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山地旅遊減貧宣言

2016年9月22日,在中國貴州省興義市舉行的“2016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閉幕式上,《國際山地旅遊減貧宣言》正式發布。宣言分析了貧困的主要問題和挑戰,同時也分析如何通過一系列山地旅遊的措施和手段來減除貧困。該宣言的發布,是貴州省旅遊扶貧史上一個重大舉措,將成為貴州省發展山地旅遊,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里程碑。 來自世界旅遊組織、世界銀行、世界旅遊業理事會、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亞太旅遊協會和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39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旅遊、體育、扶貧等部門及相關機構、企業和院校,就通過山地旅遊幫助貧困或欠發達地區發展、消除貧困作了深入探討。 宣言指出,山地不僅是重要的旅遊資源、生態環境和文化保護的重要領域,也是貧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山地旅遊是創造體面就業、增加就業、消除貧困和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減貧是發展山地旅遊的重要使命和美好願景。 宣言還倡議,要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健康旅遊等山地旅遊形式,推動山地旅遊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融合發展,為當地貧困人口擴展就業機會提升收入水平。宣言就如何發展山地旅遊發出了倡議,提出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應該積極回響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展負責任的、包容的、創新的和可持續的山地旅遊。

2016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於2016年9月22日在中國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舉行,來自世界旅遊組織、世界銀行、世界旅遊業理事會、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亞太旅遊協會和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39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旅遊、體育、扶貧等部門及相關機構、企業和院校,就通過山地旅遊幫助貧困或欠發達地區發展、消除貧困作了深入探討。

歐青平致辭 歐青平致辭

山地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4,世界75%的國家和地區擁有山地,山地自然環境與山地文化是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山地旅遊是以山地環境為主要載體,以山地景觀、動植物資源、山地氣候、山地居民適應山地環境形成的社會文化生活習俗和傳統人文為主要資源,以山地運動、探險、科考、健康、教育、觀光、休閒、度假等為主要形式的人類現代旅遊活動。

我們,全體參加會議的代表,強烈地關注到:山地不僅是重要的旅遊資源,生態環境和文化保護的重要領域,也是貧困人口的主要聚居區。

宣言指出,山地不僅是重要的旅遊資源、生態環境和文化保護的重要領域,也是貧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山地旅遊是創造體面就業、增加就業、消除貧困和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減貧是發展山地旅遊的重要使命和美好願景。

宣言就如何發展山地旅遊發出了倡議,提出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應該積極回響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展負責任的、包容的、創新的和可持續的山地旅遊。

宣言還倡議,要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健康旅遊等山地旅遊形式,推動山地旅遊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融合發展,為當地貧困人口擴展就業機會提升收入水平。

意義

山地旅遊是創造體面就業、增加收入、消除貧困和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因此,減貧是發展山地旅遊的重要使命和美好願景。世界各山地旅遊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喜馬拉雅山、北美洲落基山、南美洲安第斯山、非洲阿特拉斯山等,通過旅遊促進就業、減貧、環境保護,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我們也看到,中國政府在反貧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並積極實施旅遊扶貧工程。貴州是典型的山地省份,也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省份,探索出了一條通過山地旅遊和鄉村旅遊帶動扶貧,引導全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扶貧新路。

本次會議舉辦地興義市在發展山地旅遊中,以萬峰林旅遊扶貧創新示範區為載體,把民眾自下而上的創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與市場由外而內的驅動結合起來,緊扣旅遊扶貧主線,形成了“產業支撐、市場推動、合理開發、生態保護、內外共治”旅遊減貧新模式,探索出一整套可供借鑑的旅遊減貧模式和範例。這些都為山地旅遊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主要內容

一、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應該積極回響《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展負責任的、包容的、創新的和可持續的山地旅遊。世界各國和地區、企業、機構、當地社區、遊客等所有利益攸關者應當積極推動山地旅遊促進就業、消除貧困、保護生態。

二、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當將減貧目標納入山地旅遊政策和戰略,確保貧困和邊緣社區成為山地旅遊發展進程中的關鍵利益攸關者,共同分享山地旅遊發展機遇和成果。

三、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要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我們應當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山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現象、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實現經濟、自然與社會文化資源的科學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四、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要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健康旅遊等山地旅遊形式,推動山地旅遊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山地旅遊目的地旅遊價值鏈的可及性,促進山地旅遊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式增長,為當地貧困人口擴展就業機會、提升收入水平。

五、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國家和地方政府、國際組織、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基金會和企業應加大對包括山地旅遊基礎設施、旅遊規劃、人才培養等方面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改善交通、安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環保、安全、防災減災等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提高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和應急救助服務能力。要加強健康教育,確保山地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和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現象的發生。

六、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要尊重和維護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維護山地資源的區域整體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加大對山地傳統建築、藝術、工藝、節慶與儀式、生產生活方式等物質文化與非物質和口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及合理利用,促進當地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播。

七、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要加大山地旅遊教育與培育,提高旅遊從業者的整體素養、服務意識和職業技能,增強當地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引導遊客尊重和保護山地旅遊資源,開展負責任的旅遊活動。

八、在發展山地旅遊過程中,應建立合作、溝通和共享的協調機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山地旅遊夥伴關係,加大山地旅遊的宣傳與推廣。要充分發揮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的作用,加大對山地旅遊的研究,建立山地旅遊減貧評價體系,共同推動山地旅遊促進減貧目標的實現。

衷心感謝會議主辦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國家體育總局、國務院扶貧辦和貴州省人民政府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感謝國際山地旅遊大會在促進山地旅遊發展和減貧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