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密樹

土密樹

土密樹,中藥名。為大戟科土蜜樹屬植物土密樹 Bl.的莖葉。植物土密樹,分布於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亞洲東南部,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均有分布。具有清熱,敗毒之功效。主治疔瘡,狂犬咬傷。

入藥部位

植物土密樹的莖葉。

性味

味淡、微苦,性平。

功效

清熱,敗毒。

主治

疔瘡,狂犬咬傷。

相關配伍

1、狂犬咬傷,土密樹莖葉30~6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疔瘡腫毒,土密樹葉搗爛,調醋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

外用:適量,鮮用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摘,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土密樹,別名土蜜樹,為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為2~5米,稀達12米;樹皮深灰色;枝條細長;除幼枝、葉背、葉柄、托葉和雌花的萼片外面被柔毛或短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葉片紙質,長圓形、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稀近圓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頂端銳尖至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葉面粗澀,葉背淺綠色;側脈每邊9-12條,與支脈在葉面明顯,在葉背凸起;葉柄長3~5毫米;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頂端剛毛狀漸尖,常早落。花雌雄同株或異株,簇生於葉腋;雄花:花梗極短;萼片三角形,長約1.2毫米,寬約l毫米;花瓣倒卵形,膜質,頂端3~5齒裂;花絲下部與退化雌蕊貼生;退化雌蕊倒圓錐形;花盤淺杯狀;雌花:幾無花梗;通常3~5朵簇生;萼片三角形,長和寬約1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匙形,頂端全緣或有齒裂,比萼片短;花盤壇狀,包圍子房;子房卵圓形,花柱2深裂,裂片線形。核果近圓球形,直徑4~7毫米,2室;種子褐紅色,長卵形,長3.5~4毫米,寬約3毫米,腹面壓扁狀,有縱槽,背面稍凸起,有縱條紋。花果期幾乎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1500米山地疏林中或平原灌木林中。分布於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亞洲東南部,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均有分布。

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主治狂犬咬傷,疔瘡腫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