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貧窮

在職貧窮

在職貧窮(英語:Working poor)是指擁有固定工作但相對貧窮(例如收入低於特定貧窮線)的人士。他們雖然得到工資,但工資的金額不足以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活質素。“在職貧窮”的特徵就是不論多努力工作,家庭收入始終在“貧窮線”以下。

簡介

在職貧窮(英語:Workingpoor),是指擁有固定工作但相對貧窮(例如收入低於特定貧窮線)的人士,特徵就是不論多努力工作,家庭收入始終在“貧窮線”以下。有別於失業者,他們雖然有得到工資,但工資的金額不足以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活品質。為得一餐溫飽,終日磨滅自己的靈魂。

解決辦法

最低工資標準

在職貧窮在職貧窮

針對在職貧窮,有人提倡以最低工資解決這個問題,但因其也有不少缺點,因此不是很多國家或地區實施;而且實施最低工資也不一定能舒緩工作貧窮的問題,例如台灣的最低工資(時薪98元)離合理工資還有一大段距離,而且部分僱主會規避最低工資,主要方法是使用責任制,強迫加班但不給加班費,另外大量使用時薪制或是人力派遣勞工。

用工制度

是嚴格限制責任制、派遣制度,並認真執法、處罰違法僱主。

在稅制上不獎勵雇用外勞或產業外移、可以增加本國人民的工作機會;以供需原理論,增加工作機會可以提高受顧者向僱主議價的能力。

而由於醫療及房屋經常是非富裕者的重大負擔,因此有效的打房政策、全民健保都可以降低人民負擔,進而降低生存成本、人民省下來的錢也會投入消費、擴大消費市場及就業率。

政府實施社會救助制度

1、提供實用、高品質且廉價就業訓練、學校教育
2、提供全民健保、醫療補貼
3、提供數量多品質高的廉價住宅
4、提供足夠的生育津貼,最好能提供住宅補貼
5、提供實質的薪資補貼,或是指定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如食品)的消費券

影響

工作貧窮的家庭,因缺乏資源為子女供書教學,較易使貧窮問題延續下一代,造成跨代貧窮
當工作貧窮擴及高學歷的年輕人,代表社會製造出一整個失敗的世代,而高學歷者應付貧窮的方法為不生育,將會造成低生育率的後果,而低生育率也會打擊內需,造成惡性循環。

香港

2013年9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首條官方釐訂的“貧窮線”,估計2012年香港有131.2萬貧窮人口。特首梁振英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宣布訂立首條官方“貧窮線”,當局採用“相對貧窮”概念,以每月住戶入息中位數50%劃線,按2012年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1人家庭貧窮線為月入3600元、2人家庭7700元、3人家庭11500元、6人家庭及以上15800元。

長久以來,香港社會有謬誤把貧窮與懶惰、不上進等掛鈎,又認為貧窮只是由個人所致,但據當天香港特區政府所公布的“貧窮線”,若以經濟特徵劃分估計,香港目前最多貧窮戶的是“在職貧窮”,約有16萬戶,人數達53.7萬。“在職貧窮”的特徵就是不論多努力工作,家庭收入始終在“貧窮線”以下。香港特區政府已表明54萬“在職貧窮”家庭是首要關顧的組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