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衛星組織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英語:Inmarsat plc)(LSE:ISAT)是英國的衛星通信公司,提供全球性的移動服務。以11個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通過攜帶型或移動終端進行通信地面站,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電話和數據服務。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網路提供政府、援助機構、媒體和企業需要在偏遠地區或有沒有可靠的地面網路通信的範圍提供通信服務。該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富時250指數2011年12月的一個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簡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logo國際海事衛星組織logo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舊稱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經過一系列準備,於1976年9月召開會議,通過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公約》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業務協定》。公約於1979年7月16日正式生效。同年10月24~26日在倫敦召開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第一屆全體大會,宣告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成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總部設在倫敦,最高權力機構是大會,另設有理事會、財務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執行局,執行局在最高負責人總幹事的領導下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主要活動是討論海事衛星通信的要求,制定地面站和船站接入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空間段的標準和批准程式,確定空間段方案和衛星軌道,制定財務政策

中國於1979年7月簽署了上述公約和協定,參加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

發展歷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原是海運國家為提高船舶通信效率而共同投資籌建的一個技術經營機構,實為一個國際合營股份公司,總投資額為 3億美元。它的宗旨是為改進海上通信而提供所必需的空間段,從而有助於改進海上遇險和人命安全通信、海上公眾通信,並提高船舶效率和無線電定位能力。

籌建

1973年11月23日,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簡稱海協,現改稱國際海事組織)第八屆全體大會通過決議:召開國際海事衛星系統籌建會議。經過準備,海協於1975年4月23日至5月9日,1976年2月9~27日和1976年9月1~3日,先後召開3次會議,並在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公約》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業務協定》。此後又相繼召開了5次籌備會議。前後共有 57個國家派代表或觀察員、19個國際組織派觀察員出席會議。

成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公約》於1979年7月16日正式生效。同年10月24~26日在倫敦召開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第一屆全體大會,宣告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倫敦。截至1985年1月11日,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共有42個會員。

機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設有大會、理事會、財務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執行局。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召開一次,理事會每年召開4次會議。

成員

理事會由26個理事國組成,其中22個理事國為擁有股份最多的國家,其餘4個是由地區選出的代表。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最高負責人為總幹事,他領導下的執行局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操作服務

除了商業服務以外,國際移動衛星組織提供船舶和飛機的免費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服務(GMDSS),以作為一項公共服務。
提供的服務包括傳統的語音通話,低層次的數據追蹤系統,高速網際網路和其他數據服務以及遇險和安全服務。最近通過筆記本電腦大小的IP衛星數據機,提供了高達492kbit/s的寬頻全球區域網路(BGAN)GPRS類型的服務。其他可經由移動整合服務數位網路(ISDN),經由影像電話可提供國際事件即時轉播服務。Inmarsat的通信價格現在已經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可與國際漫遊費用或酒店電話相媲美。使用語音通話時,在世界上的任何位置均收取相同的費用。呼叫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國家代碼各不相同,這取決於國家的位置。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主要使用國家代碼870。較新的Inmarsat服務使用IP技術,用戶只收取他們傳送和接收的數據量,而不是他們連線的時間長度。這特別適用於BGAN和MPDS。
衛星是數位轉發器,接收數位信號,轉變為脈衝,然後重新傳送它們到地面站。地面站保持使用狀態和計算資料量,以及作為至公共交換電話網和網際網路的。
國際移動衛星組織最新的第一(F1)和第二(F2)衛星系列,被稱為“I4”衛星,分別在6月和2005年11月發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衛星(F3),2008年8月18日從哈薩克斯坦航天中心發射。這是有史以​​來推出的最大的商業通信衛星。每個衛星上配備了一個全球波束,19個區域的點波束,200窄點波束。除了自己的衛星,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與ACeS有手持式語音服務合作協定。

覆蓋範圍

每個國際海事衛星都有三種類型的覆蓋範圍。

全球波束覆蓋

每個衛星上配備了一個單一的,除了從兩極以外,覆蓋了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的全球波束。整體而言,全球波束覆蓋範圍從緯度-82到+82度。

區域點波束覆蓋

每個區域波束覆蓋全球波束覆蓋的區域的一小部分,但集合所有的區域波束也可提供與全球波束幾乎相同的覆蓋範圍。區域波束允許用戶終端(也稱為移動地球站)使用更小的天線。區域波束於I-3衛星被引入。每個I-3衛星提供4至6個點波束,每個I-4衛星提供了19個地區的波束。

窄點波束覆蓋

窄波束由三顆Inmarsat-4衛星所提供。窄波束大小不等,往往是幾百公里的。窄波束遠小於全球性或區域性的波束,因此提供更多的波束以覆蓋全球。窄點波束允許更小的天線和更高的數據速率。它們構成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掌上電腦(GSPS)和寬苹服務(BGAN)的骨幹。窄點波束於I-4衛星被引入。每個I-4衛星提供約200窄點波束。

電話代碼

國際海事衛星永久區域代碼為:
870SNAC(單網路接入代碼)870可自動定位,你無需知道海事衛星在哪一個終端站登錄。SNAC目前可用於的所有Inmarsat服務。2008年12月31日起停用的區域代碼871-東大西洋地區(AOR-E)872-太平洋地區(POR)
873-印度洋地區(IOR)
874-大西洋區域-西(AOR-W)
這四個區域代碼對應的區域為國際海事衛星所覆蓋(通常是一個衛星覆蓋的面積)。這些區域通常被稱為“海洋區域”。隨著SNAC對應870,舊的區域代碼已不再需要。於2008年12月31日他們被正式淘汰,但仍然可以在一些區域運營商的路由。

開展活動

衛星系統衛星系統
討論海事衛星通信的要求,制定地面站和船站接入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空間段的標準和批准程式,確定空間段方案和衛星軌道,制定財務政策。中國於1979年7月 13日簽署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公約》及其業務協定,參加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並指定北京船舶通信導航公司作為經濟實體參加這一組織的經營管理。中國在第一屆第三次全體大會上當選為理事。中國的投資額為總投資額的1.23%。

救助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開資料顯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中國政府曾獲得過Inmarsat提供的數據幫助。

搜尋MH370航班

MH370航班失聯3至4小時之後,該公司就被其合作夥伴SITA(國際航空電訊公司)要求提供飛機的航行信息。3月9日前後,該公司的技術人員認為可以通過公司在陸地的網路、監測印度洋上空的I-3衛星以及該公司在失聯航班MH370飛機上裝載的InmarsatClassicAero系統進行數據分析。根據初步推斷,失聯航班在雷達上消失後,仍然飛行了數小時,InmarsatPlc隨後分析了兩條可能的走向。3月10日,公司根據這些信息繪製了幾乎扭轉搜救工作的飛機走向圖,該走向圖顯示飛機有可能飛向兩條走廊中的一條:一條朝著西北方向至哈薩克斯坦;另一條延伸至遙遠的印度洋南部海域。 2014年3月24日晚,馬方依據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和英國航空事故調查處(AAIB)的數據分析,宣布飛機已經終結在南印度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