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造英雄:影響中國地產十四股勢力

地造英雄:影響中國地產十四股勢力

地造英雄:影響中國地產十四股勢力是由牛金榮著作、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牛金榮 等著
出 版 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封面封面
出版時間:2005-1-1
版 次:1
頁 數:269
字 數:210000
印刷時間:2005-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0392683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的14位企業家是中國地產界最具影響力企業的領軍人物,他們中有許多人也是中國財富最多的人,他們更是一批有著獨特思想與性格魅力的傳奇人物,他們被稱為中國地界的思想者,先行者,資料庫,娛樂者,偏執狂、完美主義者。
在他們背後,是中國最大的地產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地產作品,是一個個值得沉思的地產運營模式,是全國地產開發的角逐場,是滾滾涌動的資本流。
中國經濟持續升溫,中國地產行業造就了一批批的財富新貴,追尋他們人生,事業的勢起勢落,探究這些企業的擴張收縮,你會發現,成功是有模式可循。

圖書目錄

馮侖 地產先行者
萬通要傍大款走正道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灘上”,誰能夠堅持到最後,誰就是王者。這是馮侖的一句經典名論,事實上從1991年在海南做房地產到今天,馮侖和萬通一起走過了13個年頭。當年在海南做房地產的眾多公司今天已經所剩無幾。
經常是把一些嚴肅的經營理念、做人哲學都付之笑談中,是他的專長。地產界無人能及其右。做企業,馮侖常講要專注,要持久,要做好人,就是要保持一個端正的姿態;要學習阿拉法特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很久,就是要堅持把事情做長久。
黃如論 靠信念、智慧、勤勞取勝
世紀金源:大手筆源自實力
世紀金源集團總裁黃如論作為一個謎已經被議論了6年。
但無論外界如何議論,不管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底下,黃如論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調著———不參加媒體的任何活動,不對市場行情發表任何看法,甚至看不起那些動不動就張揚的人。
自稱國小畢業,卻把《易經》的理念融入世紀城的規劃設計中;沒有學過建築,卻審過了世紀城每一套住房的戶型圖紙,甚至親手畫了SHOPPINGMALL的圖紙;從不相信諮詢公司所謂的戰略管理設計,願意“跟著感覺”走,事無巨細都喜歡自己作決策,然而他一手打造的世紀城卻連續三年在北京樓市銷售額高居榜首,僅2004年就上繳各類稅費15.2億元人民幣。
黃文仔 兌現對自己的承諾
星河灣:打造中國地產的“勞斯萊斯”
你可以不把他當作一個純粹的商人,至少他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錢,品質是他的第一要求;你可以將他稱為一個建築大師,這個頭銜更讓他沉醉,在他的眼中,那些廊,那些柱,那些花草,不是商品,不是產品,是一個個精確的作品,甚至藝術品。說到底,他是一個理想的完美主義者,他有著自己生活和經營之道,那就是黃文仔尺度。
黃文仔不是媒體報導最多的地產商,也沒有太多的開發項目,但他手下的星河灣卻有可能是中國地產界被複製最多、被觀摩最多的樓盤。
劉曉光 將資源最大化的金融高手
首創置業:地緣創未來
這是一個從不缺乏領軍人物的年代,但經歷繁複如劉曉光者,寥寥無幾。
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他當過兵,做過車間工人,上過大學,從過“政”(當過計委商貿處處長),又下了海(當過百貨公司的副總經理、齒輪總廠副廠長),再回到“政府”官至“北京市計委副主任”,又重新下海任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至今。
9年時間內,他將首創集團的資產97億元人民幣迅速膨脹到如今的358億元,總資產規模排名全國第75位,業務範圍覆蓋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金融等領域。
作為一家典型的國有企業的領導人,他卻以在國際資本市場“長袖善舞”而聞名,在他的基礎設施、金融、房地產業務中,他提得最多的最看重的也是“國際化”。
潘石屹 創造力是最偉大的叛逆
在中國房地產商中,潘石屹不是最有錢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現代城絕對是最吸引眼球的,中央電視台曾經這樣評價他。
潘石屹在京城地產界裡是個另類,是個異數。有了另類的潘石屹,遂有了另類的現代城。現代城從啟動到入住,凡是能讓項目死亡或名聲掃地的事,潘石屹遇見了不少,換了其他項目,可能早已壽終正寢,該乾什麼乾什麼去了。可潘石屹能挺過來,是個異數。
在完成了網路、攝影、出書、拍廣告等不務正業的愛好同時,自稱已“完全娛樂化了”的潘石屹今年更是把自己完全娛樂了,在梅婷夫婦的影片《阿司匹林》中出演男一號。用他夫人張欣的話說:“你一個純種的‘土鱉’也敢演‘海歸’?”
但是用前衛、另類等辭彙已不能全面解讀他,似乎只有一個字眼可以概括他和他的SOHO王國,那就是———奇蹟。
任志強 地產英雄當志強
華遠:再次起飛
在地產圈裡,但凡提到任志強,可謂是無人不知,任志強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地產商,同時又是一個研究地產理論的“學者”和規範行業標準的“衛道者”。在政府官員的眼中,任志強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地產商,但是在討論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時候,任志強卻常常成為“座上客”。在同行的眼中,任志強是“一邊想著自己一邊想著國家”,無論在全國任何地方的研討會,還是座談會,任志強總能講出令人嘆服的觀點,因此,同行對任志強的認可是從內心裡的折服。
孫宏斌 成敗也梟雄
關注順馳速度與順馳激情
有人說孫宏斌是梟雄,無論成敗。也有人說,孫宏斌是真正想做中國地產的NO1,一手掛著二手房,一手伸向商品房,由其控股的融創集團已經開始涉獵持有型物業和商業地產領域,應該說一個覆蓋地產全部領域的順馳系已經初現。
這個濃眉大眼的山西人,說話像打機關槍,但有時也因為打得太快了而不小心卡殼,到激動時結巴、語無倫次是經常的事。似乎少了點大佬指點江山的風範。
他個人的風格和企業的風格都與眾不同,快速、偏執,不走尋常路。拿地、資金、銷售,每一步都引來爭議。如果對孫宏斌個人進行註腳,我們只能選擇一個詞:爭議。
然而我們必須了解孫宏斌,因為他的與眾不同,更因為他給中國地產界帶來的新啟示。
王健林 重利重情 外放內收
萬達:訂單地產向世界500強收租
如果他不離開軍隊,也許他已經成為了共和國的一名將軍,28歲時他已經是一個年輕的團職幹部;如果他將從政生涯進行到底,也許他已經成為一個封疆大吏,至今跟隨過他的人還忘不了當年他短暫而精彩的政治表演;如果他不放棄使他賴以成名的足球界,也許他已經成為一個足壇的教父。
今天的王健林與他的萬達集團,是一個在17個城市擁有數百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的開發商,與世界頂級連鎖品牌相攜而行的商業地產巨鱷,中國訂單式商業地產的創造者,以往人們把王健林稱作“商業地產的開荒者”,而今天,人們已經習慣將他稱為“商業地產和訂單地產教父”。
許榮茂 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
世茂:讓世界了解中國住宅
和黃如論一樣來自福建的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也是一個低調的商人。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他在北京開發紫竹花園等項目時,北京的媒體難見他的行蹤;2000年移師上海後從開發聞名海內外的“濱江豪宅”到在全國形成“濱江豪宅”開發模式,除了聽到或看見世茂集團的“濱江豪宅”系列旺銷海內外的訊息外,除了世茂集團又在哪兒拿到新地塊開發新城之外,你還是很少聽到許榮茂的聲音,更難得見到他本人。
郁亮 中國地產第一職業經理人
萬科:團隊精神倡導者
提起中國的地產企業就不能不提到萬科,提到萬科就不能不提王石,也就是2004年一向活躍的王石宣布要放權淡出,使人們的目光更多地放在郁亮的身上。其實相對於王石的活躍,郁亮顯然更加低調,相對於地產企業其他的大亨式的企業領導而言,郁亮更像一個國際性公司領導人。
有人說,他是一個平衡能力很強的人,能夠處理紛繁的公司業務;有人說,他活得職業,是一個優秀的資本牧羊人。在選擇本書的主角時,萬科地產集團總經理郁亮是少數的幾個職業經理人,選擇他並非只是因為全國知名地產企業萬科,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職業歷程給眾多普通人一個希望:沒有後台、沒有關係,只憑個人奮鬥也能出人頭地。
張玉良 執行第一
上海綠地:按市場原則替政府幹事
2004年,幾個地產企業提出要突破百億大關。歲末在上海舉辦的住交會上,銷售突破100億,這個數字將上海綠地集團和他的董事長張玉良托向全國。
綠地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完成了品牌、規模的巨變,中國大小16個城市都開始現出綠地員工的身影,大盤、超大盤乃至城鎮化規模的樓盤出現在異地。
張玉良的腳步匆匆,時下他正走在境外,在俄羅斯著名的夏宮相距兩公里外,由綠地集團試水參加的規模180萬平方米、需耗資10億美元的“波羅的海新城”的項目,也在緊張布局中。
他的朋友說,他是一個不太像上海人的上海人,一個高明但不精明的生意人,一個極其有執行力的國企背景的老總,一個極其善用社會資源的人。
張力 力不到不為財
富力地產:將利潤做到極致
富力集團在廣州叫得很響,1999年至2001年,富力地產連續三年榮獲廣州市房地產銷售冠軍;2002年,富力正式進軍北京,2004年其銷售突破60億,成功躋身中國地產銷售的前幾名。如今的富力,又在籌備在香港上市,它的財富根蔓正在不易察覺又有些一鳴驚人的蔓延。
作為富力集團的兩個老闆之一,張力與搭檔李思廉的合作一直被業內傳為佳話,兩人十年合作沒有一張契約,全憑信字。而今身家過十億的他,卻仍然幹勁十足,親力親為,是一個“白加黑”“五加二”全天候工作的狂人。
他的“作戰”思路也與眾不同,專拿別人不敢拿的地,宅基地、舊工廠、殯儀館,殺到北京,也是一鳴驚人,32億以天價拿得廣渠門的土地,實現了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銷售全線飄紅的紀錄。
張寶全 落子無痕
剝掉藝術的外衣看商人張寶全
在北京樓市里,與劉曉光、任志強、潘石屹等知名人物相比,導演科班出身的張寶全總讓人覺得有點不一樣。
用藝術和文化做地產。從今典花園的二期空間蒙太奇開始,今日美術館、潛水俱樂部到青蘋果、紅蘋果和二十二院街、舊廠房改造而成的蘋果售樓處,亞龍灣超五星紅樹林度假酒店,張寶全似乎走上了一條拿“藝術和文化做地產”的道路,尤其是2004年7月份,當他對媒體宣布“10億巨資進入EVD產業”後,給你的感覺似乎是,玩藝術和文化的張寶全這回更是一個猛子扎到EVD信息文化產業里去了。
這才是真正的張寶全。一個披著“藝術和文化”外衣,看上去憨厚得有點傻的精明商人。
朱孟依 大象無形
珠聯璧合打造地產航母
短短十二年,朱孟依從廣東走向全國。
短短十二年,他名下的合生創展、珠江投資兩家公司互相配合,成為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重化工業投資等跨行業多元化的巨型企業。
短短十二年,朱孟依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主,成長為身家45億的中國十大富豪,連王石、馮侖這些地產明星們都望塵莫及。
然而朱孟依是地產界謎一樣的人物,他行蹤極為神秘,未接受過任何採訪,他的傳奇故事更鮮為人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