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教學

國畫教學

《國畫教學》內容簡介:修志是為了證史。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歷史,建設文化。本編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的第一部教學志。自然關係到教育者與學習者,關係到教與學的互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國畫教學》為中國畫文庫系列之中的一本。《國畫教學》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的204-2005年度國畫教學志,關係到教育者與學習者,關係到教與學的互動。陳綬祥先生是國內外享譽的文化學者,著名的美術理論家、書法家及文物鑑定家、美術教育家,其個人專著與畫集十餘種,其中《文心萬象》、《素質教育在中國》、《遮蔽的文明》、《國畫講義》已多次再版,廣為人知,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廣泛、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董立軍1964年生於山東日照,自幼從外祖習書畫。1999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師從陳綬祥先生從事中國美術史研究,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2000年撰寫了中組部幹部教材《中國藝術·書法篇》,2004年擔任國家藝術科學九五重點規劃項目《中華藝術通史·原始卷》副主編。同年出版了《中國書法全集·馬一浮》。

媒體推薦

書評:本書為中國畫文庫系列之中的一本。本書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的204-2005年度國畫教學志,關係到教育者與學習者,關係到教與學的互動。陳綬祥先生是國內外享譽的文化學者,著名的美術理論家、書法家及文物鑑定家、美術教育家,其個人專著與畫集十餘種,其中《文心萬象》、《素質教育在中國》、《遮蔽的文明》、《國畫講義》已多次再版,廣為人知,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廣泛、深遠的影響。

圖書目錄

教學提綱

講義

學員論文選刊

學員日記

三次集體討論

教學日誌

參展作品

文摘

我們上一節課給大家講了一下為什麼要講畫法。我們為什麼要講畫法?

那是因為我們要畫一幅畫。我們畫一幅畫反映的是什麼東西?上一節課給大家梳理的比較清晰了,也能比較清楚地看到我們中國人對繪畫的認識觀了。

我們對繪畫的認識都是只局限於一個方式,就是靜止地、孤立地看一個空間,而不是運動地、變化地看一個世界,也不是從內外兩個角度看世界。

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一個人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原來曾經說過,人應該有一種第三本能,這個本能就是既制約自己,又表現自己,我把它叫做文化本能。因為他的的確確要把自己認識的這個空間抒發出來,表述出來。同時他又要對他生存的這個空間了解進去,記錄下去。他對這些東西,他都同時注意兩個方面。因此,一定要對自我進行克制。第二點,要對自己進行表述。因為我們每一個畫家代表一種文化.他這種文化更主使這種表現成為有共識、有共鳴的一個現象。打個比方,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一個小孩子,那裡有一坑水,小孩子就在那個坑裡面來來回回走,他的爺爺就在一旁不停地阻攔,為什麼呢?他的爺爺阻攔的本身,既是對他的否定,又是對他的肯定。因為人類的童年跟其他動物的童年不一樣。我們人類有一個特點,我們很容易注意到這點。所有的動物的幼年它都有一個自我保護的本能,它願意把自己隱蔽起來,不出聲。小雞也是這樣,小鴨也是這樣,但是惟獨人類有一個自我暴露的本能。人類的第一聲,降地時,呱呱墜地,要哭的,不哭就是死的,他就在那裡拚命地表現自己。我覺得這是一個人類特有的文化本能的表現,他既在表示自己又在制約自己。我們人類的這種表現和制約很容易得到一個群體的認同。小孩子你們都知道,哪個地方危險他就會往哪個地方走。國外科學家做了好多科學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狗放在一個平面上,這個小狗它趴在那裡,它不走的。你假使把任何一個動物放進去,它一定會是蜷縮在一個角落裡。科學家甚至把一個平面都畫成不同的格格,表現地面陷落,他把一個小狗和一個小猴子都放到裡面,這個小狗、小猴子它永遠不會走到格格表示的仿佛是陷落區的那邊去,國外做過這種實驗。但是一個小孩只要會爬,根本不理這一套,尤其是這種平面的東西。他就爬過去。那么我們怎么來解釋這種現象呢?實際上,人作為一個種群,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就是因為他有這種文化認同的本能,實際上這是文化發展的本質原因。我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在拿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正是因為這種文化認同,自己對自己的壓制,自己對自己的暴露,形成這么一對矛盾,這一對矛盾作為一個群體矛盾,它補充了一個生物生存、生活和一個種族繁衍需要的本質,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框架,自然—社會—人這樣一個框架。自然地,他會生老病死,新陳代謝。社會在遷延,他會婚喪娶嫁,生兒育女,他不停地往前走,繁衍這個社會,繁衍這個種族。但是作為人自己呢?作為一個有靈性的個體呢?他自己有這么一種本能,我稱之為文化本能,這種表現形態,是自己對自身的表述和對自身的制約。他對自己的表述繁衍成表現,對自己的制約,繁衍成學習。他制約自己,就會學習別人。而他要表現,他就是要表述自己。在學習和表現的基礎上就形成了人類的發展、組合和形成。那么我們人類的表現.能得到社會文化的認同,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那個小孩子,你不叫他從水裡走,你越阻止他越來勁。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人類自己的文化也是在這種鼓勵、阻止,或者贊同的狀態下發展和發揮起來的。因此,繪畫的本質,它是揭示人類這種文化性的。人的這種表述的天性,或者控制的天性,這是同時存在的一對。

好了,一開始,我們如何表現天性和控制天性呢?我覺得最早開始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畫法。打個比方,我們對一個東西做出判定,這個東西屬於我的,我們會不會想,我們是不是有一種簡便的動作,實際上就是一畫。這個動作實際上就是,比如說他揮一揮手,擺一擺手,點一點頭,搖一搖頭,他的基本方式就是一畫。因為這種方式是人類可以控制的最簡單的方式。這個一畫,我們拿來的任何一件工具就可以琢出一個個痕跡”來,這個“痕跡”就是一個中國人所謂的“畫痕”。這個痕跡就可以取得認識上的共識。打個比方,我們養一些小鴨子.小鴨子放到那裡去,或者小雞,然後混在一塊,然後每個人要把自己的小雞認出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隨便拿個筆,拿一點墨,或者拿一點顏料,塗在自己那些小雞、小鴨頭上,這是最簡單的方式,我們稱之為有意味的形態,這個意味大家都很容易認得出。那么我們是否能把這種一畫來回地重複呢,我們把這個叫做塗。這兩種最基本的方式,如果是來回地畫,我們就叫塗,就是重複地,來回地這樣畫一畫,再這樣畫一畫。我們還有一個詞,叫做繪。這個繪是根據我們繡花的原理,這個繪是用絲這個偏旁,加上一個會,會議,會不會,能不能的會。因為你在用絲來表示顏色。我們早期的人,最早是沒有穿衣服的,那是肯定的,後來我們人會穿衣服,或者在身上加上某些裝飾品,這個裝飾品,我們要做一些固定的標識來表示這個人的身份、位置、要求等等。加標識的這些部位,往往是人類最沒有表情的部位。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遮蔽的文明》,提出過服飾起源的一個假說。服飾起源的假說恰恰是要加強人這種本能的表現,他才選取服飾的。我們現在大家對服飾起源的研究,總是說服飾是為了勞動或抵禦野獸,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知道的所有的原生民族,已發現的所有的裝飾部位全部都是最不需要運動的部位,也是最不可能保護的部位。人最開始需要保護的部位應該是雙腳和雙手,那么最早保護人類的服飾最早出現的應該是手套和靴子,但實際上不是,這些東西是最後才出現的。有些人說人類最早出現的飾物,項鍊這些東西的位置都是不需要勞動,更不要勞動保護的。後來我們發現在原生的民族中間,往往是他們的腰部、肩部、手腕、腳腕、脖子這些最沒有表情,不可以用表情來表述自己的目的與期望的部位,卻都有飾物。因此從服飾的起源角度來看,它實際上也是出於製造這種文化的本能。這些地方沒法表達,那么我們就用服飾去表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