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六要

我國古代(五代時期)畫家荊浩提出的繪畫技巧,現在已是國畫繪畫技巧中的專業術語。

內容簡介

國畫六要是指五代(唐)(公元923-936)時期畫家荊浩在《筆法記》一書中提出的關於繪畫技法的六個要點。內容是:氣、韻、思、景、筆、墨。這是從畫法角度提出來的六點要求,簡稱“六要”。內容精湛透徹,,通暢易曉,歷來很受重視,己成為討論國畫技法方面一個重要的術語。

詳細注釋

它的含意,荊浩在《筆法記》中的解釋為:
“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思者,刪拔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染,品物淺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筆”這一段話的意思,在筆墨一章中另有注釋,這裡就不詳談了。
荊浩是畫史上著名的山水畫家,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的山水畫獨具一格,被稱為唐末山水畫之冠。他在太行山的洪谷進行了多年實際寫生,有豐富的經驗,又勤於對畫理的鑽研,有《筆法記》敘述了他作畫的心得。另外還撰有《山水訣》一卷,見於著錄。
還有另外一個“六要”,是宋代劉道醇在《國朝名畫評》中提出的。其內容是鑑別一幅畫的水平高下時,作為衡量標準的立個要點。稱為“識畫六要”,不作為畫法方面的術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