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制度變遷研究(1928~1937)

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制度變遷研究(1928~1937)

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實行以黨治國,推行訓政制度,開始了孫中山五權憲法的具體實踐。訓政初期十年(1928-1937),國民政府的政治制度如何設定與調整?行政制度如何維護與調試?人在制度變遷中的主體性如何?行政機構的權力如何保持動態制衡?本書通過《蔣介石日記》等原始資料,對行政院成立的淵源、制度設計與院長更替、組織機構與從事分析、制度變遷的動力與行為、制度變遷中的黨政軍關係、制度變遷的效能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行政院的組織與功能的協調重要性,行政系統的完整性與制度權威的構建很必要性,以期對當代政治發展與行政體制創新有所啟示

作者簡介

劉大禹,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浙江大學歷史系博士後出站,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目錄信息

緒 論1

一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1

二 學術史的回顧與研究現狀6

三 研究前瞻22

第一章 國民政府行政院的成立25

第一節 國民政府與行政院的概念25

一 政府與國民政府26

二 行政權與行政院28

第二節 行政院成立的淵源35

一 傳統與現代的理論交匯36

二 國民黨實現新政治制度的過程47

第三節 訓政制度下行政院的成立52

一 訓政綱領的提出52

二 行政院的成立55

第二章 行政院的制度設計59

第一節 國民政府的黨政制度設計60

一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60

二 訓政體制的以黨治國原則63

第二節 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制度設計66

一 國民政府的制度設計66

二 行政院的制度設計70

第三章 行政院的院長更替82

第一節 蔣介石的集權與下野82

一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的集權82

二 約法之爭與蔣介石下野85

第二節 孫科內閣的短暫過渡91

一 政制改革案與孫科內閣的成立91

二 孫科內閣陷入困境94

第三節 蔣、汪合作與集權政治的形成96

一 汪精衛主政行政院96

二 蔣介石掌理行政院100

第四章 行政院的組織職權與人事變遷104

第一節 行政院內部組織機構與人事分析104

一 行政院內部機構設定105

二  行政院內部機構組成成員分析114

第二節 行政院隸屬部門的設定及人事變遷124

一 行政院隸屬部門的設定124

二 各部會人事構成分析129

第五章 行政院制度變遷的動力144

第一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的外在表征144

一 國民政府行政中心的搖擺145

二 主席虛置下的內閣制特徵148

第二節 行政院制度革新的動力153

一 行政院制度革新的內部動力153

二 行政院制度革新的外在壓力158

第三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的外部推動因素——以自由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為例163

一 自由知識分子政治參與的背景164

二 自由知識分子與政治的結合167

三 自由知識分子對行政院制度變遷的外在推動172

第六章 行政院的施政與制度化178

第一節 行政院的施政程式與制度化178

一 施政手續行為程式與改革179

二 支配行為程式與改革184

第二節 行政院的施政理念與制度化188

一 樹立新政府形象189

二 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192

三 政治刷新與制度化199

第三節 30年代中期行政院的機構調整與改革202

一 以改革委員制為主的制度革新與機構調整202

二 汪、蔣對機構改革的態度206

三 危機應對下機構改革與調整的效能208

第七章 行政院制度變遷中的黨政軍關係213

第一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中的黨政關係213

一 中政會是否干涉了行政事務214

二 黨政組織內的派系衝突219

第二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中的部會關係228

一 院部權責的厘定228

二 行政程式中的部會關係厘定原則234

第三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中的軍事因素——以汪、蔣合作關係為例237

一 “九·一八”事變前軍權進入黨政領域的阻力237

二 寧粵之爭後軍權介入黨政領域240

三 軍政分立的動機與效果243

第八章 行政院制度變遷的效能與啟示246

第一節 行政院制度建構的意願與失范246

一 現代黨治的意願與背離247

二 分權行政與權力中心的缺失249

三 行政制度運行的限制252

第二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254

一 行政院制度變遷路徑的發展255

二 行政院制度創新的趨向258

第三節 行政院制度變遷的啟示260

一 現代化視角下行政組織與功能的協調261

二 行政系統的完整性與制度權威的建構263

參考文獻269

圖表目錄

表1-1 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內閣制政府制度主要區別列表40

圖2-1 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關係示意圖63

圖2-2 國民政府政權與治權關係示意圖67

圖2-3 國民政府組織結構圖69

表2-1 行政院與內閣制比較表74

圖4-1 行政院組織結構圖105

表4-1 行政院秘書處主要機構及掌理事項表107

表4-2 行政院政務處主要機構及掌理事項表107

表4-3 1930年行政院職員表115

表4-4 1938年行政院秘書處政務處科長以上職員姓名錄116

表4-5 訓政初期行政院簡任秘書名單120

表4-6 訓政初期行政院政務處參事名單122

表4-7 譚延闓內閣部長簡表130

表4-8 蔣介石內閣部長簡表(1930年)133

表4-9 孫科內閣部長簡表135

表4-10 汪精衛內閣部長簡表136

表4-11 蔣介石內閣部長簡表(1935年)138

表6-1 國民政府主要公文種類179

表6-2 國民政府公文用語與蓋章規定簡表182

表6-3 行政行為支配要素與內容簡表184

表6-4 1902~1936年外國資本在華資本情況表193

表6-5 1934年中央總概算表197

表6-6 1935年行政院各部會所屬的委員會數目表204

表6-7 1935年7月行政院機構裁併情況表206

表7-1 中政會471~481次會議出席政治委員會會議的人數統計表215

表7-2 中政會471~481次會議參會人員次數統計表216

表7-3 中政會出席人數與列席人數變化表(1937年3月10日至8月11日)218

表7-4 蔣介石電馮玉祥與閻錫山的情況表(1928年10月)221

表7-5 內政部與行政院權責劃分內容表2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