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

國產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

國產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微聲手槍,主要裝備於偵察人員及特工人員,有效射程為30m,槍口噪聲低於80分貝,有消煙消光等特性,可以非自動或半自動方式射擊。

國產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

國產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國產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
中國手槍_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
【規格參數】 供彈方式: 9發彈匣供彈
口徑: 7.62 毫米(mm)
全槍質量: 1.05 千克(kg) *含彈匣
全長: 226 毫米(mm)
有效射程: 30 米(m)
瞄準基線: 長196 毫米(mm)
其它參數: 寬30毫米、高126毫米 【主要簡介】
1967年式7.62毫米微聲手槍是我國由仿製轉入自行研製的第一代輕武器之一。該槍是某研究所第一代輕武器專家李正凡(已現故)、張昆勛、李寶瑞、劉埔普(現調離)等參與研製的。它雖然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產品,但與同類型手槍相比,至今仍具有以下明顯特點:一是三微(微聲、微光、微煙)性能較好;二是結構簡單、緊湊、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三是射擊精度良好;四是不需要任何附加工具就可進行不完全分解;五是操作方便;六是可晝夜使用等。從這些特點不難看出我國輕武器的研製起點高,而且反映了我國自行培養的人才具有過硬的學術水平。本文對其技術論證和結構設計等方面的獨到之處作一介紹。
 

技術論證內容

在技術論證階段,主要的技術原則是在保證武器戰鬥威力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小射擊噪聲。技術論證內容主要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在聲源中降低噪聲 技術論證首先對減少槍口噪聲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和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必須減小火藥氣體噴出槍口時的能量,即減小槍口壓力和氣流噴射速度,據此採用了速燃火藥;經多種方案最佳化選擇,最終要用在距槍管尾端25毫米的4條陰線上對稱地開4個直徑為3毫米的排氣孔的方案,通過不同槍管長度對噪聲影響的對比試驗,發現槍管長80-90毫米時對降低噪聲最有效,因此確定了槍管的實際長度為86. 5毫米。
2、探討利用超音波原理消聲 對彈孔共振腔式超聲發生器、專門共振腔式超聲發生器、伽爾東哨式超聲發生器、簧片式超聲發生器四方面進行了分析計算,並分別得出了可供後人參考的一系列研究結論。
3、套用不同的消聲原理降低槍口噪聲和研究消聲裝置材料 對降低噪聲的原理和消聲材料進行的研究,是在64式7.62毫米微聲衝鋒鎗消聲裝置的基礎上對阻性和抗性消聲原理、消聲筒結構、消聲裝置材料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計算和對比試驗,並提出了吸聲與隔聲(如現採用的用銅絲製成的後網、中網、槍口網和橡皮碗)等多項消聲措施。
通過上述技術論證,最後採用了速燃火藥、亞音速的外彈道設計、消除彈丸飛行激波、利用高效消聲裝置降低膛口壓力和禁止噪聲以及剛性閉鎖封住槍管尾端等措施而設計了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的消聲系統。

結構設計特點

 1967年式7.62毫米微聲手槍雖然是我國建國初期第一批自行研製的輕武器之一,但它的研製水平令人吃驚,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都不低於當時的國際水平,僅就彈孔共振腔式超聲發生器的研究結果來看,其消聲效果超過了美國5.6毫米無聲手槍。下面再從結構設計特點看這一產品的高起點水平。
1、兩種自動原理 該槍自動方式特殊,採用了非自動與自由槍機式兩種自動原理。通過變換塊實現轉換。當變換塊向右推並顯示“H”時,變換塊被裝在槍機框上的定位銷鎖定於非自動方式,此時用手動迫使槍機在復進到位後順時針鏇轉25度而完成剛性閉鎖等眾所周知的動作;當變換快向左推並顯示“A”時,變換塊被裝在槍機框上的定位銷鎖定在自由槍機狀態,此時通過彈底火藥氣體的作用實現半自動射擊的各種動作。
2、結構簡單、緊湊 表現在:
☆全槍零件只有62種、68件,如此少的零件在微聲手槍中是少有的。
☆一件多用,如彈匣蓋可作起子用,扳機簧不僅提供扳機復位的動力,而且它的長臂外伸,其上面的鉤還可使拉桿復位,與阻鐵重新扣合;扳機護圈兼起消聲筒定位作用;橡皮碗中心5毫米的彈頭通孔還可起彈頭導向作用等。
☆以阻性和禁止為主的消聲裝置簡化了結構,減輕了重量。
☆槍的體積小(全槍長226.2毫米、寬30毫米、高126毫米),重量輕(1.05公斤),便於攜帶和使用。
勤務和使用性能好 體現在:
☆不需要任何附加工具便可進行不完全分解。
☆瞄準基線長(195.5毫米),便於瞄準射擊。
☆在缺口照門和方形準星上裝有3個立柱式常效螢光管,便於夜間瞄準射擊,這種設計思想不僅在當時先進,而且也符合目前的發展趨勢。
完全分解亦易亦難 對於熟悉該槍的人來說,不完全分解很簡單,但對不輕常接觸此槍的人來說,即使是輕武器同行也有點“狗咬刺蝟無法下口”。這不是故弄懸虛,過去曾發生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次,有四位同行看槍。他們對各種槍都能熟練地分解,而唯有對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不敢盲目下手,直到最後也只卸下了彈匣,對其餘分解只好參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這說明該槍設計巧妙,多處暗藏著非常規的設計特點,往往使人摸不著頭腦,如果進一步發展完善,即可實現一旦落入壞人之手也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這正是警用武器所追求的發展方向。
該槍的分解步驟為:
 ☆用手向後推擊錘簧座到位後,卸下彈匣檢查膛內無槍彈)。
☆用彈匣蓋上的起子插入復進簧桿起子槽向前推並鏇轉90度後緩慢放開,向後取下復進簧和復進簧桿。
☆將槍機推到最前方,推變換專塊於半自動位置,並壓倒擊錘成待髮狀態,用彈匣蓋的起子插入槍底把右後部攔擊鐵頭部的起子槽內,順時針鏇轉攔擊鐵於最前位置,向後推出槍機框和槍機結合體。
 ☆將變換塊推到非自動位置,仰置槍機框,用手拉動槍機前移約8毫米並順時針鏇轉,即可取出槍機。
☆用手向下拉動板機護圈,使其與消聲筒卡槽分離;左鏇擰下消聲筒蓋,用附屬檔案中的鉤子鉤住消聲碗座,向前取出橡皮碗部件和前網帽;將消聲筒在鏇60度並前拉即可取下消聲筒;從消聲筒後面用鉤子鉤住襯套後端之凸緣,向後拉出襯套、槍口網和前網墊圈;用沖子從槍底把中拔出後網結合,即完成了全部不完全分解。
不足之處
筆者認為,該槍存在以下缺點:
☆在分解過程中,扳機護圈存在用手向下拉不動的現象,此時需用沖子衝下扳機護圈軸,再從正下方取下扳機護圈。
☆橡皮碗的使用存在兩個弊病:一是槍管不能塗油,否則橡皮碗會老化;二是橡皮碗的壽命一般為發射100-150發彈,若全槍壽命按800發來計算,需經常列換橡皮碗,給維護、使用帶來麻煩。
☆為了突出消聲效果,該槍瞄準系統在設計中是以非自動射擊的彈道裝定,所以在半自動射擊時,就需要射手根據每支槍在兩種不同的射擊狀態下的平均彈著點差來修正才能獲得良好的射擊效果等。

相關他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