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總量經濟學基礎

國際總量經濟學基礎

《國際總量經濟學基礎》一書的出版社是中國金融出版社,作者是(美)奧博斯弗爾德,(美)羅格夫 著,作者是(美)奧博斯弗爾德,(美)羅格夫 著。

內容簡介

《國際總量經濟學基礎》自1996年由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以來,已成為美國許多一流大學國際總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學)研究生課程的主要教材或重要參考書。本收的最大創新之處在於引入了微觀基礎的跨期均衡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國際總量經濟學領域許多具體問題的研究當中,並成為國際總量經濟學一種全新的主流分析方法,標誌者新的開放經濟的總量經濟學時代的開始。

該書可以作為總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學)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金融理論研究者的參考讀物,對乾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總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學)研究生的教學,推動我國國際總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學)理論和政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莫瑞斯·奧博斯特弗爾德(Maurice Obstfeld)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lass of 1958經濟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特邀研究員、美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2EPR)研究員和美國計量經濟學會(Econometric Society)會員,並且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歐盟委員會和多國中央銀行的顧問。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之前,他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國際金融和總量經濟學。《國際總量經濟學基礎》是他和羅格夫近年來的一本著作。他還和克魯格曼(Krngman)合著了《國際經濟學:理論和政策》(這本書已經是第四版,並已經被譯成西班牙文、法文、義大利文、日文、中文、波蘭文、俄文等不同語種出版)。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198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曾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的Charles-Robertson國際事務講座教授,現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和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員。羅格夫長期擔任IMF經濟學家,並在聯邦儲備銀行理事會任職。2001年8月以來,任IMF研究部經濟顧問和主任。羅格夫出版了大量關於國際金融理論與政策方面(包括匯率、國際債務問題、國際貨幣政策等)的論文和著作。

目錄

前言

概述

1 跨期貿易與經常項目收支平衡

1.1 小國兩期稟賦經濟模型(A Small Two-Pel40dEndowmentEconomy)

套用:公元前兩千年的平滑消費問題

1.2 投資的作用

專欄1.1 名義經常項目與真實經常項目

1.3 兩地區的世界經濟模型(A Two-Region World Economy)

套用:戰爭與經常項目

套用:20世紀80年代的投資生產率與世界實際利率

1.4 對國際借貸徵稅

1.5 勞動力的國際流動

套用:能源價格、全球儲蓄和實際利率

附錄1A 穩定性與馬歇爾一勒納條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

習題

2 小國開放經濟的動態分析

2.1 多期小國模型

套用:什麼時候一國會破產?

2.2 經常項目的動態分析

專欄2.11923年日本地震

2.3 經常項目隨機模型

套用:迪頓悖論(Deatons Paradox)

套用:生產力衝擊對投資和經常項目的相對影響

2.4 耐用消費品和經常項目

2.5 公司:勞動力市場和投資

附錄2A 生產力增長趨勢、儲蓄和投資:一個具體例子

附錄2B 投機性資產價格泡沫、龐氏騙局和橫截條件

習題

3 生命周期、稅收政策與經常項目

3.1 無疊代時的政府預算政策

3.2 疊代模型中的政府預算赤字

專欄3.1代際核算(Generational Accounting)

套用:政府預算赤字會導致經常項目逆差嗎?

套用:疊代模型和歐拉方程的計量經濟學檢驗

3.3 產出變動、人口結構和生命周期

套用:儲蓄與產出增長相關嗎?

3.4 投資和產出增長

套用:Feldstein和Horioka儲蓄一投資之謎

3.5 貿易的總收益和代際間收益

3.6 公共債務和世界利率

套用:1970年以來的政府債務和國際利率

3.7 疊代模型與代表性消費者模型的綜合

附錄3A 動態無效性

習題

4 實際匯率與貿易條件

4.1 國際價格水平和實際匯率

4.2 資本流動條件下的非貿易品價格

專欄4.1 對一價定律的實證檢驗

套用:部門之間的生產率差異和工業國非貿易品的

相對價格

套用:生產率增長與實際匯率

4.3 長期消費與生產

4.4 消費的動態調整、價格水平和實際利率

4.5 動態李嘉圖模型中的貿易條件

專欄4.2 工業國的轉移效應

附錄4A 再論內生性勞動力供給

附錄4B 高成本的資本流動與短期的相對價格調整

習題

5 不確定性和國際金融市場

5.1 跨自然隨機狀態的交易:小國案例

專欄5.1 倫敦勞埃德商船協會和有風險的客戶市場

5.2 全球模型

套用:比較國際消費和產出相關性

專欄5.2 市場在各國內部比在各國之間更為完全嗎?

5.3國際投資組合的多樣化

套用:國際投資組合多樣化和國內偏好之謎

5.4資產定價

套用:超長期的股票溢價之謎

套用:與GDP相關聯的證券及對Vm的估計

5.5 非貿易品的作用

套用:非貿易性與國際消費的相關性

套用:國際風險分擔的利益究竟有多大?

5.6 代內風險分擔模型

專欄5.3 對基於同齡群體消費偏離的完全市場的檢驗

附錄5A 時間跨度(Spanning)與完全性

附錄5B 比較優勢、經常項目和資產購買總額:一個簡單例子

附錄5C 無限時間條件下的完全市場模型

附錄5D 當期債券交易和動態一致性

習題

6 國際資本市場的不完全性

6.1 國家風險

專欄6.1 主權豁免與債權人制裁

套用:無法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套用:違約記錄如何影響違約國借款條件?

6.2 國家風險與投資

套用:債務回購實踐

6.3 存在隱藏信息條件下的風險分擔模型

6.4 國際借貸中的道德風險

套用:融資約束與投資

附錄6A 重建國家債務償還模型

附錄6B 違約風險和儲蓄條件下的風險分擔模型

習題

7 全球的經濟聯繫與經濟成長

7.1 新古典增長模型

專欄7.1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資本產出比率

7.2 國際間生產率的收斂趨勢

套用:對1870~1979年生產率是否收斂的研究:Baumol-De Long-Romer的辯論

套用:公共資本積累與收斂

7.3 內生性經濟成長模型

套用:在高速增長的東亞地區,資本流動是持續、高速經濟成長的最關鍵原因嗎?

套用:人口規模與經濟成長

7.4 隨機性新古典增長模型

附錄7A 連續時間增長模型是離散時間增長模型的極限形式

附錄7B 簡單兩期隨機疊代模型

習題

8 彈性價格下的貨幣和匯率

8.1 對貨幣屬性的假設

8.2 Cagan的貨幣和價格模型

專欄8.1 鑄幣稅有多重要?

8.3 個人效用最大化下的貨幣匯率模型

套用:對投機泡沫的檢驗

8.4 名義匯率制度

專欄8.2 不斷增長的境外美元使用

8.5 匯率目標區(Target Zones for Exchange Rates)

8.6 對匯率目標區的投機性攻擊

8.7 具有名義資產的隨機性全球一般均衡模型

附錄8A 兩國預付現金模型

附錄8B 外匯干預機制

習題

9 名義價格剛性:經驗事實和基本開放經濟模型

9.1 國內商品價格黏性和匯率

9.2 蒙代爾-弗萊明-多恩布希模型

9.3 價格黏性匯率模型的實證證據

9.4 匯率制度的選擇

9.5 貨幣政策可信度模型

套用: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和通貨膨脹

套用:開放度和通貨膨脹

習題

10 產出、匯率和經常項目的黏性價格模型

10.1 國際貨幣政策傳導的兩國一般均衡模型

專欄10.1 更多關於黏性價格的實證證據

專欄10.2 經濟周期中不完全競爭的作用

10.2 不完全競爭和預先確定非貿易品價格:超調模型的修正

套用:財富效應與實際匯率

10.3 政府支出和生產率衝擊

10.4 名義工資剛性

套用:市場定價和匯率轉遞

習題

第2章 補充

補充A 跨期最最佳化方法

補充B 跨期非累加偏好模型

補充C 求解線性差分方程

第5章 補充

補充A 多期投資組合選擇

第8章 補充

補充A 連續時間最大化和最大值原則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