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路運輸系統

國際公路運輸系統

國際公路運輸系統(TIR系統)是一個在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基礎上建立的國際貨物運輸海關通關係統。 TIR系統由國際道路運輸聯盟(IRU)建立於1949年。作為全球唯一的跨境貨運海關通關係統,TIR系統通過簡化通關程式和提高通關效率,成為促進貿易便利化和提高國際運輸安全水平的實用工具。 2018年5月18日,由中國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和俄羅斯聯邦運輸部共同主辦,中國大連至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際道路運輸試運行啟動儀式在大連舉行,這標誌著國際公路運輸系統正式在中國落地實施。

國際公路運輸系統的優勢

國際公路運輸系統(TIR系統)不僅適用於國際公路貨物過境運輸,也適用於國際貨物多式聯運中有一段利用公路運輸的貨物過境運輸。

實施TIR系統只需少量人力和設施,貨物通關時,海關僅需核對TIR證信息、檢查運載單元的海關關封,無需進行開箱檢查,從而減少貨物在口岸的等待時間,降低運輸成本。

TIR證同時為過境貨物提供關稅擔保。只有經過批准的運輸企業和車輛才可以使用TIR系統。

TIR系統在過去60多年的實踐中,減少了40%的運輸時間和30%的運輸成本,是提升貿易便利化和運輸安全化的實用工具。

公約基礎及締約國

國際公路運輸系統(TIR系統)建立在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的基礎上。 目前,《TIR公約》在五大洲共有超過70個締約國。

中國於2016年7月成為聯合國《TIR公約》第70個締約國。 加入《TIR公約》,有利於推進中國加快融入國際物流鏈、促進國際運輸便利化,有利於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西亞等經濟走廊建設。

國際公路運輸系統與“一帶一路”

2017年5月8日,國際道路運輸聯盟(IRU)在京發布了《釋放國際道路運輸潛力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公路運輸系統對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暢通”促進作用的分析報告》。報告結合中國當前的“一帶一路”倡議、貿易便利化改革以及2016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的大背景,指出中國加快推進TIR系統的實施將提高中國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打通“一帶一路”沿線運輸通道,從而推動貿易便利化,促進互聯互通。

該報告由IRU委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進行分析研究並撰寫。報告顯示,TIR 系統將降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中亞、西亞、南亞和東北歐區域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為《WTO貿易便利化協定》在中國的實施創造條件。根據測算,中國實施TIR系統後,使用TIR證進行通關可降低通關時間30%-80%,最多可減少6天的通關時間。

在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際道路運輸聯盟(IRU)分別與國家發改委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戰略檔案。協定各方將共同推動國際公路運輸系統(TIR系統)在中國的實施,提升“一帶一路”各國過境運輸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暢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