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公約與和諧人權觀

人權制度與治理範式 人權制度與治理衝突 人權與治理之道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叢書名: 民權學子文叢
平裝: 44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9787509712986, 750971298X
條形碼: 9787509712986
尺寸: 22.4 x 14.8 x 3.2 cm
重量: 581 g

作者簡介

唐健飛,湖南邵陽人,2002年於湖南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7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獲法學博士學位。曾為中學教師、人民法院法官,現為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權理論、法哲學。

內容簡介

《國際人權公約與和諧人權觀》是一部在中國的語境下從文化與治理的角度研究人權的理論著作。面對當前國際人權公約的實施背景,作者通過闡釋人權普適一衝突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權價值與制度衝突的實質根源。在對中國人權建設進行批判反思的基礎上,作者主要闡釋了和諧人權觀與社會主義中道治理模式。基於信守人權的文化自主,《國際人權公約與和諧人權觀》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本土文化情懷。立足於中國的文化與治理語境,作者對中國人權理論的中西問題、傳統與現代問題等都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思考。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國際人權公約:普適與衝突
第一節 國際人權公約:人權價值和制度的普適化
一 人權普適化:歷史與裂變
二 人權普遍性:問題與理論
三 一種文化自主、和諧的人權普遍性界說
第二節 國際人權公約:人權價值與制度衝突
一 人權價值衝突
二 人權制度衝突
第三節 問題緣起與研究進路
第二章 人權價值衝突的文化根源:東方與西方
第一節 人權本真:理一與分殊
一 米爾恩的啟示
二 個人與社會的自性存在
三 德性人權的本真
四 人權分殊及其樣態
第二節 西方人權價值的理論界說
一 霍布斯的自然權利界說
二 洛克的自然權利界說
三 潘恩的自然權利界說
第三節 東方人權價值的理論界說
一 儒家人權界說
二 伊斯蘭人權界說
三 佛家人權界說
第四節 人權價值與東西方體認方式
一 作為普遍德性權利的人權
二 東西方人權價值體認方式之異同
三 小結
第五節 人權價值與文化衝突
一 語境中的人權與文化話語
二 超越人權普遍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
三 轉換、承繼與重構:東方人權文化的現代命題
四 文化衝突:人權價值衝突的根源
第三章 人權制度衝突的治理根源:東方與西方
第一節 人權制度與治理範式
一 法律與社會的互釋:制度生成的一般理論
二 走向人權的政治社會學
第二節 西方國家的治理之道
一 自由民主的治理
二 多層網路的治理
三 國家“空心化”的治理
四 “善治”的治理
第三節 東方國家的治理之道
一 社會主義的治理
二 威權主義的治理
三 政府主導的治理
四 集體和諧的治理
第四節 人權制度與治理衝突
一 西方治理理論:何謂與何為
二 人權與治理之道
三 治理衝突:人權制度衝突的根源
第四章 認同與調諧:國際人權公約在中國
第一節 中國人權價值的認同
一 政府人權理念:流變與革新
二 人權學術研究:突破與興起
三 社會人權價值:認同與踐行
第二節 中國人權制度的調諧
人權入憲
二 部門法調諧
三 司法制度調諧
四 加入國際人權公約
第三節 評估與問題
一 中國人權:成就與反思
二 文化虛無主義的迷失
三 制度中心主義的陷阱
第五章 中國語境下的人權思考
第一節 人權話語與文化復興:論和諧人權觀
一 和諧人權之文化換義
二 和諧人權之價值推定
第二節 人權治理:社會主義中道治理模式思考
一 領導性治理與多中心治理
二 道德性治理與法治
三 建構性治理與自治
結語 和諧人權觀與人類大同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二 英文部分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