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歌[班婕妤詩作]

團扇歌[班婕妤詩作]

班婕妤或劉禹錫或趙文詩歌。 現在歸納為是一種古代宮廷閨怨詩歌。

班婕妤詩歌

人物評傳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名班姬。樓煩(今山西寧武)人。西漢女文學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後宮,始為少使,不久立為婕妤,故後人稱為班婕妤(又作倢伃)。《隋書·經籍志》著錄《成帝班倢伃集》一卷,已佚,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傷悼宮庭生活之鬱郁之情。文辭哀怨動人。《怨歌行》亦名《團扇歌》、《怨詩》,是一首五言詩,以用則“出入懷君袖”,不用則“棄捐篋笥中”之合歡扇喻女子之悽慘命運。淒切感人。鍾嶸《詩品》稱其“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文選》題為班倢伃作,但《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疑其真偽。

傳世名篇

怨歌行

題解

本詩見於《昭明文選》及《玉台新詠》,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中,題為漢班倢伃作,亦作《團扇詩》。據《玉台新詠·序》曰,班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幽居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並為怨詩一首。”一說此詩乃古辭,或曰古辭已失傳,此乃後人託名之作。本詩中作者借物以抒其哀。

原文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注釋:

紈wan,二聲,細絹即很細的絲織品。

篋qie,四聲,箱子一類的東西。

笥si,四聲,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皎潔句:“皎”一作“鮮”。

團圓句:“團圓”又作“團團”。

涼風句:“風”一作“飈”。

評析

從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題詠扇子的詠物詩。然否,雖句句不離扇,卻字字不離人,寓情於物,委婉地寫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開頭四句:“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字面簡潔,然語氣淒切。其表面讚美團扇的精美,實乃借喻人物的高潔秀麗。這也是作者對自身經歷精煉而心酸的回憶。其本民間女,有如齊紈素一樣無瑕。被選入宮後,仍光彩奪目。這為其後文作了一鋪墊。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然夏日之無長,其用久將置。“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一句點出了作者的恐懼之情。炎熱的夏日不能常駐,其青春美貌也會隨時光流逝,她預感自己終將被新寵代替。“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時,她就象擱置在箱匣中的團扇一樣,被人遺棄,幽居冷宮。

全詩突出一“哀”字。雖語言清麗,不尚新巧,讀來平平淡淡,但其哀怨之情卻充斥於字裡行間,具有深遠幽長的藝境。正如有評曰:“不尚奇巧,平直感人”。此評甚佳。

劉禹錫詩歌

作品介紹

團扇歌[班婕妤詩作] 團扇歌[班婕妤詩作]

《團扇歌》的作者是劉禹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54卷第1首。

原文

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

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

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

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注釋

①清編《全唐詩》“相和歌辭”亦收此詩,題《團扇郎》。團扇:也叫“宮扇”、“紈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②清暑:猶避暑。

③庭樹:庭院之樹。

④不相見:謂棄擲不復用。

⑤乘鸞女:謂弄玉。鸞,鳳皇一類鳥。江淹《雜體詩·班婕好詠扇》雲:“執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⑥蟲網:蜘蛛網。全詩校:“一作網蟲。”

⑦練:白絹。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蘇徐州),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趙文詩歌

原文

私夜必見污,葛屨必遭踐。
生世不為男,託身況微賤。
悲痛只在心,憔悴更障面。
出入懷袖中,羨郎白團扇。

評析

《宋書 樂志》載:“《團扇哥》者,晉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捉白團扇,故制此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