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調查與製圖

通過野外調查,研究土壤的形成、分布、性狀(特別是水、鹽、肥力狀況)及改良利用,並把各種類型土壤分布填繪在地形圖上的工作。 19世紀80~90年代,俄國土壤學家B.B.多庫恰耶夫創立將土壤與環境聯繫起來進行分析的土壤調查製圖方法。 根據土壤調查的目的和不同的工作階段來確定。

土壤調查與製圖

正文

通過野外調查,研究土壤的形成、分布、性狀(特別是水、鹽、肥力狀況)及改良利用,並把各種類型土壤分布填繪在地形圖上的工作。它為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灌區規劃設計提供基本資料和依據。
沿革 2000多年前,中國《禹貢》一書載有“九州”土壤分為九類三等九級,是土壤分類的最早記錄。19世紀中葉,美國和俄國首先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土壤調查和製圖工作。19世紀80~90年代,俄國土壤學家B.B.多庫恰耶夫創立將土壤與環境聯繫起來進行分析的土壤調查製圖方法。1918年美國J.索普將航空攝影用於土壤調查。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亦研究了航空照片土壤判讀的原理和方法,從而提高了土壤調查的速度和精度。70年代美國發射了地球資源衛星,促進了遙感技術的套用,使土壤調查與製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現代土壤調查與製圖,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1949年以來,結合流域規劃水土保持、荒地勘測、土地資源評價及灌區設計等任務,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兩次不同比例尺的土壤調查與製圖工作。
基本內容 主要有:①調查氣候、成土母質、地形地貌、生物及時間等成土因素與土壤類型的關係;②調查各種類型土壤的分布、 土壤剖面性態、 繪製土壤圖;③調查地下水埋深、礦化度、水質狀況及其與土壤的關係;④調查各種土壤的利用現狀;⑤調查限制農業生產發展的土壤問題(如乾旱、 澇漬、 鹽鹼、沼澤、冷浸、瘠薄、沙化等)及改良措施;⑥測定不同類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質;⑦採集土樣、水樣進行室內理化性質分析。
製圖比例尺 根據土壤調查的目的和不同的工作階段來確定。為流域規劃或灌區規划進行的土壤概測,比例尺為1:50000~1:500000;為農場或灌區設計進行的土壤詳測,比例尺為1:1000~1:50000。為保證土壤圖的精度,要求在野外填圖時地形底圖的比例尺要大於成圖比例尺。
方法和步驟 ①準備工作:收集整理調查地區有關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等基本資料,以及前人土壤調查、灌溉排水試驗成果等。並通過路線勘測等確定調查區的具體範圍、土壤類型及土壤製圖單元,做好調查計畫。②野外調查:觀察土壤剖面性態是野外識辨土壤類型、研究土壤特性的基本方法。土壤剖面要選擇在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開挖。如地下水埋深不大於3m,主剖面要挖到地下水位。在剖面中需要觀察記載土壤質地、顏色、結構、堅實度、侵入體、新生體以及石灰反應等項目,並進行實地研究。對土壤剖面的代表類型要選擇適當距離挖檢查剖面或打土鑽,找出與鄰近土壤的差異,劃出土壤界線,標上土壤類型的代號,同時勾繪出土壤鹽鹼化及漬水狀況的界線,採集土樣及水樣(地下水)。確定土壤剖面及土壤界線在地形圖上的位置,應按不同比例尺製圖要求採取不同方法。概測可用羅盤儀及目測距離定位;還可用航空照片及衛星照片,通過判讀解譯繪製土壤界線,併到野外實地調查校核。詳測可在大比例尺地形圖上劃成方格,用平板儀或皮尺測量距離定位。③室內工作:將採集的土、水樣品進行理化性質分析。進一步補充完善清繪土壤圖,並編制土壤改良、土壤養分、土壤評級等系列圖,編寫土壤調查報告。
展望 20世紀80年代土壤調查與製圖的套用範圍正在擴大,不僅為農業、水利,也為環境保護、城市建設以及有關部門服務。今後發展的總趨勢是日益重視土壤調查與製圖專業理論的研究,逐步實現製圖定量化和標準化,更多地套用遙感和製圖自動化技術。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