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包圓

圓包圓

圓包圓家具,是仿效竹家具的製造工藝逐漸形成的一種造型樣式,與江南竹製家具同樣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情調。 清中期以後,圓包圓家具出現了由簡入繁的變化。還有將仿竹節工藝運用在圓包圓家具上,垛邊、裹腿棖、邊抹上造出竹節般的雕飾,錯落有致,更增仿江南竹家具的效果。

圓包圓

“圓包圓”是明式圓腿無束腰家具上一種比較講究的造法。北京匠師稱之為“裹腿做”,在蘇作家具產地俗稱“包腳”。

圓包圓造法

要用“裹腿棖”。在圓腿家具上,棖子將朝外的稜角倒去,做成混面(圓弧面),兩根棖

圓包圓 圓包圓

子在轉角處相交,四面交圈,棖子表面高出腿足,外貌仿佛是竹製家具用一根它將腿足纏裹起來,故得名“裹腿棖”。

圓包圓家具的面子在邊抹下面常加“垛邊”。所謂垛邊,即沿著邊抹的邊緣在下面加一條木材,讓人看上去,仿佛面子邊抹是用厚材造成的。

圓包圓其含義

就是圓形的腿足被圓混面的裹腿棖、垛邊所包裹,當然邊抹也要倒棱做成混面。從側面看,圓形的腿足被圓弧形外輪廓的邊抹、垛邊、裹腿棖一層層包裹。複雜一些,在垛邊、裹腿棖上還有劈料的造法,即一根料做出雙混面甚至更多的混面,從視覺上增加厚度更增加包裹的層次,再常佩飾雙圈形的卡子花,使人為其講究所讚嘆。

圓包圓的講究

在於做工上的講究。首先,圓包圓並非皆用圓材。垛邊、裹腿棖採用方材做出混面,你看不到的內面還是方材,還有圓形腿足與裹腿棖交接的一小段須削圓成方,以便嵌納棖子。其實這也是一種“外圓裹方”的處理方法。其次,圓包圓的榫卯結構講究。棖子盡端外皮切成45度角,與相鄰的一根格角相交;裹皮留榫,納入腿足上的榫眼;榫子有的格角相抵,有的一長一短。每根垛邊兩端均格角並鑿透眼,腿足頂端長短榫須先貫穿垛邊上的榫眼,然後再與面子四角的榫眼拍合。因此,有裹腿做的腿足頂端的長短榫要長一些。

其他

現代效法古法的圓包圓古典家具,在造型上已盡取古意,但部分家具在製作工藝上倒不夠講究,有“偷手”現象。比如,垛邊或裹腿棖雙混面不用一根料而用兩根料,並且兩根料之間也不用走馬銷拼接僅用膠粘;還有,裹腿棖盡端不是嚴格的45度角格角相接,也不用榫亦用膠粘或鐵釘,如此等等。只求其表,內在的講究盡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