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財政

國際財政

國際財政是指國家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包括稅收收入的分配、國家間政府資金的轉移、全球性公共產品的提供等。與國家財政相比,國際財政具有一般財政的普遍性特徵,但又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殊性,即國際性、整體性、複雜性和協調性等特點。

基本信息

必然性

國際財政國際財政
經濟決定財政,而財政又轉過來影響經濟。財政理論表明,財政存在拍客觀前提在於市場機制的局限性。從理論上講.任何一種經濟活動是通過一定的運行機制米實現的。在完全自由競爭的經濟中,可以以通過完善的市場機制來實現,在不完全自由競爭的經濟中,由於市場機銣有缺硌,除市場機制的調節外。還要藉助於政府千預。在一國的範圍以內,對國內市場機制的干預是由國家的權力機構(政府)運用多種政策措施而進行的;在世界范國內,對國際市場機制的干預應由哪個國際投力機構。採取何種政策措施來進行,尚未形成一個完全成熟的、實際有效的制度,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處在初步探索的階段.然而,即便如此.人們對於國際財政存在的客觀必然性是深信無疑的。國際財政所賴以存在的國際本質上是一種市場經擠(既然可以把國內經菅}看作為市場經濟,那么更有理由將國際經濟視作市場經濟,因為在一國之內還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政府,而在國際範圍內至今不存在任何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這種國際市場經濟如同國內市場經濟一樣存在著市場缺陷,而正是這些國際市場缺陷提出了國際財政千預的必要性。並決定了國際財政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原因

1、國際公共財貨的提供。
公共財貨是指在消費中具非競爭性和非排斥性的商品或勞務,公共財貸的這些特徵使得市場機制起不了作用,財政預葬就成為必要的禱施壤,非競爭性特徵而畝,公共財貨的消費利益是共享的。A的消費並不影響B的消贊,消費的邊際成率為零,而有效的市場機翩要求價格等於邊際成率,所以價格為零,即公共財貸的消費不應該收費;然而,雖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但提供公共財貨的成本不是零,這種成本必須收坷,費甩必須支付.這種任務雖然不可能由市場機制來執行,必須通過財政預算的政治程式。再就非排斥性特徵而畝,消費者在消費公共財貸中不會顯示其靖好程度,太家都想傲。免費乘車者,於是或品盛需求就不存在了,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條件破壞了。然而,公共財貨的受益空間有大有小,有區域性受益的公共財貨,也有全國性受益的公共財貨。還有國際性受益的公共財貸,根據現代財政理論。前兩種公共財貨是由國家財政來提供的,麗國際性公共財貨唯有通過多國財政或超國家財政才能提供。倒如聯台國衛生組織所提供的醫藥服務靛具有國際性公共財貨的特徵,它要求聯合國各成員國聯合提供。
2.國際外在性的存在。
國際外在性是指一國的經濟活動無須藉助予國際市場,面可以透過與國際市場無關的槊道影響到另一目的福利.跨國污染問題便是最重要的國際外在性的例子。由於國際外在性致使一國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一部分成本或效益會轉歸他國。抽污染國的經濟活動,對他國搖利造成損害,而這種損害並不構成污染國的福利損失,但總是社會成本的,不過是一種外在成本。正這種外在成本或效益的存在,使得按照等價原則交換的市場機制無法解決國琢外在性的同題,客觀上需要多國財政或超國家財政的干預。
3.國際壟斷的存在。
一個圍家或國家集團或許擁有足筘強大的市場力量。把某些商品的價格進行人為的哄抬或壓低。最顯著的事鍘就是七十年代以來的石油輸出目的組織(歐佩克)。這種國際壟斷的存在,破壞了國際市場機制的有效調節,只得求助予外部力量以彌補國際市場缺陷.多國財政或超國家財政便理所當然地承擔起這一責任。
4.國際收入分配。
世界範圍的收入分配是極端不公平的。例如,據世羿銀行統計。在1981年,象美國和丹麥一樣的富裕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l3.000美的高水平上,麗薩伊的數字為210美元,查德則為I10美元。據分析若從公平角度來看,即使世界經濟完全有效,這一觀狀也是不可接受的、為實現國際間收入的公平分配。國際援助在所必然,麗這唯有通過多國財政或超國家財政才托進行。
5、國際經濟的相互依賴。
在國際經蔣相互依賴的條件下,各國中央政府的巨觀穩定政策有待其他國家的合作,這就提出了各國財政政策需要配合、協調、甚至一體化的要求,麗這是建立在多國財政或超冒家財政的基礎之上的。
如上所述,正是出於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致使國際經濟存在市場缺陷。這些市場缺陷卻為國際財政的存在奠定了客觀的經濟基礎。

內容

在這些客觀的經濟基礎上,產生了大量的國際財政活動。例如,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的成立,多國公司的崛起與成長,聯合圓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國際性組織的資金融通,國際問的相互依賴的經濟穩定政策的巍行。國際間聯合提供國際公共財貨,跨國污染的共同治理,超國境的國際收入分配,國際同商品與所得課稅的合作區域性經濟共同體的財駛一體化等。這些國際財政活動都體現為國際財政關係基於上述國際財政關係的存在。國際財政合作勢在必行。原則上,國際財政與國家財政所處理的問題頗多雷同.不過國際財玻柏範圍不再局限於單一國家主權管轄範圍之內。而是涉及多個國家的財政收入與支出。顯然,國際財政和國家財政是有區別的.襲現在涉及的範圍之廣與所需的國際合作的性質上,它需要各國問的相互諒解與台作。
由於各國強調國家主權的傳統觀念根擐蒂固,各國依然堅持自身的權益.不肯放棄獨立自主的方針政策,因而這種理想遠未能夠實現.超國家財玻千預也只好成為影響雖然,戰後出現聯合圓等一系列國舔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貿易總協定等經濟組織)。但其權力相真正有效的世界權力機構所應有的相距甚遠。這些國際機構充其量不過是對各項國際事務(包括國際經濟事務)在各國間進行一定程度的協調。
然而,國際財政的存在形式終究要反映內容,任何財政合作形式都貫串著具體的內容,根據國際財政的概念,國際財政的內容必須包含兩個要素:
①財政分配關係的主體至少是兩個獨立國家的政府;
②財政分配關係是國際性的。
第一個要素既規定了國際財政與國家財政的內在聯繫(都是以政府為主體的分配關係)又指出了它們之間的率質區別(前者至少有兩個主體,而後者只有一個主體);第二個要素則道出了國際財政與涉外財政的固有聯繫它們都跟國際經濟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國際財政的內容大體上包括下列四個方面:
①因各國徵稅而形成的國際財政關係;
②因各國進行國際官方借貸而形成的國際財政關係;
④因各國進行國際官方援助而形成的國際財政關係;
④因各國對國際組織進行義務繳納而形成的國際財政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