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之日

地動之日

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戶發生規模芮氏7.3級的大地震。據資料反映,全震災區共死亡5400餘人,受傷約2.7萬人,無家可歸的災民近30萬人,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卡通片《地動之日》就是講述幾個孩子在這場地震中的經歷和改變的故事。

基本信息

故事內容

主角小剛是學校里的優秀學生,他習慣把自己的生活計畫安排的滿滿的

地動之日地動之日
。學習,考試,參加輔導班,同學向他請教問題,他總是不耐煩的敷衍,女同學美帆請他寫篇畢業回憶錄,他也當作無聊的事情推脫。然而這場大地震改變了他。當小剛被地震困在危房裡時,是志願者冒險救出了他;當小剛去鄉下打探爺爺奶奶的訊息時,有救援隊幫助了他;當小剛得知美帆全家都在地震中罹難,難過的小剛後悔沒有給美帆寫回憶錄,他漸漸發現在自己生活的路上,有一些珍貴的事物是不該被忽略了。
有同學失去了父母,有大人失去了孩子。人們擠在校園裡避難,食物需要配給,飲水遇到困難,到處都是可怕的訊息。但是人們也因為困難而變得異常團結,各種各樣的團體和聯繫渠道都發揮了作用。送來水和食物,提供臨時住所,照看孩子,醫療服務等,形成一股直接或間接支撐受災者的強大力量。所見所聞的一切,讓小剛對自己的未來有了嶄新的考慮。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小剛決定不要去上私立學校;為了改變自私的自己,小剛和夥伴們加入了義工團隊。小剛在災難的洗禮中,深深認識到,為了幫助別人而努力,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花婆婆是一個獨身的老人家。震災發生後,在校園裡的避難,讓花婆婆感受到大家庭生活的溫暖。當分發給她組合屋居住時,為了不離開大家,花婆婆竟然謊稱登記牌被弄丟了。發覺到花婆婆的孤獨後,小剛和同學們主動約定時間,依次來陪花婆婆聊天解悶。他們帶給了花婆婆快樂,花婆婆也以自己歷經戰爭、水災、地震,三次流離失所的親身經歷教導孩子們自然的強大和生命的可貴。
小剛的班主任是一個認真負責,樂觀無畏的老師。自己的女兒在地震中罹難,老師卻忙於四處奔波,確認每一個同學的安全訊息,為有困難的學生聯絡通訊。他忍住傷痛為同學們上了“生命教育”的一課,鼓勵同學們勇敢堅強的活下去。而他在倒塌房屋前與孩子們的對話,更深深觸動了觀眾。老師詢問學生們,為什麼房子會倒塌?“因為鋼筋數量不夠”,“因為施工者偷工減料!”聯想到前不久發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到現在還是諱莫如深的建築質量問題,真是讓人無言以對。當你聽到一個孩子說:“要建經得起八級地震的房子”。怎能不被震撼!
小剛的同學加藤和幸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本就沉默寡言的他更加鮮言少語。為了幫他重拾信心,老師和同學們都多方勸導。老師鼓勵大家,要勇敢的把遭遇把痛苦說出來,因為直面事實也是對罹難者深切的懷念。終於,在畢業慶典上,感受到大家關懷的加藤大聲說出了自己的名字,“我是加藤和幸”,此刻我就在這裡。

製作團隊

參加演出:竹下景子
監督:後藤俊夫
原作:岸川悅子(新日本出版社刊)
企畫:桂壯三郎
製片人:田中道·桂壯三郎
音楽:小六禮次郎
腳本:翁妙子·後藤俊夫
作畫監督:character design西條隆詞
動畫演出:津田義三
美術監督:野崎俊郎
音響監督:明田川進
編集:神谷信武
音楽製作人:安東義史
宣伝製作人:木上清敏
卡通片製作(株)タマプロダクション
製作映畫「地動之日」製作委員會
配給:共同映畫株式會社

影片背景

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戶發生規模芮氏7.3級的大地震。據資料反映,全震災區共死亡5400餘人,受傷約2.7萬人,無家可歸的災民近30萬人,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卡通片《地動之日》就是講述幾個孩子在這場地震中的經歷和改變的故事。
這是一部非常平實、真實的影片。它的重點不是放在地震帶來了何等慘狀或是救援人員的英勇無畏上,而是通過幾個孩子在地震來臨前後的所見、所聞、所感,傳達給觀眾生命的重要意義和災難中人性的光輝,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

經典台詞

“ 各位,在這次地震中,我們或許失去了朋友、家人,甚至連充滿回憶的家也毀之一旦。在這一段充滿悲傷與痛苦的過程中,我們都深刻體會到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也感受到人們相互扶持的溫情。
我絕對不會忘記這種既難過又珍貴的體驗。把這種體驗活用在將來,這正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對地震中罹難的人發誓,我們將創造一個珍惜生命的世界,成為一個有豐富內涵而且會替別人著想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