的預報模型。利用地面灌溉水流運動模擬技術和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模型對大同地區的各種灌溉條件下的灌水技術參數進行最佳化,給出了大同地區及各縣區不同灌水條件下的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

本書主要作為大同地區基層水利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實施地面節水灌溉時的技術指導,同時也可供從事土壤、灌區信息管理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編輯推薦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水資源供需要矛盾非常突出。水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問題將更加突出。當前,水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已經成為當今人類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保障持續的水資源供給、防止水污染、減少洪澇災害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條喊。農業是用水大戶,占我國民經濟總用水量70%,其中主要為灌溉用水,而我國的灌溉水利利用律小於0.5,大大地獄已開發國家的水平。因此,實行節水灌溉勢在必行。這是農業灌溉中一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針對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出一種投資少、易於推廣、農民樂於介紹的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將是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

目錄

前言

1緒論

1.1 用水管理在灌溉節水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地面灌溉用水管理研究進展

1.3 土壤水分入滲理論的發展及研究進展

1.4 地面灌溉水流運動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進展

1.5 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研究進展

1.6 大同市地面灌溉用水管理現狀

1.7 地面灌溉最佳化灌水技術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8 地面灌溉最佳化灌水技術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2大同市自然與社會經濟概況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河流水系

2.4 氣候條件

2.5 土壤分布情況

2.6 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2.7 水資源狀況

2.8 社會經濟概況

3試驗方案及試驗條件

3.1 試驗儀器與設備

3.2 試驗方案和方法

3.3 大同市各縣(區)大田土壤試驗地點的選取

3.4 各縣(區)試驗地點土壤條件

4土壤水分入滲試驗數據及分析

4.1 大同市各縣(區)土壤水分人滲試驗數據

4.2 大同市各縣(區)土壤入滲模型參數數據

4.3 大同市各縣(區)土壤入滲能力概述

5土壤水分入滲能力及入滲參數的實時預報摸型

5.1 影響土壤入滲特性的因素分析

5.2 土壤水分入滲能力的預報模型

5.3 土壤水分人滲能力的實時預報模型實例

5.4 土壤入滲模型參數的預報模型

5.5 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的預報方法

5.6 大同市各縣(區)的土壤人滲能力及入滲參數的實時預報模型

5.7 大同市土壤人滲能力與人滲參數的實時預報模型

6地面灌溉灌水過程數值模擬接術

6.1 地面灌溉水流運動模擬模型選擇及其定解問題

6.2 灌水條件的近似、假定及有關參數的處理

6.3 定解問題的數值求解

6.4 模型驗證

7地面灌溉灌水效粟最佳化模型

7.1 地面灌溉的水流特性

7.2 灌溉效果評價指標

7.3 地面灌溉灌水效果分析

7.4 地面灌溉效果最佳化模型

7.5 引洪補源的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模型

8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

8.1 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方法概述

8.2 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程式套用

8.3 整個大同市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結果

8.4大同市分縣(區)地面灌溉灌水技術參數最佳化結果

8.5 提高清水灌溉效果的管理措施

8.6 提高引洪灌溉補源效果的管理措施

9實用節水灌溉技木手冊的套用方法

9.1 查表法

9.2 程式法

附錄Ⅰ 大同市最佳化單寬流量結果表

附錄Ⅱ大同市最佳化畦田長度結果表

附錄Ⅲ南郊區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Ⅳ大同縣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Ⅴ天鎮縣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Ⅵ陽高縣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Ⅶ廣靈縣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Ⅷ渾源縣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Ⅸ新榮區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附錄Ⅹ左雲縣最佳化灌水技術參數結果表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