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倉

地倉

地倉Dì cāng,足陽明胃經穴位,手足陽明經,陽蹺脈交會穴。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主治口歪,流涎,眼瞼(目閏)動。

基本信息

概述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出處

《甲乙經》:“俠口傍四分。”

別名

《甲乙經》:會維。《外台》:胃維。

穴名釋義

地,指地格。倉,藏谷處。古人面分三庭,鼻以上為上庭,鼻為中庭,鼻以下為下庭,合為天人地三格。穴在鼻下口吻旁(地格處),口以入谷,故謂倉。又脾主口(《難經·三十七難》),脾氣通於口,脾胃屬土,倉廩之官,故名地倉。《醫經理解》:地倉,夾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微有動脈,口以入谷,故謂之倉;唇在面之下部,故謂地也。《談談穴位的命名》:倉,《說文》:“谷,藏也。”《內經》謂地氣通於口,食五穀必經於口,故名地倉。

醫學用途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經水氣化之氣。

運行規律

地部經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經水氣化後交於陽蹺脈。

功能作用

分流胃經地部經水,為陽蹺脈提供陽熱之氣。

主治

口歪,流涎,眼瞼(目閏)動。

配伍

配頰車、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註

手足陽明經,陽蹺脈交會穴。

名詞解釋

地倉地倉
1、地倉。地,脾胃之土也。倉,五穀存儲聚散之所也。地倉名意指胃經地部的經水在此聚散。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諸穴的地部經水匯聚而成,經水匯聚本穴後再由本穴分流輸配,有倉儲的聚散作用,故名地倉。(地倉穴之所以在頭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倉穴為一身之糧倉,國家之糧庫,為君皇所管轄,頭乃皇室之位,故穴在頭而不在腹。)

2、會維、胃維。會,相會也。胃,胃經氣血也。維,維持、維繫也。會維、胃維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對人體的正常運行有維繫的作用。胃為人的後天之本,人的頭部及身體中下部的氣血要靠本穴輸配,本穴氣血的輸配正常與否直接維繫著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故而名為會維、胃維。

3、蹺脈手足陽明之會。本穴物質既有天部之氣又有地部之水,氣血物質同合蹺脈陰陽相濟之性,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